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司令
2014-03-04赵更喜
◎赵更喜
酒司令
◎赵更喜
去年我的一个同学酒后中风偏瘫残了,一个同事酒后脑溢血走了……几乎每年身边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事后大家唏嘘不已,不免感慨一下世事之无常,生命之脆弱。然而要不了多久,他们还是会在酒桌上“鏖战”起来,尤其逢年节期间,更是酒事频仍。
“你就说自己有病,不能喝酒,难道别人会强灌你不成?”大哥在一家公司跑业务,常常会喝得扶着墙回家,为此老爸经常这样说他。
老爸一辈子在车间工作,没有混过“江湖”,不知道如今酒桌的凶险,我就比较理解大哥。确实不会有人按着你的脖子强灌你喝酒,可是酒席上作为弱势一方,你有求于人,往往就有一股无形的气场逼着你喝。比如说一桌人中,假如有位局长、处长,地位明显高于其他人,他完全可以借故不喝酒。可是如果你地位比较低,有地位比你高者倒酒给你,你要是拒绝,就会担心别人觉得你“给脸不要”“瞧不起人”……一旦上了酒席,往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有“老大”才能掌握自己喝或者不喝,假如席上有两三位地位相当的“老大”,其中一人好酒,那么哪怕是真有病者,都难以自称“有病”了。
酒桌上要想不冷场,必须起码有一位“酒司令”,也就是掌握倒酒权的人。通常“酒司令”不是选举产生,也不是组织任命,一桌人坐定,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一两个“酒司令”。第一轮酒,一般都是“酒司令”倒的,给每个人倒酒,“酒司令”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阻力。有时候双方“冲突”非常激烈,你要倒,我不让倒。你要倒满杯,我只让倒半杯。双方的手在半空中激战,犹如推磨,又似打麻将。假如席间有外国人,一定会误以为打起来了,需要报警解决。而国人往往很欣赏地看着这一幕,这简直就成了酒文化的一部分。
“酒司令”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酒宴的走向,甚至决定着一桌人的生命安全,其责任一点不亚于客机的机长。有的“酒司令”以制造热闹气氛为目标,就像打排球发球,重点选择薄弱对手下手。一来二去三杯五盏,最终必有人醉倒,或道出不少平日不敢说的“掏心窝子”的话,让大家满足一番窥私欲;或耍酒疯,成为席间小丑,让大家感受一番耍猴的快乐;如果被劝酒者有高血压、胰腺炎之类的疾病,那么搞不好就出事情了。一旦席间真有人出事了,这辈子同桌几个人都难免要背负一笔良心债。
中国人为什么格外喜欢喝酒?复旦大学科研人员研究出汉族人身上70%有“杜康基因”,比其他民族善于分解酒精。对此我不敢苟同。从文化角度看,国人比之大部分西方人要内敛矜持得多,唯有借着酒劲才能合理地放肆一下。不少人借酒让自己情绪上放个风,不少人借酒观察别人的真面目,而“酒司令”便是酒席上的催化剂,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的。
“酒司令”,不是干部,却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的民间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