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道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马克思主义传播效应研究论坛综述

2014-03-03刘东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传播效应传媒大学大众化

■ 刘东建

报道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马克思主义传播效应研究论坛综述

■ 刘东建

2013年12月20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马克思主义传播效应研究暨第五届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主办,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等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出席论坛的嘉宾既有来自求是杂志社、中央编译局、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中央电视台及地方记者站的媒体人。《光明日报》、光明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文艺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搜狐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社会科学报》、《北京教育》等多家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报道。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旋律如何通过电视新闻节目有效地传播到千家万户。与会演讲嘉宾围绕主题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电视新闻马克思主义传播效应进行了探讨。

一、电视新闻节目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1.电视新闻节目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作为电视节目中最受关注的板块之一,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利群教授在论坛上指出,深入探讨中国电视新闻马克思主义传播规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真实引导舆论,深入基层一线,推出一批来自基层、生动鲜活、导向正确、群众欢迎的电视新闻节目意义重大,也是以“走转改”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弘扬主旋律,做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既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又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2.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于如何运用好电视新闻节目这个平台,传递好主旋律的声音,各位来自一线的电视人结合自己的实践,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中央电视台河南记者站站长代纪玲认为,应当“用真实引导舆论”,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新闻保真。作为从业者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要求自己,她特别分析了“陈永洲事件”,指出了真实与客观的重要性。并以央视“走基层”栏目为例,得出媒体要学会主动设置议题,用普通人的真情实感来打动百姓,“真实中的缺点也能打动人,让老百姓真正的感受到新闻的温度”。“做采访要有‘洁癖',要做舆论的引导人”。负面报道更要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好舆论的纠偏器,否则就会导致百姓不信任主流媒体的严重后果。湖南记者站站长谢宝军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为题,以自己所制作的2013年10月28号的新闻联播头条——“超级杂交油菜梦”为例,重申了真实的重要性,以及坚守立场的重要性,并指出最好的新闻往往是用最笨的方法拍出来的,作为媒体人在采访时不应抱有高高在上的心态,而是俯下身来,真诚地走进被访对象的内心。

3.如何处理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部分媒体公信力的下降问题,天津记者站站长武伟认为一定程度上是媒体人自己造成了地位的下降,一些新闻记者闭门就可以写新闻,责任意识逐渐丧失,信仰危机、打着真实的幌子逐利、用“媒体专业主义”超越党性与人民性。因此,人必须有信仰,媒体人必须重申并树立正确信仰。只有深刻吃透了中央精神,才能真实地做好地方报道。河北记者站站长钱江发言以“对新闻实践的反思,从大时政中汲取专业营养”为题,论述了时政新闻对人民及基层的影响之大。她指出要转变时政新闻的空间、结构及行文语态,并结合“新春走基层——总书记来到我们家”的报道,指出新闻细节要做到自然平和、不谄媚。针对如何正确引导舆论,太原电视台新闻部主任王立波主要讲到以下两点:一是坚守意识形态高地,“敢于亮剑”,电视新闻节目必须树立党的权威性。二是慎重做好监督类报道,并结合“乌海新兵被打”事件,指出新闻报道要掌握好实、度、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院长刘昶在本环节的总结发言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应成为死的教条,我们有义务也更有信心将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向更高的水平,使其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新闻工作。

二、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深化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

1.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重要性。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揭示了理论的本质功能及其同群众的实践的关系——“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来自学界的专家针对新闻报道中的问题,提出必须强化“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黄中平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为题的发言指出,电视新闻的特点表现为:受众面广、权威性强、生动形象和直观,在推进马克思大众化的过程中,中国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重要。要使新闻节目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力军,要做“抓灵魂”“有深度”的新闻节目,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及时充电,要有理论自信。

2.如何做到理论创新。典型报道是新闻宣传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对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王志研究员以“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传播创新——以典型人物报道为例”为题,结合自己在“东方之子”“新闻调查”“面对面”的工作经验,从典型人物报道的角度指出探讨电视新闻节目马克思主义传播效应的必要性。由于新媒体的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所以利用典型人物传播马克思主义难度加大。新媒体下环境下要创新典型人物的报道,必须控制好六个度:速度、角度、深度、广度、密度、高度。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孙金岭指出当今新闻媒体必须坚守的优势:一是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优势。导向是一种立场,必须依靠报道做深做透,要将舆论的导向作为优势。二是主流媒体调查甄别的优势。商业网站对传统媒体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却不能压过主流媒体的调查甄别优势,这个优势是树立公信力、抢夺话语权和占领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3.如何加强价值导向性。国家行政学院王伟教授认为要加强新闻节目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中的重要性,关键要确立自身的价值目标——真实和求实。面临复杂的社会现实,要做到真实、求实必须对事物的本质有正确把握。中国人民大学邱吉副教授谈到新闻节目的价值导向问题,她认为电视新闻要把握好角度,不能放弃价值导向;同时融党性于人性需求之中,“人性是开启任何工作的一把钥匙”,新闻宣传也要以此为据。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作平教授指出新闻的基本功能:监视环境和提供信息。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新闻必须真实,如实的监视环境;新闻必须全面,要满足受众的需要,要有吸引力;新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与导向。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段鹏教授在本环节的讨论总结阶段提出,受众主体意识与媒介素养教育应当结合起来,不断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提高受众的主体意识。同时,新闻报道要强化理论自觉意识、理论自信意识,要用不断发展的理论指导新闻实践,才能做好电视新闻节目。

三、如何汇聚各方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如何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分论坛的“百花齐放”讨论环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在此板块提出了精彩纷呈的观点。

1.观念与视角的转换。有学者就“话语权的再分配以及新闻特征的再定位”这个话题指出,公共话语权利在传统媒介时代,表现形式是公民让渡私权,社交媒体带来了媒介权利的再分配;有学者以“他者”观与中国形象的有效传播为题指出,“他者”观与中国形象传播理念的提升:承认“他者”的存在,以及“自我”与“他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承认和尊重“他者”的前提下,仍需发挥“自我”的主动构建作用。

2.借鉴外来理论与经验。有学者从政治传播的视角提出:政治宣传也是一种政治传播,可以借鉴西方政治营销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学者以BBC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传播策略特点,如特别注意日常展示,邀请与互动频繁,深度报道与深度评论做的十分到位,客观报道十分全面等;还有学者将媒介素养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相联系进行深入探讨。

3.不断对自身实践进行批判反思。有学者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为例,指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媒介形象时常被误读;有学者指出部分电视新闻节目理论与传播途径发生的脱节,新闻媒介有时是就事论事,理论工作者与传播工作者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有学者认为电视新闻报道要做到“三贴近”,对重大事件要准确把握,作为新闻工作者,担当意识应成为生命中的重中之重;还有学者以《新闻周刊》为例,指出主持人对新闻传播效果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还有学者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为例,提出新闻节目要做“接地气的传播”。此外,还有学者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为例,提出应注重多媒体之间的衔接性、注重传播过程的仪式性与神圣感。

4.在有效传播中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有效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经验与启示等问题。与会媒体人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来自电视新闻报道一线的媒体人深入基层,为报道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作出了突出成绩。同时,做好新时期的公共舆论引导也面临着一定的困惑、问题和挑战。尤其是近年来,外部环境变化对电视新闻传播效应影响巨大。我国目前电视覆盖率为98%,电视是覆盖人数最多的信息传播媒体。电视新闻节目要抓住社会进步以及同人民群众生活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努力揭示其中孕含的内在矛盾而不是“遮蔽”矛盾,进而抓住事物的根本,说服群众、掌握群众,并转化为群众在实践中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电视新闻节目马克思主义传播效应研究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正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傅教授所言:“当前应该认真研究电视新闻节目传播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规律,切实发挥电视新闻节目的广大影响力,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有效传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共同践行的实践标准。”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副教授,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国涛】

猜你喜欢

传播效应传媒大学大众化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A look at Britain教学设计
孙翌飞作品
热点新闻事件中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效应
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效应与策略研究
媒体融合环境下提升气象新闻传播效应的思考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