APP下载

西藏冈底斯构造带铀矿调查现状及找矿方向

2014-03-04王四利赵宝光

中国矿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铀矿花岗岩成矿

王四利,赵宝光,,王 勤,徐 伟,

(1.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四川 广汉618300;2.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610059)

冈底斯构造带(含藏东三江北段)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西起阿里地区的日土县、东至昌都地区的左贡县,行政区划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及昌都地区的60余个县(市、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79°30′00″~98°30′00″;北纬:28°30′00″~34°00′00″,面积约55×104km2。

冈底斯构造带历来是国内和世界地质界研究和勘查的重点。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大型铜、铁、铅锌、金、银等矿床的发现,更是将在冈底斯构造带的矿产勘查和地学研究推向了高潮。本文通过对冈底斯构造带铀矿找矿工作程度的回顾和对取得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在冈底斯构造带进一步找铀的思路和方向,供同行参考。

1 区域地质背景

冈底斯构造带位于班公湖—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巨型板块结合带之间,是一个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复杂构造演化的碰撞造山带。通过洋—陆(D—T2),盆—山(T3—K)和壳—幔(E—Q)三次构造体制转换和复杂的构造演化[1][4],形成了以近东西向的压性断裂带为主体,北西、北东向断裂带次之,南北向断裂带最晚的构造格局。伴随构造运动的发生、发展,在东西向长约2000km、南北宽约100~300km的冈底斯构造带,发育了巨大的花岗岩基和广泛出露中、新生代火山岩,从早到晚有前寒武纪、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和喜山晚期等,并以燕山晚期—喜山期为主。这些岩浆岩具有时间上的多期性,空间上的分带性,岩石类型的复杂性以及形成环境的多样性等特点(图1)。

2 西藏铀矿调查程度及取得的成果

2.1 西藏铀矿调查程度

西藏的铀矿地质工作,最早始于1956年,原西南209队进藏沿青藏线(拉萨-西宁)和川藏线(亚东-雅安)开展了汽车伽玛能谱测量,沿线发现了一些伽玛能谱异常点。1968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对藏东与川西地区进行了汽车能谱测量,发现了一些异常点带。1979年,原基建工程兵205师641团普查2连在川西-藏东普查时,在芒康一带找到火山岩型和碱性岩型铀矿化点各1个及一些异常。1980年,原基建工程兵205师281团3连对其做了揭露工作,认为其发展前景不大。另外,部分1∶100万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图幅进行了顺便放射性伽玛测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由云南省地矿局完成的20多个图幅的1∶20、1∶5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调查,对区内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1996年出版的最新中国地球化学图(1∶500万)进行了区域地球化学成矿系列预测,发现西藏冈底斯构造带内铀元素富集规模较大,其成因主要是与燕山早、中期壳熔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有关。2005~2006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在羌塘盆地进行了基于遥感技术的铀成矿地质条件调查,认为该盆地东北部斜坡带和中央隆起带具备砂岩型铀成矿潜力。

图1 西藏地区地质构造略图

系统的铀矿地质调查由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于2005年开始。先后应用区域路线地质调查、专项地质测量、物化遥感等多种方法(表1),在冈底斯构造带、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了不同比例尺的区域铀矿地质调查,工作地区基本覆盖了整个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在整个区域中,左贡—类乌齐地区、班戈—嘉黎地区和南木林地区调查程度达到1∶25万精度,个别重点地段达到1∶1万~1∶5万精度。在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里的大小各类型、各时代岩体基本进行了伽玛能谱测量和路线地质调查,并发现了近百个铀异常。这些异常的发现,为填补我国铀矿地质的空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为冈底斯地区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进一步深入开展铀矿地质勘查,发现矿床,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和依据。近9年来,累计发现异常点带118个,并对其中一些找矿前景较好的点带(地区)开展了1∶1万~1∶5万的专项地质测量和物化探、槽探(剥土)揭露评价,并提交了相关报告。

表1 西藏冈底斯构造带及藏东三江北段地区铀矿地质调查完成工作量统计一览表

2.2 西藏铀矿调查取得的主要成果

1)全面系统的收集了西藏地区各类资料,建立了西藏地区资料库;编制各类比例尺铀矿地质图件66幅,制作岩体卡片、盆地卡片等159份。

2)完成调查面积近60×104km2,共发现异常点带118个。其中根多铀矿点、俄玛异常带、油恰异常带、布姆松荣异常带、江嗡松多异常带等强度高、规模大、控矿因素明显,通过进一步工作可能有所发展。

3)确定了冈底斯构造带铀矿找矿目标类型为主攻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兼顾砂岩型等其它类型铀矿[5]。其中花岗岩型铀矿以北、中亚带更为有利;火山岩型铀矿以措勤盆地南部、南木林地区(包括乌郁盆地)是较好的成矿有利地区;其铀成矿可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即底铀层发育阶段(Pt-T2),铀初次富积阶段(T3-K)和铀改造活化作用阶段(E-Q)。与铀成矿最为密切的时间是晚三叠世晚期、白垩纪与古近世;最为密切的构造事件是印支晚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的强烈碰撞、造山和陆内汇聚作用及相应的壳熔花岗岩事件;初步划分出区内铀成矿作用为印支期活动陆源成矿系统下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燕山—喜山期陆内汇聚成矿系统下的构造—变形(变位)—成矿作用。

4)预测出南木林火山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区、左贡—类乌齐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区等4片一级远景区[6];念青唐古拉花岗岩、火山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区、措勤盆地南火山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区等5片二级远景区;类乌齐军哎卡—扎同卡花岗岩内外带型铀矿成矿远景区等5片三级远景区。

5)通过近几年的工作,认为在西藏地区最有效的工作方法组合应为:资料收集及综合编图+地质认识+遥感信息+专项地质测量+化探扫面+物探+山地工程+地质认识。

3 调查存在的问题

冈底斯构造带及藏东三江北段地区铀矿调查总体上程度较低,部分地区仅有少量地质路线控制。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发现了些矿点、矿化点及重要的找矿线索,也提交了5份调查报告,但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调查中也存在某些薄弱之处,以下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

1)调查和研究程度低且不均衡。目前调查程度达到1∶25万的是左贡—类乌齐地区、班戈—嘉黎地区和南木林地区,仅占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调查面积的9%。由于每年调查项目都是1个,工作量投入也就较少,广大地区都需要开展进一步工作。部分找矿前景较好的地区,如左贡根多地区,受社会环境影响,至今无法进一步开展预查工作。

2)调查区铀矿的找矿和科研工作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可供借鉴和类比的典型矿床缺乏,导致一些成果和认识尚不够深入。没有一个完成评价的典型铀矿床,致使典型矿床解剖有待深入,矿化规律的认识没有准确到位,不能起到很好地指导远景调查及外围找矿的作用。

3)岩浆岩的分析研究深度不足。通过资料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冈底斯构造带找铀首先要对印支—燕山期—喜山期拉张环境下形成的深源岩浆岩进行岩石类型、构造演化的研究。在多组构造交汇部位、含矿构造与控矿构造交汇复合部位、不同期次岩浆岩岩性变异部位、小岩体内外接触带的凹陷或是闭合部位是找铀的重点有利部位。

4)调查中对蚀变的分析认识较欠缺。调查中对蚀变的认识多在露头所见即所得,忽视了镜下对蚀变的研究和总结。今后应加强对硅化、水云母化、碳酸盐化及绿泥石化、碱交代等蚀变与铀矿化的分析和总结,力争早日确定冈底斯构造带找矿类型和找矿模式。

4 找矿思路及方向

4.1 工作思路

找矿类型以花岗岩型、火山岩型为主,兼顾砂岩等其他型。根据已有工作基础、地质背景、控制程度等,分为两类规划区,即藏东三江北段地区狠抓点上突破、重视面上选区;冈底斯构造带深化远景调查、落实靶区、查证重点异常点(带),探矿权建设全面跟进。两类规划区,都要加强新发现矿化线索和深入研究铀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以提高找矿效果和加快找铀步伐。

4.2 找矿思路

1)以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为依托,发现一批有价值的铀矿化及异常点(带),优选一批成矿有利地区,并设置探矿权;加快推进重要远景地区及探矿权的工作,对有代表性的铀矿化及异常点(带)开展工程揭露,提高工作程度,落实资源。

2)引进并应用新理论及地学研究新成果,如深源岩浆、碱汁等对铀成矿的贡献[3][7],分析铀成矿条件,寻找成矿的有利地段。

3)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如综合物化探方法(氡法(218Po)、土壤天然热释光法、铀分量)寻找隐伏铀矿体;应用电法、磁法、地电化学等方法查找含矿构造的产状、规模等。

4)深化研究地质构造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以及与铀同化学性质矿产(如钨、锡等)的产出对比,以重大地质事件和重要多金属矿产地为抓手,从时间上、空间上缩小找矿区域。加强构造尤其是控矿构造的研究,鉴别含矿构造性质、特征,分析含矿构造中含矿与无矿的异同,从而进一步缩小找矿目标,提高找矿效益。

5)在重点有利部位(矿点)对其深部进行深部成矿环境评价和探索性探矿,推动对200~500m间的勘查。

4.3 找矿方向

4.3.1 藏东三江北段地区

重点解剖左贡根多铀矿点;检查评价芒康拉屋7901铀矿点;重点调查类乌齐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加强江达、贡觉地区花岗岩型、砂岩型铀成矿前景调查。

4.3.1.1 左贡根多铀矿点解剖

在矿点范围内,着眼地表工作,按规范做实、做细、做透基础工作。通过地质填图、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工作,初步查明该矿点矿化强度、矿化特征、含矿层特征;通过普通物探工作,大致查明深部地层结构及矿(化)体深部产状和埋深情况;通过山地工程揭露(槽探、坑道),初步查明矿化特征、矿体空间分布情况等。结合各类地化、岩石样品分析,确定该矿点的成矿要素和控制因素,落实资源量。同时做好面上相似地区的对比检查工作。

4.3.1.2 芒康拉屋7901铀矿点检查评价

充分收集前人资料,进行二次开发。通过野外路线地质调查、重点地段研究和取样分析工作,重点评价该矿点矿化特征和规模,尤其要初步拟清该矿点的控制因素和矿化成因。

注重面上对比研究工作,重点检查与7901成矿条件相似的地区,即重视新近系与白垩系不整合面附近并受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铀矿产出的可能。通过对比研究,优选有利地区。

4.3.1.3 重点调查类乌齐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潜力

重点调查君达、鄂雪普、扎同卡、中隆给4个S型二长花岗岩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特征,争取发现一批有价值的铀矿化及异常点(带)。

4.3.1.4 加强调研江达、贡觉地区花岗岩型、砂岩型铀成矿前景

在江达和下缺所地区加强调研大型复式岩体和结晶基底特征,争取发现异常点带,以构造—热液型铀矿成矿理论评价其前景;在贡觉第三系盆地检查调查砂岩型铀矿产出的可能。

4.3.2 冈底斯构造带

4.3.2.1 远景调查

选择远景调查的优先顺序是:南木林地区→左贡-类乌齐地区→班戈-嘉黎地区→布姆松绒地区→措勤盆地南部地区→念青唐古拉地区→墨竹工卡—朗县地区→波密—察隅地区。

从地质演化、岩浆岩成因与类型、基底地层与重点层位含铀性、主要断裂构造、古火山机构等方面综合研究全区铀成矿前景,初步筛选有利成矿区并进行检查验证,重点加强对布姆松绒岩体、日土岩体、嘉黎岩体、念青唐古拉岩体、沃卡岩体、谷露岩体、聂荣岩体以及措勤—林芝地区第三系火山岩、砂岩的调查力度。时间上重视燕山晚期—喜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空间上重视南北向断裂和古火山机构出露地区,重点在仲巴卡嘎丁,南木林龙桑、达那,桑日沃卡,当雄谷露及嘉黎地区。

4.3.2.2 重点查证

在南木林县嘎扎、莎木林、麻江异常带,仲巴县卡嘎丁异常带,措勤县打加错异常带,班戈县青龙异常点,八宿县(察隅县)德姆拉、扎西则异常,那曲油恰异常带、俄玛异常带等地区开展重点查证工作。初步查明矿化成因、规模和控矿因素,力争落实找铀靶区(矿点)。

西藏找铀要进一步综合分析研究铀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要进一步对冈底斯构造带作出客观、科学的铀成矿前景评价,更要从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资本投入等方面综合调研,提出客观实际的依据,供决策者参考,为进一步加强西藏找铀奠定基础。

[1] 杜光伟,程力军,赵咸明.西藏冈底斯东段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西藏地质,2001,(1):73-79.

[2] 黄国龙,朱捌,吴烈勤,等.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J].铀矿地质.2006,(6)345-349.

[3] 巫建华,刘帅,余达淦,等.地幔流体与铀成矿模式[J].铀矿地质,2005,21(4):196-203.

[4] 程力军,李志,刘鸿飞,等.冈底斯东段铜多金属成矿带基本特征[J].西藏地质,2001,(1):43-53.

[5] 王四利,赵宝光,王勤,等.冈底斯构造带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12,(2):156-160.

[6] 王四利,赵宝光,孙悦,等.西藏左贡—类乌齐地区铀矿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M]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2009,(1).

[7] 邓平,沈渭洲,凌洪飞,等.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以下庄矿田仙石矿床为例[J].地球化学,2003,32(6):520-528.

[8] Boynton W V.1984.Cosmochemistry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s:Meteorites studies[J].Development in Geochemistry,(2):63-114.

[9] Chappell B W,White A J R.1992.I and S-type granites in the Lachlan Fold Belt[J].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Edinburgh:Earth Sciences,83(1-2):1-26.

[10] Vinogradov A P.1962.Average content of chemical elements in the major types of igneous rocks of the earth’s crust[J].Geochemistry,(7):641-664.

猜你喜欢

铀矿花岗岩成矿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花岗岩
新疆寨北山铜矿成矿新认识及找矿预测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铀矿数字勘查资源量估算方法应用与验证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锂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不同构造环境花岗岩类的Na2O和K2O含量变化特征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