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展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探索

2014-03-03

关键词:会展理论历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5)

一、“会展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及目标、理念

1.实践性教学对于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会展建筑历史与理论”是会展艺术与技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而全面地了解会展业的物质空间载体会展建筑的发展历史、各时期的建筑特点、会展建筑场馆设计、内外环境设计及展示设施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传统观念中的“历史与理论”门类的课程教学,通常被认为是偏重理论的,教学方法上也基本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大量幻灯图片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而这种单纯课堂讲授的被动式教学方式,造成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脱节,学生对理论只会死记硬背而不会运用、或者根本没有学习兴趣,难以实现该课程设置的初衷,也会影响到宽口径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因此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尝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内容的比重,以主动式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以求与宽口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在课程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实践性教学的目标

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现代会展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会展设计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1]。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会展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在原有的课程教学基本目的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进一步拓宽,以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所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良好的美学修养和人文素养、进行会展艺术设计与组织的能力为总体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适应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不仅系统讲授会展建筑的发展史,而且结合专业设计课需求加入设计理论知识,并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形成整体全面的专业认知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为会展艺术与技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提供专业基础保障,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更适应会展专业的宽口径特色。

3.课程教学的理念

“会展建筑历史与理论”是学科基础课,对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是学生进行专业设计课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对于此类基础课的教学,应该以专业设计观念为引导,才能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在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提高的基础上,形成设计的整体性观念和前瞻性意识,以利于学生的专业设计课学习。

(1)通史视野

“会展建筑历史与理论”的历史部分是以会展建筑的发展史为主要内容。作为建筑历史的一部分以及会展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记录者,会展建筑历史的学习和建筑历史一样,脱离不开通史知识的框架。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将会展历史建筑置于通史背景下,在全景历史场景中以更广的视角进行阐释;除了对会展建筑典型性、逻辑性的现象进行分析外,还要使学生理解会展业及建筑历史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各项因子,在掌握代表性建筑的特征、设计思想、建筑成就等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历史视角进行当代思考,从而把握其文化适应性,形成开放思维和多元视野[2]。

(2)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会展建筑以大空间、大体量为主要特征,其在能源和资源方面的消耗是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当代会展建筑发展特征的教学方面,应强调其在适应可持续发展原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包括在会展场馆规划选址、总平面布局、建筑自然通风采光、外维护结构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会展建筑资源后续利用等方面对于节约能源和资源方面的有效措施[3]。

(3)弹性设计和人性化意识

弹性设计和人性化意识是进行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所必须具有的设计观念,因此在该课程的设计理论部分应始终向学生灌输基本的设计要点,并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认识。

具体来讲,现代会展建筑服务对象的增多促使会展中心的功能在以会议和展览空间为主的前提下,还需要满足多方位的需求,如兼作剧场、电影放映厅,音乐厅等;大面积的开敞空间可以通过灵活分隔,以适应不同规模和内容的展示和集会等活动;同时要满足非展期空间使用效率的需求,能够为非展期间的会议、演唱会、体育比赛、公众集会等大型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另外在设计模式上,模块式的设计使每个展厅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可合可分,在使用上更加灵活、方便。

人性化设计要求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设计要以人体工学为基础,在室内空间、展位布局形成适宜的空间形态和结构,满足使用者的基本行为需求;同时要考虑行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设计中的运用,以参观者的心理接受程度作为最终目标进行空间设计,与展示活动的“短周期、高时效、综合、时新、多样等特点相符合。

二、实践性教学的案例——专题研究

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了以实践内容为主的主动式学习内容,设计专题研究板块,研究内容与“会展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可在教师设定的题目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学习及调研内容,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更高。

1.专题一:世博会场馆设计风格研究

该专题的研究在“会展建筑发展史”内容讲授完成之后进行。选取与西方建筑历史平行发展、形成完整脉络的历届世博会场馆为对象,学生可分组选取工业革命前后、现代建筑形成期、后现代时期及当代时期、以及2010中国世博会场馆等会展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资料收集、分析,完成建筑风格解析作业,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交流。通过该专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世博会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习研究的对象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同时掌握建筑解析的方法,在建筑造型、空间、功能、技术等方面形成基本的微观认知。

2.专题二:西安市会展建筑调研

该专题研究在“会展建筑场馆设计基础理论”内容讲授完成之后进行。充分利用西安本地会展建筑资源,以陕西省国际展览中心、曲江国际会展中心、西部汽车城汽车博览中心等为对象进行现场调研,对已建成建筑在规划选址、平面布局、结构形式、流线安排、服务设施、细部处理、外部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总结并形成研究报告,用于课堂交流、讨论。通过该专题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能力,结合课程讲授内容,使学生在实际观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于课堂上形成的会展建筑设计基础理论形成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专题三:西安市会展活动展位设计调研

该专题研究在“会展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基础理论”内容讲授完成之后进行。结合教学期间在西安举行的大中型会展活动,进行展位设计主题立意、表现方法、灯光材质运用等方面的调研。形成研究报告,用于课堂交流、讨论。该专题的研究可结合学生课程设计进行,通过现场调研使学生掌握展位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可将所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观念运用于课程设计中。

三、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交流体系构建

为改变以往专业理论课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的弊病,强化与专业设计课教师之间的直接课堂交流,本课程构建了课程交流体系。通过互相观摩,加强与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联系。

“会展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选取与本课程关系密切的设计基础、会展建筑设计、会展室内设计等三门课程,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构建起课程交流体系,使学生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课程设计,同时在课程设计的探索过程中进一步激发理论学习的兴趣,使得理论课的学习和设计课的实践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1.教学内容互动

“设计基础课”中的 “著名建筑模型制作”选取著名会展建筑或世博会场馆为原型进行制作;“会展建筑设计”课程的前期概念草图阶段和当代会展建筑实例解析相结合;“会展室内设计”和学生的会展活动展位调研相结合。

2.教学方法沟通

将三个专题研究内容和相关专业课教学相结合,除了完成本门课的学时和内容外,结合其它课程的上课时间段,在进行观摩的同时,将本门课的部分内容和专业设计课内容结合讲授,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各门课程的教师了解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完整性和深度,通过互通有无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吸收和设计实践能力及素养的提高。

3.数字化资源利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助教或助学的工具,建立交互平台。将数字化资源整合到课程教学中,如经数字处理的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等各种资料,供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讨论[4]。

4.教学效果评估

“会展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该门课程成绩中,更重要的是作为专业基础可对专业设计课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积极关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通过参与设计课的作业讲评以及毕业设计的答辩过程,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以及在设计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对本门课的教学效果形成客观的评估,并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四、课程考核标准的优化

根据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对传统的以课堂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进行优化,将学生成绩评定内容分为史论知识考核、建筑解析作业、实地调研报告、课堂分组讲解等4个部分,分别考察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设计理论及图面表达能力、观察分析和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等。这种优化后的考核方式更能客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更能体现宽口径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结 语

结合“会展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本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传统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偏重实践性的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通过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联系,使学生通过会展历史与理论的学习,在学习方法、知识领域、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口头表达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以适应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的宽口径人才培养要求,从仅关注专业知识技能转向注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在此方面的探索希望能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课程教学的共同提高。

[1]李伟.结合会展行业现状浅谈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J].神州,2012(12):37.

[2]李文芳.浅析通史视野下的建筑历史教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62-163.

[3]万邦伟,李敏.会展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之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2(06):70-71.

[4]夏健.外国建筑史课程的数字化学习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6(09):32-37.

猜你喜欢

会展理论历史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