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弟子规》给我们的教子启示

2014-03-04杨洋

小雪花·成长指南 2014年2期
关键词:力行学文浮华

杨洋

《弟子规》这部圣贤书,不但在培养子女的品德上给予我们诸多指导,而且在引导孩子学习上也大有裨(bì)益;它不但在学习方法上能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同时也为学习提供了宏观上的指向。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弟子规》中有关学习理念上的道理,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

《弟子规》有言:“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和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能助长浮华的习气,成为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但如果只是一味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而不是努力学习知识的话,也是容易误入歧途或南辕北辙的。

有一个孩子,读了一段时间的儒家经典后就洋洋自得,觉得自己很有学问。有一次,母亲批评他做错了事,他反过来指责母亲:“你还批评我,你自己有孔子的温、良、恭、俭、让的品行吗?”让我们想想,这个孩子是知道了一些句子,但他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了么?这种和家长沟通的方式正确么?因此,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又有言:“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解:用功、存疑和请教是读书的三大法宝。

“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些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言的,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凡有所作为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才实现的。

“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时一定要有质疑精神,没有问题的学习是低效率的被动的,只有积极思考、主动发问,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读书遇到问题,要敢于向别人请教,在思考与交流中,一定会得到巨大的进步。

《弟子规》又有言:“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读书就读好书,否则会对人产生坏的影响,把人带上歧途;人不应自甘堕落、自暴自弃,优秀的人也不是天生如此,而是通过读书和学习达到的。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由此可见,我们读书就要读好书,否则就是交友不慎。读一本坏书的同时,也就错过了阅读好书的宝贵时间。一本好书,可以反复品读。慢慢地,与好书为友,我们就会越来越棒!

到今天为止,我们为期15篇的《弟子规》系列,要暂时和大家说再见了,希望家长朋友能结合孩子的个性特征,仔细品读这部好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也欢迎大家把教育心得与我们分享。聆听来自上古的美妙歌谣: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猜你喜欢

力行学文浮华
赔缸
《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力行近乎仁”主题作文写作指导
身体力行
国内首例核辐射夫妇:我们是彼此的阳光
学校党支部构建力行文化的思考与实践
晶莹剔透
一个人的时候
莫让浮华遮望眼
浮华背后,又是怎样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