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过程相关研究
2014-03-03孙茂
孙茂
●教练员园地●
高水平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过程相关研究
孙茂
高水平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目的是将训练水平转化成为比赛能力。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模式体现"小周期、短节奏、多课次、高强度"的特点。赛前训练内容以技术训练和战术演练为主,同时协调好技战术训练同专项素质训练,恢复训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还需重视伤病治疗、控制体重、营养恢复和生理生化指标等医务监督工作,为构建摔跤运动员程序化参赛系统奠定基础。
高水平运动员;摔跤;赛前训练;竞技能力
1 赛前训练的释义
赛前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科学掌握运动员训练状态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安排训练周期和训练负荷,采取适当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以便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调动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备战准备过程。赛前训练包括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过程的实施与监控、心理状态的调整。
赛前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将训练水平转化成为比赛能力,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对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甚至关键时刻发挥出最佳竞技能力至关重要。避免比赛成绩不如训练成绩,大赛成绩不如小赛成绩的“克拉克”现象。科学的赛前训练不仅可以把运动员平日训练的成效进行有机整合,促使运动员竞技能力迈上新的平台,同时还可以调整好队员的参赛心态,使运动员能以最佳竞技状态参赛并取得理想成绩。
2 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总模式
图1 摔跤训练竞技状态调控总模式
训练模式是指教练员按特定的计划和目的,贯穿于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方法和手段等训练要素的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的体现。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跨度一般以6周至8周左右,从一般训练理论上看,赛前训练需要和比赛无缝结合,以达到在比赛中创造最好成绩的目的,从摔跤项目本身来分析,摔跤是一项训练周期较长、训练任务繁重的项目,因此赛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实战紧密结合的训练安排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调控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至最佳状态。
3 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模式的特点
针对摔跤项目训练负荷大,比赛强度不断增加(比赛中对手竞技能力不断增加)的特点,从运动训练周期、运动员负荷与恢复的特点和训练节奏等因素考虑,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应遵循小周期、短节奏、多课次和高强度的特点来安排训练任务。
3.1 小周期
赛前训练周期安排由若干个训练周期组成,每个小周期都有特定的功能,换句话说,也就是每个小周期都有即定的训练任务,从而能够既全面又富有针对性的实施训练计划,以便促使运动员尽可能的把训练水平转化为比赛能力。摔跤项目赛前训练阶段为6~8周,其周期基本结构和周期安排顺序见
表1:
表1 摔跤项目赛前训练小周期安排类型
3.2 短节奏
从以上的周期安排特点不难看出每个训练周期训练任务和目的明确,并呈现短节奏的特点,更多的精力和体力都放在专项能力的动员和挖掘上,注重在训练中解决实际比赛上需要解决的技战术、专项素质和心理等问题,不浪费时间进行低效的重复训练,不一味追求长时间训练;赛前训练的短节奏特点还有利于运动员调动训练热情和对比赛的渴望,以免使运动员厌倦训练和比赛,这个“短节奏”不代表训练负荷的大小,而是赛前训练要练到点子上,体现其针对性特点。以技战术训练的短节奏训练为例:根据笔者统计,摔跤站立状态下,运动员采用幅度小、手法带动的抱单腿技术较多,那么在赛前训练的阶段,尽量少安排其他抱腿动作的练习,而是根据队员的特点练习手法带动下的抱单腿动作的变化、抱单腿不得分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抱单腿得分后连接跪撑技术动作,这样的不拖延训练时间的短节奏技战术训练直接与比赛相结合。
3.3 多课次
摔跤项目的赛前训练一般“一天三练”,每周安排15节训练课左右,每一课时训练明确1个任务,换句话说,一节训练课的任务单一、目的明确,训练手段与专项实战紧密结合,更有利于运动员全力以赴的完成训练任务,在达到训练强度的前提下也保证了赛前训练的质量。
表2 摔跤项目赛前训练课类型
3.4 高强度
为了使运动员能够从心理和生理上全面适应比赛,因此赛前训练的负荷安排主要以施加负荷强度为主,其特点为练习时间较短、恢复速度快且超量恢复明显,运动员竞技状态峰值较高。摔跤比赛前,运动员不但需要在技战术方面为比赛做准备,还需要在心理和智能方面作准备,此外部分运动员还需要治疗伤病和降体重。因此,每一节训练课都突出一项训练任务,运用多种训练方法刺激运动员磷酸盐和糖酵解供能系统,选择专项性和实战性都较强的训练手段来提高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尤其是采用专项训练和教学比赛相结合的监控,通过教学比赛运动员可以训练心理素质、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检验日常的专项训练课强度是否达到比赛的要求,能够有效评价运动员个体的训练强度,使运动员达到较高的竞技状态峰值。
4 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内容与负荷
4.1 赛前训练内容安排
技战术训练是赛前的核心训练内容。按竞技能力分类,摔跤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项群,运动员技战术能力是制胜基础,同时要根据运动员竞技特征和比赛中所预测的该级别主要对手的基本情况,在赛前备战时处理好全面技术训练和绝招技战术训练的关系,专项素质训练和技战术训练的关系,体能训练和恢复的关系。
在技术训练内容安排上,首先,要使运动员熟练掌握和稳定各种技术动作的前提下,演练串联技术动作,主要分为站立技术连接站立技术、跪撑技术连接跪撑技术、站立技术连接跪撑技术。那么,以运动员单个技战术动作娴熟掌握和体能储备为基础,不断巩固和提高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能力,形成几套运用自如的串联进攻技术和防反技术,以适应不同的对手。与此同时,重视个人技战术特长和强化个人的绝招技战术的训练,例如,有的自由式队员善于搂抱,有的则善于散手,显然,善于搂抱的队员就要增加闪、捧、插、背、抱、揣等上肢动作和勾、挂、踢、别等下肢动作的组合技术训练;善于散手的运动员就要加强在站架移动状态下抢夺手腕和手臂、打头等手法变化中的抱腿动作变化练习。更要强调的是,赛前训练内容应发展和强化个人的技术动作,形成个人得分“绝招技术和特色技术”,只有在基本技术和特色技术形成的同时,才能打造出适合运动员参赛的战术特点,以增加得分取胜的胜机。
其次,训练安排中要保持相当比例的身体素质训练,为了与比赛相结合,不宜采取种类过多的训练手段,摔跤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比例应加大,直接有效的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其表现为赛前身体训练针对性和实战性特点,使运动员在技战术训练的同时自身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和混氧能力也达到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身体训练过后给技术动作带来负面影响,在安排训练时应遵循“技战术训练在前、专项素质训练在后”的基本顺序,这样可以保证运动员技术训练的质量,突出摔跤运动员技术动作制胜的基础和关键,即力量和速度。
最后,高强度、大负荷的赛前专项训练会给机体带来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一方面,应根据不同性质和不同内容的训练及机体能力恢复的异时性规律,安排积极性恢复训练手段与技战术、身体训练内容有序、交替出现,使运动员生理疲劳程度逐渐降低;另一方面,为了增加运动员训练的热情,可以采用球类活动和有专项特点的游戏,既带动了训练气氛,又能够克服大负荷训练后产生的心理疲劳,以保证赛前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4.2 赛前训练负荷安排
摔跤比赛具有高强度、高密度(一个级别一天结束)、对抗激烈和局间间歇时间短(30”)的特征,运动员不但要从技战术套路上为比赛做好准备,而且通过赛前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变化使运动员机体能够适应比赛要求,训练中应突出技战术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强度,对运动员机体承受比赛强度的能力进行强化性训练,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步法不停的移动,身体不断接触,从站立到跪撑动作不断变化,其心率可达190次左右,3局2胜制的赛制使得运动员局间有30s的恢复时间,因此安排技战术训练与比赛时的强度相一致,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法提高运动员无氧储备和恢复能力,此外,为了备战一天激烈的比赛,还应该重视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训练,建议提高运动员专项耐力,以适应比赛赛制的要求。
总之,摔跤项目赛前训练负荷特点为强度和量的安排并重,但在提高专项技战术和素质的训练安排上突出无氧训练,保持和调整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训练安排上采用有氧训练,使得运动员逐渐适应赛前训练的负荷,在比赛中充分发挥竞技水平。
5 摔跤运动员赛前医务监督
摔跤赛前训练阶段医务监督的主要任务是治疗伤病、控制体重、加强营养和恢复措施,并利用生理生化数据监控训练过程的运动负荷和运动员机体机能状态。
大强度的专项有氧和无氧训练后,运动员肌糖原消耗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电解质平衡失调,机体疲劳明显,且恢复速度慢,除了在训练安排上利用积极性恢复手段和训练负荷变化等训练手段调节外,还可以利用营养学手段来调节,促进运动员更好的保持运动状态,以及训练后恢复速度。针对训练中引起的疲劳的不同原因,建议合理的补充营养药物,诸如像健身饮、纯乳清蛋白、维他保等等对人体糖、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基础补充;考虑到摔跤项目对抗性的特点,还应补充复合肌酸、活性糖、肽能冲剂、比特铁等增加肌肉力量和促进疲劳恢复的营养品。
赛前控制体重是摔跤运动员备战的重要环节。对于降体重的运动员既要控制体重,又要坚持大运动员量的训练,具体来说,一方面运动员需要适量控制膳食,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量,每日饮水约为平时的50%;其次,在完成正常技战术训练的同时,还要通过有氧训练来增加机体的热能消耗,造成热能负平衡,以尽量消耗体内的脂肪。显然,要处理好训练和降体重的关系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在不要过快过猛降体重的前提下,赛前4-5周开始分为2个阶段进行,然后再根据运动员体重级别和需要降体重的具体公斤数量具体操作,同时,可以采用燃烧脂肪的左旋肉碱和替代主食的纤体棒这类营养品,这样可以避免因水分、糖原、维生素等物质大量丢失而造成机能水平的显著下降,影响正常的备战工作。
为了使赛前备战程序化、系统化、科学化,利用科学生理生化指标来监控运动过程的运动负荷和检测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机体的变化现在被运动队广泛应用。中国女子摔跤队在备战雅典奥运会时就采用血清肌酸肌酶、血尿素、尿十项、心率、血乳酸、总睾酮等生理生化指标监控运动员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速度耐力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为科学安排训练任务,调节运动员竞技状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6 小结
综上所述,高水平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目的是将训练水平转化成为比赛能力,从训练周期、负荷与恢复的特点和训练节奏等因素考虑,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模式体现“小周期、短节奏、多课次、高强度”的特点。赛前训练内容以技术训练和战术演练为主,同时协调好技战术训练同专项素质训练,恢复训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视伤病治疗、控制体重、营养恢复和生理生化指标等医务监督工作。从而为构建摔跤运动员程序化参赛系统奠定理论基础。
[1]杨桦,等.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桦,池建.竞技体育实战制胜案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俸晓东,等.高水平散手运动员赛前训练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4]何子红,等.中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常用训练手段的生理生化监控与效果评价[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5).
[5]徐本力.21世纪中国竞技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
[6]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体育出版社, 2005.
[7]张豪杰.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摔跤项目冬训工作汇报[S]. 2006.12.
[8]高言诚,等.实用运动保健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Discussion on th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of High LevelW restlers
SUN Mao
The purpose of the pre-competition wrestling training is the encouragement of wrestlers'overrehabilitation.Considering the training period,characteristics of training load and rehabilitation as well as training rhythm,wrestling pre-competition form is characterized of short period,quick rhythm,more classes and high training load.The contents of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kill and tactics training,and be compatible with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quality training,between them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Injury treatment,control weight,nutrition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 should be paid an attention on,which laid found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wrestler programmed competition system.
high level athlete;wrestling;pre-competition training;competitive ability
G886
A
1003-983X(2014)07-0654-03
2014-05-04
孙茂(1964-),男,湖北武汉人,高级教练员,研究方向:运动队的管理及运动训练.
武汉市体育局二桥训练基地,湖北武汉430000 The No.2Bridge Training Base,Wuhan Administration ofSports,Wuhan Hubei,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