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2014-03-03罗健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2期
关键词:急性期血肿脑出血

罗健宁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人民医院,云南宁洱 665100)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罗健宁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人民医院,云南宁洱 66510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诊观察与护理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2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急诊观察与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总结经验,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22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经综合观察与护理1周后,NIHSS评分平均(7.52±3.26),GCS评分平均(13.64±1.12),并发肺部感染1例,死亡1例,治愈率达95.4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危急,综合性的急诊观察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急诊观察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HCH)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而且3/4以上存活者遗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生活上高脂肪高油脂摄入的过多,加上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这一基础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1],在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血管壁强度,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常常并发神经系统症状,产生意识障碍。急性期的患者因病情的突然、危重而给临床救治带来挑战,因此急性期的急诊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下面就实践中我院采取的急诊观察与护理措施及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2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2~70岁,平均62岁,其中壳核(外囊)区出血者10例,脑叶皮层下白质内出血者8例,丘脑部出血者2例,其它部位出血者2例,合并冠心病8例,高血脂症6例,糖尿病3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史,结合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确诊。

1.2 方 法

我们在开展急救治疗的同时配合进行综合性的急诊观察与护理措施,具体为:1.2.1 选择治疗方式 患者来院后根据病情迅速对患者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出血量、出血时间等选择行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一般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多的患者均手术治疗,而对于轻度的脑出血患者和有手术禁忌症患者行保守治疗,同时药物保守治疗也是配合急诊外科手术的重要措施。

(1)保守治疗。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患者血压、颅内压控制,常用的渗透性脱水剂有20%甘露醇等、甘油果糖等,并同时给予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将30mg依达拉奉注射液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行静脉滴注,每天2次,一般根据患者的病症程度给予2~3周的治疗。同时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营养的供给,对于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的患者应立即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应严格进行适应症的把握,一般认为对于皮质下、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0ml,小脑出血>10ml的患者均应积极行手术治疗,若患者处于深度昏迷、呼吸骤停、双侧瞳孔散大的患者应暂缓手术治疗。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临床大多数主张对患者进行早期(6h内)或超早期(3h内)手术治疗,同时临床已有资料证实了超早期手术的优越性,过分等待“病情稳定”虽然可减少手术的死亡率,但是却也是不少患者失去了抢救的时机[2]。临床中常用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引流术以及脑室穿刺引流等,一般应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等进行具体选择,其中对于脑叶和基底核出血患者可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根据患者的血肿部位设计手术入路,在直视下清除血肿,充分减压,目前临床中多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具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3];脑室穿刺引流一般更适用于脑室出血或颅后窝出血引发梗阻性脑积水者;钻孔血肿引流术一般减压不彻底,在临床中应慎用。

1.2.2 基础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口腔有假牙者先行取出,舌后坠者将下颌托起或用舌钳将舌拉出,痰多而粘稠者勤拍背。按照常规对昏迷患者做好口腔护理,2-3次/天,神志清醒的患者可以给生理盐水用吸管吸取漱口,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呛咳,生活不能自立者应做好皮肤护理。脑出血可使颅内压增高脑组织水肿,故脑细胞处于缺氧状态,需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动脉血氧保和度维持在90%以上,利于恢复脑细胞功能,同时要注意观察排泄物的性状、颜色及量,并做好各项记录。

1.2.3 体位护理 术后的患者要根据病情调整体位,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抬高床头15度-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使颅内压下降,减轻脑水肿,昏迷病人应平卧,头偏向一侧,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患者,加防护栏并适当约束,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要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1.2.4 积极监护 注意呼吸、脉搏变化,24h监测血压和心率,昏迷者严密观察病情,观察昏迷程度,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射及眼底有无视乳头水肿,借以判断脑组织的损伤部位、程度及颅内压的变化,用药过程中应观察是否出现应激性溃疡及做好肾功能的监测,防止肾功能损害,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2.5 积极预防术后再出血 对超早期手术患者应提防再出血的可能,有临床资料显示血压是影响再出血的常见原因,持续高血压会增加脑血流和颅内压,并会加重血管源性水肿,导致再出血,因此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血压监测,并积极有效的控制血压,目前临床推荐的方法是将SBP每天降低10%,以达到出血前的水平,而一旦术后再出血可通过引流管引流的方式减压,或在血肿腔内注入凝血酶等以起到预防止血的作用。

1.2.6 饮食护理 急性期合并意识障碍和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48小时,之后放置胃管,保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多汗、呕吐或腹泻的患者适当增加入液量防止低钠血症以免加重脑水肿。

1.3 疗效评定标准

1周后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证实,依据(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判定观察护理效果。显效:头痛、嗜睡或昏迷,半身不遂等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头痛、嗜睡或昏迷,半身不遂等症状有所改善,仍对生活有影响;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 结果

22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经综合观察与护理1周后,NIHSS评分平均(7.52±3.26)分,GCS评分平均(13.64±1.12)分,并发肺部感染1例,死亡1例,21例临床治愈,治愈率达95.45%。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三大疾患之一,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高血压脑出血病情的轻重取决于出血的量和出血的部位,并且与脑小血管的病理改变、血压急剧增高的程度以及病人全身状况有关。

本组结果显示,急性期患者采取综合性全方位的急诊观察护理措施,有利于稳定病情,提高预后效果。我们体会到,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病情凶险、多变,应采取积极的观察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特别注意血压情况,血压超过21/ 13kPa(160/100mmHg)应给予降压处理,血压下降应注意补充液体入量,急性脑血管疾病常常并发意识障碍[4],因此需要注意意识状态、精神状态、记忆力、定向力及言语功能、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底病变,观察中枢性面、舌、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护理过程中还应掌握每日输液量,控制输液速度,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防止心脏负荷过重,对甘露醇用量每次不超过125ml速度不超过120滴/min,避免兴奋、激动等外界因素刺激。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因病种比较特殊,护理过程中也有很多特殊性。为防止皮肤损害,必须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因组织长期受压,血液供应不足缺氧而坏死。对于尿失禁患者应给予保留导尿,注意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翻身时夹紧尿管,防止尿液逆流引起逆行感染。急性期保持正确的肢体功能位也很重要,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患侧上肢应前伸,与躯干角度不小于90°,有偏瘫者患者腿保持在伸髋、稍屈膝的体位,这些有利于日后的肢体康复活动。对于老年患者还尤其需要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由于急性期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注意有无心脏合并症及消化道出血等,病情稳定后还应加强饮食护理防止应急性溃疡。综上,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危急,综合性的急诊观察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1]李秋林;胡琼;脑出血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2,18(07):225-227.

[2]陈锦峰,丁育基,等.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方式和影响疗效因素[J].中华外科杂志,2010,34(3):160-163.

[3]唐桂益.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09,4(2):121-123.

[4]朱昌荣;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84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15(04):158-159.

论著/护理

猜你喜欢

急性期血肿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