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独立学院分级教务管理模式下的系教学管理工作
2014-03-01宋薇
宋薇
(华侨大学 厦门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浅析独立学院分级教务管理模式下的系教学管理工作
宋薇
(华侨大学 厦门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当前的教务管理模式,主要存在院—系两级教务管理和校—院—系三级教务管理两种。根据独立学院规模适中、教学组织结构较简单的特点,独立学院大多采用院—系两级的教务管理模式,协调管理院与系的教务工作。在院—系两级教务管理模式下,系部教学管理工作在整个教务管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所有工作的基石,又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系;教学管理;独立学院
一、分级教务管理模式简介
目前,主流的教务管理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院—系两级教务管理模式,即主要决策权集中在院一级,而系或基础教学部一级仅是具体教学任务的组织和执行单位。它的优势在于统一决策、统一指挥,教学职能部门在院教务处的领导下按部就班的完成各项管理工作;各部门有问题直接进行院与系部之间的垂直交流,具有权责对等、分工合作、有效沟通的优点。但是,由于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存在太过注重纵向管理的问题,如果在实际的工作中忽视了横向沟通,容易出现各系部一级互相独立、各自为政,若院一级无法及时协调统一,必然导致院教学管理决策迟缓,从而影响教学管理效率。因此,院—系两级教务管理模式适合办学规模不大、结构层次较简单、清晰的院校。第二种教务管理模式是校—院—系部三级管理的模式,与二级管理模式相比,多了学校职能部门的统领决策权,分担了原来学院的部分职能,细化了系部教务管理职能,它适合规模较大、内部院—系结构层次复杂的院校。
二、独立学院的特点及教务管理模式的选定
独立院校是近十多年来兴起的新型办学形式,发展迅速。独立学院普遍具有办学时间不长、办学体制不成熟、招生规模不大、师资需依托母体高校、办学经费自筹等特点,组织架构总体是由学院领导层、教学职能层、行政教辅层来组成,因此在教务管理模式上,适用院—系两级教务管理模式。采用院—系两级管理模式,需要学院教务管理层和教学系(部)层合理分工、权责分明、沟通协作,构建良好的两级管理体制。学院教务管理层重在宏观管理,权利适当下放,理顺关系、有效沟通,使教学系(部)成为管理主体在协助学院管理、规划系部发展、实施各项教务管理工作上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院—系两级教务管理中系承担的主要工作
院—系两级教务管理模式不断推动教学与教务互动,逐步实现分工合作、权责分明、结构精简、务实高效的教务管理目标。其中,系教学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地位。系是按照学科(专业)设置的教学一线单位,集教学、科研、师生服务三项职能于一体。它作为学院下属的管理实体,根据学院制定的各项条例规定,围绕学院的管理目标充分发挥系的主观能动性,执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考试、师资等的过程管理。明确院—系两级中各管理层次的基本职责,系拥有更多自主权的同时,相应的也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1.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的全过程管理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以系为主的教学,全面实施与过程监控管理之道,在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实施管理、教学效果管理等环节,实现过程监控与信息反馈。院级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起宏观管理作用,负责全院教学计划的协调、教学资源的调度、教学实施的监督,为总体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然而,系级教学管理部门则重在微观管理,对各专业的具体教学进行业务管理和过程的实施、监控。各系根据专业特点和专业发展规划,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并根据每年的社会需求对专业课程设置做动态调整。教学管理实际上就是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了系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有效管理。
2.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管理,能对教学管理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终端环节,也是检测教、学双方经过一学期努力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重视考试管理,实施教学过程管理与教学终端监控的有效结合。在院—系两级教务管理模式中,院级主要从宏观入手,面向全院和各系负责流程、标准化的管控,具体工作如规章制度的制度、通知公告、程序审查等。系级从微观出发,面向本系师生负责实施和细节的管理。与上一级对应的,系级教务管理是落实各项考试制度、政策、文件的执行,对专业课程的考试内容、试卷命题做专业上的合理性审查,根据课程性质对具体课程的考试形式、考试时间、考试要求作出统一安排。如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周全系统考的形式;专业课结课后两周安排考试;专业选修课结课后灵活采用考核或考试的形式;集中实践课采用最终作品检测得分、报告、平时表现综合打分的考核;等等。在监考与巡考方面是以系监考教师、系监考巡视组为主体,院教学督导组监督,辅以各教室电子眼的监控,形成了院系两级联动的、院—系—监控系统三位一体的考试现场监管模式,严格防范了考场作弊的行为,严肃了考风考纪,间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师资管理。独立学院是依托母体高校而建立的,在师资力量上由母体高校教师兼职和自主招聘专职两部分组成,而且在建校初期,兼职教师比例比专职教师大,专职教师大多是研究生刚毕业或者毕业后任教不到三年的青年教师,这支队伍随着学院的发展而逐渐壮大。由于兼职教师的流动性、不可控性较大,培养自身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一个重大的工程。人事处根据系部教学要求、人才需求条件组织公开招聘,到岗后的教师培养、管理等工作主要由各系部自己负责。我们主要通过减免工作量坐班听课、老教师与新教师配对、教研组长指导、系领导听课约谈、系教学督导组听课监督等方式对刚进入单位的新教师给予帮助和管理。新教师进校两年后,我们逐步加大工作强度的安排,如安排独立指导课程设计、“挑战杯”、新能源大赛等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激励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潜能,我们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积极推动院级教师管理和教学管理改革,努力构建院—系两级的教师管理体系,来稳定师资队伍,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我们采用学年考核制和末位警告、淘汰制,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系主任助理、教研室组长、项目负责人,委以重任,重点培养。适当组织外出进修和培训学习,通过专业学习和经验交流提高知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
四、系部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在院—系两级教务管理模式中,系教务管理职能部门承担着细致而繁多的具体工作。根据我在系教学秘书岗位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系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并作简要分析。
系教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在于教学、考试、师资管理三部分。在执行过程中,事项多、任务重,导致管理目标不明确、效率不高。系教务管理的所有工作都以专业建设为中心,以专业教学计划为出发点,教学管理人员起着辅助、监督、管理的作用,与教师一样承担着伟大的教育使命,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不足也是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独立学院有经济实效的特点,在实际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配备中,系部学生规模大多在500~1500人左右才配备一个教学管理人员,学生在500人以下的由教师兼任教学管理人员,这就会出现事情过于集中、对个人依赖性太大、各系分工不均等情况,从而间接影响管理效率。
在独立学院的系教学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人员不足、工作繁杂等现象。在人员问题无法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引入教学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管理,是减少系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负担、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经过多年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教育行业的信息化推广,目前市场上已存在大量功能完善、应用成熟的教学管理软件,能满足教学管理工作中对行政管理事务、学生管理事务、教师管理事务等各种管理工作的需求。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大幅度的降低工作繁杂度上,还能将教学管理工作从无序的、被动的、救火式的应急处理模式,变为一种有计划的、有规范的、有监督的天气预报模式。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在符合院教务管理的前提下,根据系教学管理的要求量身定制教学管理系统,将是对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巨大提升。
总之,独立学院在院—系两级教务管理模式下,系教务管理部门从微观角度在教学、考试、管理等方面承担了具体实施和细节的管理工作,是所有教务管理工作的基石。然而大多数独立学院对系级教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系教学管理队伍的力量也很薄弱。细化系教学管理机构,加强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系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提高整个学院教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必然途径。
[1]吴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内部监控对象的研究——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0).
[2]刘莉.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21).
[3]黄娅琴,江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特色、缺陷与完善[J].教育学术月刊,2013,(10).
G647
A
1674-9324(2014)45-0279-02
宋薇(1984-),女,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电子系教学秘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