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研究性学习 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2014-03-01杨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5期
关键词:研究性解决问题高职

杨柳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开展研究性学习 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杨柳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获得极大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在高职学院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其自学能力也大为提高,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本文旨在探索研究性学习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工作,以期推动高职教育更好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高职教育;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过去往往集中在中小学界,且没有在课堂上集中开展,取得的效果较为有限。而高职教育过去不仅在理论上,在实践上更是少有触及,甚至不少高职教师对这一理论还比较陌生。但是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而这刚好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阐述下何为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及如何让研究性学习走入高职教育课堂等问题,从而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加富于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研究性学习的起源与发展

研究性学习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代表为美国,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于中小学教育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比较晚,尽管2000年国家教育部已经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实践内容中,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等原因,研究性学习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一般仅限于部分中小学教学中,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基础都较为薄弱。高职教育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更是微乎其微,但就其本质来说,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决定了其更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论。这种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欧美地区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应该主动建构意义、建构知识的过程。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认为,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几门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强调的是整合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研究性学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热情也极为高涨,并在中小学教学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高职教育这一领域探索的还比较少,而高职教育又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领域。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如何让研究性学习与高职教学联系起来,让研究性学习走进高职教育课堂,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二、高职教育的本质与研究性学习的联系

职业大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职业大学无论从种类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高职院校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创立的,并且其自身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功能也日渐拓宽。现代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高职教育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为社会提供了一批批实用性人才,为部分所需岗位提供了实践性和操作性人才,满足了这些工作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为其提供了求职的资本和实际本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正是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导致了其重视实践能力、轻人文价值的特点,许多高职教育都以为社会培养有用型人才为核心,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是他们的目标,这就促使我们不断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总结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综合前面的内容可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强调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就包括教师善于将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课本知识,整合课内课外知识,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加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等,这些恰恰与高职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专科院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我发展和再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所需岗位上创造价值。而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实,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因此,课堂上恰当引入高职教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

三、将研究性学习与高职教育结合,有效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通过国内学者的调查验证,接受研究性学习这种模式的学生,其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均普遍高于传统教育下的学生,这也证明了研究性学习纳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尤其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过去对于教学模式普遍不予重视,更多的是靠高职教师自己摸索或者遵循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如师生之间互动性较差,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特别强调操作性的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亟待发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研究性学习如何更好地与高职教育结合还处于探索阶段,以下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供参考。

(一)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指导为主,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为最终目的

作为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地方,研究性学习应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虽然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学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性学习不能是盲目的、放任自流地任由学生自学,而是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方向的学习过程。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完整的认识,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职教育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同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仅要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更要知道问题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下次碰到同类问题能够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高职教育重视的就是学生的能力,能否满足社会和用人岗位的需要,因此对于知识的学习就相对忽视了一些,这也是传统高职教育存在的弊端。殊不知,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比教会学生具体知识要重要的多,因为在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会碰到许多在校时没有碰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因此,研究性学习强调不应采用教师计划好的模式去传授固有知识,而是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联系,自己去建构知识体系。

(二)高职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应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应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即以结成小组的方式作为学习的基本形式,小组的构成可以以学习成绩、动手能力和性别以及兴趣和爱好等多种因素作为参考,每组成员以4~6人为佳,这样既可以保证任务的完成,又可以保证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参与到讨论和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必须保证每个小组水平的均衡性,小组间不能出现特别大的差异,最后导致较差小组成员信心的丧失。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以小组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由于大家有着一致的目标,因此小组内部必然齐心协力,共同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也就给小组带来压力,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争取上游。

(三)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当着领导者的角色,通观全局,并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首先,教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和问题,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的讨论中来,在教材范围内探索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并形成一个个的专题研究;其次,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重视个人的独立空间。虽然强调的是小组学习模式,但也不能忽视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长和感兴趣的点,因此,以小组学习作为大的框架,以小组单个成员作为一个个组成部分,最终各尽其能,圆满完成任务;最后,小组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布置一个较大的课题,每个小组可以通过讨论选出适合自己的议题,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统一模式的限制,鼓励学生探索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表现出极大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上适当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学习

高职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把握学习的方法,维持学习的热情。教师可将所学内容设置为几个小任务或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解决,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显然更有目的性,学生或小组之间通过讨论、研究,动手查找相关资料和实际操作的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大体的逻辑框架。这时候教师应该参与到讨论中来,观察学生讨论的进度和初步构思,肯定其正确的地方,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以便让学生可以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问题意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没有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导致学生只能接受灌输教育,不能主动思索、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研究性学习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最终解决问题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更能有效培养其主动探索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对于学习本身产生好感,愿意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中,更重要的是让其形成了想要获取知识的心理倾向,促使其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其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革之中。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视,传统教学模式很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环境下的教学要求,到了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候。而研究性学习以课内知识为线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同时解决了高职教育基础知识讲解时间少和社会对于高职教育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矛盾。事实证明,研究性学习能够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

[1]张秋玲.对高职教育本质的反思与追问:高职研究的前沿[J].职教论坛,2007,(04):22-23.

[2]李瑜芳.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性学习”教学实验报告[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09):84-87.

[3]陆君臣.高等职业教育推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5,(01):117-120.

[4]王丽娟.研究性教学在高职教育应用中的若干思考[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79-81.

[5]刘宗劲.高职教育:研究述评、发展追问及战略调整[J].学术论坛,2010,(06):188-193.

[6]谢海琼,黄文倩.加强高职教育研究,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职高专教育,2010,(06):74-76.

G712

A

1674-9324(2014)45-0252-03

杨柳(1980-),女(汉族),湖北潜江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研究性解决问题高职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