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农科类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2014-03-01李永刚文景芝温盛岩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5期
关键词:农科项目教学法研究生

李永刚,文景芝,温盛岩

(东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项目教学法”在农科类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李永刚,文景芝,温盛岩

(东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研究生的教学改革应以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为基础,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本论文针对农科类研究生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以项目教学法为核心,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和学术拔尖人才为根本,在部分农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并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农科类研究生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为进一步在农科类研究生教学中实施该方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法;农科类研究生;教学;课程;创新性

2012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指出:要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创新培养模式。要促进教育、科研、创新的结合及产学研合作,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及培养单位的积极性,强化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作为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研究生课程应体现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使研究生课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创新教育,以课程和实践为依托促进创新,发挥研究生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应有的作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式应是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体现探究性、自主性、灵活性。课程学习应以灵活开放、有序可控的教学形式和民主自由的学习形式,激励研究生思考和质疑,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项目从东北农业大学农科类研究生课程入手,深入分析其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以项目教学法为核心,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和学术拔尖人才为根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农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改革。

一、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作为当代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历史赋予了其这个使命。国家交给了这个重任,人民寄予了这个期望,应该“主动服务”,而且不仅要服务需求,还要创造需求、发展需求、引领需求,不仅要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各种现实的需求,还要引领社会未来的需求方向。这里提及的“主动服务”,那就要求研究生具有主动服务的技能。

目前,农科类研究生的培养往往是把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分解后,选择某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其研究内容过于狭窄,培养出来的农学专业的研究生不会种地、病理专业的研究生不会给农作物看病、园艺专业的研究生不会种菜等问题,与研究生培养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如何通过研究生的课程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农科类研究生的培养,这也是今后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二、“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由来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了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目前“项目教学法”在德国已经普及,国内学者对国外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最新动态已基本能及时了解。但结合中国高校研究生教学的实际,对引进的理论与方法加以改造和调整,建立并完善符合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需要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尚在初级阶段。

三、农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特点

农业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紧随农业科学前沿,能够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因此,研究教学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和毕业论文研究中的问题为目的,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原有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教师按教材或专题讲授、学生进行综述性汇报和讨论等方式进行的,而这些基本偏重于理论,缺少实践。由于学校和导师为了取得较高的排名和研究成果,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内容过于狭窄或专业化,许多研究内容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实际,对其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依据农科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将教学、科研、生产三者在产学研结合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把科研和生产实际的内容引入教学过程,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项目教学法在农科类研究生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本论文以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为例,简要介绍了项目教学法在农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第一,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进行了分析,将整体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项目,如生防菌的筛选与复筛、生防菌拮抗机制的测定、生防菌发酵工艺的研究、生防菌剂的应用研究等几个项目,包含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教学大纲的关键内容。第二,由于研究生数量较少,学生以3~5人为1组,以抽签的形式选择相应的项目。第三,学生在网络平台及图书馆的期刊网上查找资料,然后分工合作进行理论基础学习、实验方案的制订及实验方法的学习。第四,学生将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案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论证和必要的指导。第五,学生分组按实验方案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有教师进行咨询与指导。第六,学生将实验过程及结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汇报,教师和学生给予评价。

五、项目教学法在农科类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研究生专业课程选课人数少,分组存在困难

农科类研究生专业课选课人员较少。目前,农科类研究生课程选课从2人到30人不等。如果人数较少,以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改革就难以分组进行,组数较少,也完成不了整体的教学要求。因此,以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课程,应该规定其平均每年选课人数达到10名以上才可以进行,这样至少3人以上为1组,才能满足教学需求。

(二)部分研究生课程分解成项目难,不易操作

农科类的研究生课程类型和内容不同,有些课程不易分解完整的项目,即使可分解也较难操作。因此,有些课程不适合开展项目教学法,如各学科的研究生班讨论、高级植物病理学和作物高产理论等课程。能够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应该是应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有些基础性和理论性特别强的课程,则不能在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因此,应该有选择性的进行项目教学法的改革。

(三)增加了教学经费

研究生课程开展项目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部分不需要额外的经费,但在项目形式操作过程中,学生按组进行项目操作,原来可能教师开展3~5个正常实验就可结束课程,而项目教学法,学生分组操作,可能1个组就得把原来3~5个甚至更多的实验整合在一起去完成1个项目,因此需要的实验经费要比正常的教学多出几倍。如果学校不给予额外费用,将无法开展项目教学法。由于经费问题,建议一个学科仅开设1~2门项目教学法的课程,给予特别资金支持,一方面避免开设课程过多,学生准备时间长,增加学生负担,二是少而精达到最佳的上课效果。

(四)教学方式灵活,不适合常规教学管理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开放式教学,学生查找资料,整理和制作汇报材料,是不需要进入课堂的,而进行讲授和项目操作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项目某个阶段需要的时间和开放实验室的时间来协调。如果不能根据正常的上课时数来进行,就无法达到学校常规教学的要求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学校应该给予特别的政策和考核方法,促进健康良性的发展和完善。

(五)工作量增大和时间增加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将打破教师原有的正常教学秩序和规律,教师要额外准备比原来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案,而且实验员要准备正常实验课几倍的实验材料,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根据学生的时间和实验室的空闲安排教学时间。因此,学校应该在工作量上予以增加,充分提高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美国学者克拉克(2001)曾指出,研究生教育“以科研为首要的成分,教授的作用在于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使科研活动十分恰当地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作用就是把科研和学习结合起来,使科研活动转变为一种学习的模式”。李阿利等(2010)研究认为,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缘于目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要真正树立研究生的主体观,要以确立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唤醒研究生的主体意识、激活研究生的主动创新精神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陈晓爱和邓宇斌(2008)研究认为传统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存在缺少创新性、灵活性和吸引力等问题,在多种学习模式理论的启发下,提倡在课程设计时要灵活、合理地进行优势整合,倡导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体验学习和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均认为研究生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其核心仍是创新能力和工作的培养,以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以此为突破口,实现以项目教学法为核心,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和学术拔尖人才为根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农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改革,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迅速适应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打好基础,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李阿利,王伟伟,刘碧琼,沈志明.为创新教育服务:研究生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J].高等农业教育,2010,(6):69-71.

[2]田松杰,汪勋清,王春霞,刘荣乐.农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科学构建与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69-73.

[3]王柯敏.当前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1-5.

[4]石永春,刘卫群,郭宏祥,薛瑞丽.项目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试运用及效果[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8):108-109.

[5]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李阿利,王伟伟,刘碧琼,沈志明.为创新教育服务:研究生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J].高等农业教育,2010,(6):69-71.

[7]陈晓爱,邓宇斌.医学研究生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098-1099.

[8]王晓霞,唐雁,周竹荣,黄智兴,杨明.项目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学年设计相结合[J].计算机教育,2010,(10).

G642.41

A

1674-9324(2014)45-0159-03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教学改革项目(Neau2013-yjg005);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十模式在高校农科类实验和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JZ01301074);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XM_HLJ_2011020)

李永刚(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植物病理学教学和科研。

猜你喜欢

农科项目教学法研究生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flash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应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