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强大脑》:让科学流行起来

2014-03-03王培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最强大脑脑力大脑

■ 王培杰

《最强大脑》:让科学流行起来

■ 王培杰

【编者按】:2014年1月3日,江苏卫视开播的科学达人秀《最强大脑》,以高品质的节目内容、独特的娱乐理念与惊艳称奇的呈现方式,实现了“让科学流行起来”,它不但为近年来“选秀成灾”的电视荧屏吹来一阵清新之风,也为2014年中国电视良性竞争格局的形成注入了新的活力。2月25日,江苏卫视与本刊编辑部联合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就《最强大脑》的“创新与品牌”以及“让科学流行起来”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本期“个案研究”聚焦《最强大脑》,以期为在政策与市场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的电视媒体提供一些创新之道。【本栏责编:张国涛】

美国记者爱德华曾经说过:电视节目能够教育人、启发人和鼓舞人,但是观众一定要去接触它、使用它,否则节目就是一堆光和线,没有任何价值!而科学节目往往因其严肃理性,更是难以让大众去接触。在中国的电视节目中,还没有一档真正将科学与娱乐相结合的高关注度节目。2014年初,江苏卫视隆重推出的《最强大脑》则是一档将真人秀元素与科学竞技完美结合的新型电视节目,自节目播出以来,瞬间成为国内民众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不仅在收视率上稳居全国同时段第一,在收视份额上更是力压当晚黄金时段播出的《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根据百度搜索指数统计,《最强大脑》当晚搜索指数256749次,名列影视搜索第一;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中,《最强大脑》也以151992次独占鳌头。

《最强大脑》之所以成绩斐然,并不是凭借偶然和运气,而是江苏卫视厚积薄发、努力研发,集合优秀团队的脑力智慧、精心制作的结果。在中国电视荧屏上,能够以特立独行的科学题材来获取大众关注和喜爱,《最强大脑》是第一也是唯一的。《最强大脑》之所以能够在电视竞争白热化阶段,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独特的题材选择

据统计,2014年新开播的综艺节目多达106档,并且集中在亲子、唱歌和喜剧类。江苏卫视为什么要做《最强大脑》?叔本华说过:一般的神枪手能打中别人打不中的目标,而最强的神枪手是能打中别人看不到的目标。作为中国电视的最强团队之一,江苏卫视要做的就是制作好别人还没想到的科学类节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团队为核心的研发人员,在认真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世界流行趋势,大胆决定,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去开创电视收视的新领域,这就是《最强大脑》。《最强大脑》在研发阶段,就集结了强大的中外专家顾问团——包括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近20位国内顶尖的心理认知、生物医学、运动控制等方面的专家,还有来自耶鲁等大学的10位国际权威学者,他们有的数次获诺贝尔提名,有的担任世界精神健康组织的主席——顾问团队阵容堪称世界一流。而顾问团的群策群力,也让这档节目从研发阶段开始,就拥有了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虽然《最强大脑》只是一档电视节目,但是它秉承了科学的严谨精神和探索态度,结合人类认知的心理科学知识,能够从挑战过程中展现人类智力和心理知识,在简单的游戏中折射出深远的科学意义。更加重要的是,《最强大脑》运用世界上最前沿、最新颖的电视展现手段,结合最庞大、最炫目的道具呈现,能够将艰涩难懂的科学知识拆解成简单易懂的视觉、听觉现象,带给观众视觉、心理双重震撼,因此是一个非常具有科学精神和探索态度的新型电视节目。在简单泛娱乐化的时代,《最强大脑》的诞生以全新领先的视角,带领观众进入到与欧美观众同步的知识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弥补了科学题材在中国电视领域的缺席。而这档节目的走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观众对这种题材认可和欢迎的结果,反映出中国观众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关注“人类”本身

虽然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人”一直是个艰深的研究课题。但是对于《最强大脑》而言,人更是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展现对象。因为在中国电视上,还没有一个热门节目是能够深刻反映人体科学的,更不要说“人脑”这种高智慧器官的了。针对这种难题,节目组进行了高强度、深层次的研究和讨论,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以“独特人体案例呈现”来展现人类脑力极限的方针计划。确定了“人”在节目中的至高地位,从而成为节目成功的基础。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之下,节目组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1.地毯式搜寻——从平凡中寻找不平凡的人

脑力是一个艰深而又难以具象化的课题,只有通过平易近人的“人”的展现,才能够让大众感兴趣和接受。为了寻找到这样的人参与节目,《最强大脑》节目组花费半年时间,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不遗余力地挖掘生活中具有“最强大脑”的个体。这个寻人项目的难度之大、范围之广,远超过其他节目。首先,因为“最强大脑”这个特征并不像唱歌、跳舞这样能够直观地感知和测试,因此要具有相当精确的标准和方法才能确定目标选手的真实实力。其次,具有“最强大脑”特征的人群,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高智商特殊群体,对于数字、逻辑感兴趣的他们,很大程度上是排斥电视娱乐的,更不要说上镜展示了,因此要说服他们来到节目中现身的难度超乎想像。虽然面对诸多的困难,节目组的选手部门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克服重重困难,以高标准要求,以真诚来打动选手。最终从上千的目标选手中,找到了最适合节目精神和要求的选手。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才使得节目中的各个选手都具有明确的记忆点,让观众过目难忘。比如说来自农村的雨人周玮,就是编导在报纸的豆腐块报道中寻到的“宝藏”,再比如听风者盲女艾晓娃,也是编导在广撒“英雄帖”之后,通过重重关系找到的奇人。他们的出现,不仅是脑力至高水平的代表,同时他们也是中国最朴实、最大众的代表,因此是最有资格成为中国“最强大脑”代表的一群人,能够获得大众最深刻的认可。

2.关注脑力背后的人物故事,用真实打动人

《最强大脑》虽然是一档电视节目,但是单凭枯燥的知识讲解,是不足于抓住人、感动人的。因此,节目组在深入研究节目选手能力的同时,更是最大程度上了解了选手成长的背景故事,以《非诚勿扰》体贴入微式的观察,完整记录节目选手的性格点滴和精彩故事,并在节目中加以呈现。这种节目制作方式,完整地运用了欧美真人秀的制作理念,将“真实”“记录”贯穿到节目制作中去,使节目不仅仅是一档脑力极限的呈现,更是一档脑力发达人群个体案例的记录,让观众不仅仅知道他们,而是通过节目了解他们、懂得他们,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和成长,这种呈现方式是其他节目很少企及的。比如2014年1月17日《最强大脑》第三期节目中选手周玮,虽然他的脑力智慧让人惊叹,但是能够让全场评审、观众为之动容落泪的,不仅仅是他的能力,而是他23年来艰苦成长的故事和家人的支持。这些故事与他的能力紧密相联却又更加真实、精彩,因此使得当晚的节目成为整个社会讨论的话题焦点。可以说,选手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其背后的故事,才是节目最打动人的关键,是整个社会思考和研究的财富。因此,正是这种制作思想,使节目获得了万千观众的认可。

三、开放脑力磁场,注重思想的碰撞

虽然《最强大脑》在呈现挑战项目时,多注重理性逻辑的数理化知识,但是在整个节目中,关于理性和感性的思想碰撞,通过“文科生理科生”的话题讨论,带给观众无数的欢笑和思考。这与节目“脑力开放自由”的氛围相得益彰。

1.评审选择的开放性

作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强大脑》的评审阵容可谓豪华,除了相对固定的三位评审和科学评审之外,还有客串的行业精英。在这个舞台上,代表文科领域的梁冬、体育领域的李永波、娱乐领域的陶晶莹、科学领域的魏坤琳,凭借各自的知识和文化背景,围绕节目的选手和挑战项目,从各自不同的感性及理性角度出发,产生了无数次精彩的思想碰撞。他们的思想是这个舞台上宝贵的财富,不仅充分解释了选手的脑力呈现知识,同时也深刻挖掘了选手能力之后的社会意义,使节目不仅仅停留在小众范围的科学研究领域,同时也扩大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教育、家庭、情感等各方面,带给我们诸多思考,这也是节目深刻的意义所在。除此之外,节目还不定期邀请一些行业精英进入到节目中来,比如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顶级明星周杰伦、主持人孟非、奥运冠军林丹、韩国新生代全民偶像金秀贤,他们并不是单纯的围观者,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出发,给予节目更多的观察角度,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正是因为这种开放性的评审阵容,才使得节目迸发出层出不穷的思想碰撞,带给观众除脑力视觉震撼之外的的心灵震荡。

2.话题讨论的开放性

虽然《最强大脑》关注智力和脑力,但是这并不代表节目只局限在这个范围之内。其实作为一档真人秀节目,它的最大魅力,就是能够通过脑力挑战的呈现,来展现真实的人性和感情。所以,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节目组并没有对选手在场上的表现进行任何限制和说教,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开放了选手讨论话题的领域,所以在节目中,我们才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话题。譬如挑战赛第一场,选手李勇的儿子李云龙上场,在精彩的挑战之后,大家讨论的确是家长对孩子的强制性教育问题,引起了场上评审的极大兴趣,并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再比如盲攀选手李童星,虽然他挑战成功,但是突然在场上宣布放弃攀岩事业的突发性事件,展现出中国社会普通老百姓面临梦想和生活压力的选择,他的眼泪不仅让场上评审感动不已,同时也是这个社会生活现实的客观呈现,评审围绕这个话题的讨论也可谓字字珠玑;还有,武汉普通的书店老板王国林,虽然他的能力并非最抢眼,但是通过他艰苦经营书店及向贫困儿童奉献爱心的故事,万千观众感受到了正能量,同时也引发了场上经久不息的掌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看,这些故事,这些话题,或许与他们的脑力智力并没有最直接的关系,但是对于选手及极其故事话题的开放性,这造就了节目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使节目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得到了平衡,获得了最大程度上的认可,这也是节目剥离了小众口味,成为广大观众欢迎的重要原因。

3.文化交流的开放性

由于节目的流程设置原因,《最强大脑》不仅有中国脑力高手的加入,还有欧洲脑力精英的加盟。最后三场中外对抗赛中,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的脑力高手将悉数登场。他们的到来,不仅会为国内观众奉献出精彩的脑力对抗比赛,同时,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方式也将深深撼动中国观众的心灵。因为每个国家对于知识、智力的看法都不尽相同,通过浅显易懂的比赛方式,把脑力和智力碰撞奉献给国内观众,启发国内的研究者和教育者,这不仅开创中国电视历史的先河,而且对于中国脑力界的整体发展也具有不容小觑的贡献。比如在中意对抗赛中,意大利的脑力高手就通过比赛,带给观众极大的震撼。这其中不仅仅包括绝对音感的人类天赋,同时还包括儿童的教育差别。当12岁的李云龙和12岁意大利对手在比赛面前同时流下眼泪时,各自不同的原因就成为中意脑力教育的最直观对比,震撼之余更多的是对中国教育的思考。《最强大脑》作为一档中国的电视节目,却能够广开思路,引入国际赛,正是中国电视走入世界舞台的表现,带来的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将深深影响中国电视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绝对亲民的节目制作、宣传手法

作为国内绝无仅有的科学类真人秀,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大众,避免走入“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是节目一直以来最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节目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科技、大投入、电影式的呈现手法。

自节目开播以来,每一集的节目之所以会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与节目中匪夷所思的道具是分不开的。无论是紧张刺激的激光线、10000个魔方组成的魔方墙,还是101只斑点狗、100个肌肉男、51对新婚夫妻,节目组耗资千万准备的各种大型道具都会让人瞠目结舌,让评审直呼“好像是在看电影”。这种极为娱乐直观的呈现方式,在第一时间消解了项目本身带来的严肃感和距离感,让普通观众也产生浓浓的好奇,引发全民关注的热潮。精良的制作,让观众从电视中获得电影般的视觉心理体验,这同样也是节目不断获得观众好评的重要原因。

2.贴近性、实用类的知识普及

虽然节目的选手都是脑力特殊的强人,但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验,还是对大众具有很多启发。所以,在节目中,节目组不遗余力地从观众感兴趣的角度出发,从选手本身入手,普及一些科学常识,讨论一些教育话题,让观众能够在放松的同时,也能提高专业知识,从而指导自己或家人的学习和教育。

3.亲切有趣的线下宣传互动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与观众互动,节目组不遗余力邀请周杰伦、章子怡等国内一线艺人担任代言人,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时,在开播前,节目组就开始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方式与节目的目标受众群进行互动,将节目的理念风格传递给大众,打造轻松有趣的亲民形象。节目不仅利用果壳网等知名专业网站网罗了节目目标受众群,同时还通过有趣简单的微博游戏,使更多普通观众在节目播出的同时拥有最大程度的参与感,逐渐对节目产生兴趣。找魔方、找人脸的小游戏让节目观众乐此不疲,其热度之高让人惊讶。此后,节目组还联合各部门再接再厉,研发了《最强大脑》手机游戏投入市场,获得了极好的社会反响,成为节目聚拢人气的又一大渠道。在网络化时代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让观众对节目产生黏贴性,是《最强大脑》亲民有趣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最强大脑》作为江苏卫视2014年重金打造的一档科学真人秀节目,不仅是一档具有创新精神的电视节目,更是一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象级节目。它本身承载的不仅是挑战和比赛,更多的是对科学精神的呐喊和普及,是中国热点电视节目告别简单、肤浅,走向积极、深刻的重要转折点。节目组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以科学精神为指导,以人文关怀为主线,真正让科学类节目走入电视观众的内心,让科学流行起来。

(作者系江苏卫视副总监、项目部主任)

猜你喜欢

最强大脑脑力大脑
脑力百分百
脑力对对碰
“最强大脑”哪家强
脑力对对碰
脑力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