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3-01毛玉玺李笑峰

防护林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林地用地

毛玉玺,李笑峰

(1.林甸县林业局,黑龙江 大庆166300;2.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林地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场所,对维护物种的稳定性与多样性起着决定性作用。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是一个森林覆盖率较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林地供给矛盾相对突出的地区,加强现有林地保护、合理利用和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1 研究区概况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45°—48°N,122°—126°E。东北与绥化市、东南与大庆市、南与吉林省白城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北与黑河市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315km。全市总面积42 255km2,其中市区面积4 295km2,建成区面积161km2,林地总面积5 202.52km2,人口559.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 176.1亿元。

2 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现状分析

2.1 当前林地利用数量分析

2012年,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林地总面积为9 236 940.68hm2,其中齐齐哈尔市林地总面积为520 552.7hm2,占黑龙江省林地总面积的5.64%,具体林地利用结构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齐齐哈尔市地域辽阔,林地资源丰富,目前林地利用现状:有林地用地占地比例高达74.52%,多以乔木林为主,其次为林业生产辅助用地,占地比例达12.1%,未成林地占地比例为5%,灌木林地占地比例为4.8%,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和苗圃地所占比例较小,均未超过1.5%,有待提高。

图1 2012年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结构图

2.2 当前林地利用类型分析

采用威弗-托马斯(Weaver-Tomas)组合系数法确定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的类型特征和主要类型。该方法是把林地的实际分布(实际相对面积百分比)与假设分布(假设相对面积百分比)相比较,然后逐步逼近实际分布,得到一个最接近实际分布的近似分布,这种分布的组合类型即为所求的组合类型。其步骤为:

(1)把各种林地类型按面积相对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假设林地只分配给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假设分布为100%,其他类型的假设分布为0;若仅分配给前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假设分布为50%,其他类型的假设分布为0;依此类推,如果林地均匀分配给8种类型,则假设分布为12.5%。

(3)计算和比较每一种假设分布与实际分布之差的平方和(即组合系数)。

(4)选择假设分布与实际分布之差的平方和最小的假设分布组合类型(最小组合系数所对应的组合类型),该组合类型即为区域林地组合类型。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出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组合系数,并由此确定其组合类型。根据齐齐哈尔市2012年林地利用数据,各类林地按照比例从高到低排列各地类依次为:有林地、林业生产辅助用地、未成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和苗圃地。

表1 2012年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组合系数表

计算出2012年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组合系数。从表1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组合系数最低的用地组合类型为“有林地”。所以,齐齐哈尔的林地利用组合类型为1种类型组合,即有林地,组合系数为649.23。

2.3 当前林地利用效益分析

由于林地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子系统,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和林业产值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城镇整体的经济水平、其统计口径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因此,林地均GDP和单位林业产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林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水平。本文采用单位林地面积GDP、林业产值指标来分析全省12个地级市的林地利用经济效益。

2012年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13 691.6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 952.3亿元,林业总产值134.5亿元,比2011年上涨6.7%,根据12个城市林地总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和林业总产值计算出各城市林地均GDP(单位:元·m-2)和单位林业产值(角·m-2),见图2。

图2 2012年全省12个地级市林地均GDP和单位林业产值图

由图2可以看出,包括齐齐哈尔市在内的全省12个城市中,林地利用效益差异显著,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2012年,全省平均林地均GDP为14.82元·m-2,在12个城市中,大庆、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市林地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各城市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庆市林地均GDP最高,为205.64元·m-2,黑河市林地均GDP最低,仅为1.14元·m-2。齐齐哈尔市林地均GDP为22.59元·m-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单位林业产值为0.146元·m-2,在12个城市中,伊春市、哈尔滨市单位林业产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各城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伊春市单位林业产值最高,为0.702元·m-2,齐齐哈尔市单位林业产值为0.095元·m-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省会哈尔滨市相比,无论是林地均GDP还是单位林业产值都低于哈尔滨市。

3 林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1 林地数量不多,总体质量不高

2012年齐齐哈尔市林地数量占全省林地总量的5.64%,林地面积为520 552.66hm2,可见齐齐哈尔市林地数量不多,林地类型主要以有林地和林业生产辅助用地为主,所占林地比例分别为74.52%和12.1%,两项之和达到86.62%。但由于长期以来齐齐哈尔市林地利用存在粗放、低效率利用等情况,造成目前齐齐哈尔市林地总体质量不高,林地利用不充分。

3.2 林地利用效益低

衡量一个城市的林地利用效益,通常可以转化为这些林地在利用过程中是否是物尽其力,地尽其用。目前常用标准就是单位林地面积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通常,以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城市GDP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城市林地质量的高低可以用城市单位林地面积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林地均GDP)来反映。2012年,齐齐哈尔市林地均GDP为22.59元·m-2,而省会哈尔滨市林地均GDP为34.04元·m-2,大庆市林地均GDP高达205.64元·m-2,全省12个城市平均林地均GDP为14.82元·m-2,由此可见,目前齐齐哈尔市林地均GDP较低,林地利用整体质量水平有待提高。

3.3 建设用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不高

林地具有社会、经济与生态三个方面的特性,城市林地也具有这三方面的用地效益。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多注重于林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但社会、环境效益很低,则城市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能力减弱,最终也会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2012年齐齐哈尔市林地占土地比例为12.32%,低于全省20.41%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齐齐哈尔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不协调,林地面积偏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土地投资强度的增加没有更好地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

4 齐齐哈尔市林地优化利用对策

4.1 优化林地的结构与布局

随着齐齐哈尔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更多的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其中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林地,我们必须在保证林地数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林地的质量。根据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各类用地的具体要求理顺林地结构和优化林地布局,消除城市林地利用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制约和限制因素,促进林地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促进林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最终提高其经济承载力。限制盲目性、冒进式的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使建设用地的增长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减少林地数量的投入,保证林地的数量、优化林地的布局,今后应将林地利用的着眼点向优化林地的结构与布局的方向调整,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做好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区域用地的统筹协调发展,抑制重复建设、保证林地的数量,努力提高林地的质量。

4.2 强化沙化整治,提高林地利用水平

我国沙化林地整治制度是建立在保护林地制度基础之上的,通过开展林地沙化整治可以实现林地集约利用、调整林地结构、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加强林地资产管理,在实现上述目的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协调政府和林地使用者之间关系,减少林地使用中出现的矛盾,增强城市发展动力与活力,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健康发展。齐齐哈尔市沙化林地数量较大,通过开展沙化林地整治,可以有效增加齐齐哈尔市林地数量,改善林地质量,优化林地布局。

4.3 建立健全林地集约利用制度

2012年底齐齐哈尔市人均GDP为21 035.18元·人-1(3 386.38美元),按照钱纳里关于工业化阶段划分,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达到35.6%,处在城市化中期发展阶段。2010—2020年是齐齐哈尔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大量新项目的建设对林地资源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有限的林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如何在保护好林地的同时保障建设用地对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子孙后代预留更大的发展空间,节约集约用地是唯一出路,必须建立健全林地集约利用制度。

4.3.1 林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制度 实行林地总量控制,科学确定各林地总量,落实林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林地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实行以人均林地为基本标准的城镇林地规模控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从严控制规划期内城镇建设用地。实行林地功能区控制和空间管制,实行林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向下逐级控制,下一级规划不得突破上一级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分区管制规定;实行林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公告和调整评估制度,规划编制要扩大公众参与,规划一经批准应依法予以公告;调整规划的,必须就调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等进行评估,依法组织听证和专家论证,并向社会公示。

4.3.2 林地利用计划调节制度 加强和改进林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林地的数量,降低经济发展对林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实行差别化的计划区域调节政策,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

[1]潘庭华.瑞丽市林地保护利用措施探讨[J].云南农业科技,2013(6):57-60

[2]李玲.铜仁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3(9):223

[3]陈碧良.德化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257-260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市林地用地
基于SWOT的齐齐哈尔市冰球城市建设研究
齐齐哈尔市冰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对策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齐齐哈尔市慢行交通系统调查与思考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物理电功率专题练习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