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分析
2014-03-01关淑华
关淑华
长春市结核(传染)病院,吉林 长春 130123
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效果分析
关淑华
长春市结核(传染)病院,吉林 长春 130123
目的探讨对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5例)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并将两组再咯血复发率、咯血量、栓塞反应及手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与比对。结果研究组再咯血复发率、咯血量、栓塞反应(胸闷、低热)及手术后并发症(下肢动脉血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胸痛反应及脊髓损伤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控制咯血量,提高止血效果,减少咯血的复发率,降低并发症。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肺结核;大咳血;集束化;护理
咯血属于是肺结核及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重症症状。临床患者发生咯血时,血液从口鼻一起涌出,血势凶猛,极易产生窒息或者失血性休克,而窒息是造成肺结核咯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1]。强调治疗肺结核咯血最关键的手段,是通过护理的角度防范肺结核患者发生大咯血和窒息。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最有效方法,能快速缓解病情,达到止血效果。若术后护理不当,导致患者能出现反复性再咯血及并发症等。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控制其诱发因素。现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6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肺结核大咯血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4岁~72岁,平均年龄(45.4±2.6)岁;研究组(35例)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3岁~75岁,平均年龄(47.9±1.9)岁。其中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例,Ⅲ型浸润型肺结核49,Ⅳ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21例;初次咯血患者18例,有咯血史患者58例;本组患者咳血量大于500 ml/d,而所有患者均内科治疗无效,无凝血机制障碍;无重要脏器衰竭、无造影剂过敏史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2]
2.1.1 参照WS288-2008肺结核诊断标准。(1)局部症状:咳嗽、咳痰大于或等于2周,或咯血及血痰为肺结核可疑症状。多伴有胸痛气短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等。(2)全身症状:间断或持续午后发热、盗汗、心悸,疲乏、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儿童发育迟缓,女性多伴有月经失调或闭经等。(3)胸X线检查可见纤维钙化的硬结病灶(斑点、条索、结节状、密度较高、边缘清晰),浸润性病灶(云雾状、密度较淡、边缘模糊),二酪性病灶(密度较高、浓密不一)和空洞(有环形边界的透光区)。(4)实验室检查:痰涂片检查痰菌阳性。
2.1.2 咯血量的评估。(1)少量咯血:一般每日咯血量在100 ml以下。(2)中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在100~300 ml。(3)大咯血:一次咯血300 ml或24 h咯血量在500 ml以上者。
2.2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在双侧股动脉区域消毒并铺巾,并在穿刺侧股动脉周围局部麻醉,将5F-Cobra导管,至第5、第6胸椎水插入患侧支气管动脉,经造影明确病灶出血部位后,在透视监视下,经微导管,局部灌注异烟肼0.3 g和左氧氟沙星0.2 g后,先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微屑,再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微粒及PVA栓塞靶动脉血管,并在明显扩张的支气管动脉主干内,放置相应的不锈钢圈,直至动脉血管区域再无造影剂溢出,则证实栓塞成功,撤出导管。拔出导管和鞘后,局部穿刺点压迫止血15 min,加压包扎回病房。
2.3 术后护理方法
2.3.1 对照组的一般性护理。术后24小时绝对卧床,术后24小时后鼓励轻微活动,应避免下蹲、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饮食护理给患者温凉流食、半流食,多饮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做好口腔、皮肤清洁护理,预防交叉感染。
2.3.2 研究组集束化的护理模式。根据集束化护理制定方案,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咳血患者极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结合践行经验,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1)动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氧饱和度,血压、体温、呼吸等,并做相应的详细记录。(2)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并发症有窒息、肾脏损害、尿潴留,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及误塞,栓塞后综合征。(3)窒息预防护理:为防止窒息,应将吸引装置及抢救药品和物品准备好,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按医嘱用止血药物,如发现患者窒息,立即给予抢救及吸氧。(4)下肢动脉血栓预防护理:为防止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应在下肢在制动期间,给下肢按摩、足背伸屈运动,来促进肌肉运动和静脉回流,并严密观察穿刺侧下肢足背动脉搏动,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发现异常立即对症处理。(5)肾功能损害预防护理:由于造影剂全部由肾小球滤过排出,容易损害肾脏,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观察尿量、血压的变化,定期监测血肌酐、尿素氮等,发生异常及时处理。(6)栓塞综合征预防护理:由于纵隔和肋间组织缺血引起的发热、胸闷、胸骨后烧灼感、肋间痛、咽疼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所以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上述症状,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师进行采取对症处置手段。(7)脊髓损伤预防护理:脊髓损伤,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常在术后数小时开始,发展为横断性截瘫伴感觉障碍和尿潴留等,这是由于造影剂进行脊髓动脉造成脊髓细胞损伤或脊髓血供被阻断。术后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的反应、肌张力和躯体的感觉功能有无丧失能力的现象,相应对症处置。
2.3.3 健康教育。正确纠正指导患者认知疾病的误区,经栓塞术治疗后虽控制住了咯血,但肺结核的病毒并没有彻底根治,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化疗期。护士要耐心为患者讲解结核病预防及相关知识,并向患者宣传全程结核化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的意识,增加治愈率。
表1 两组再咯血、咯血量、栓塞反应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例(%)](±s)
表1 两组再咯血、咯血量、栓塞反应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例(%)](±s)
项目名称 研究组(n=35) 对照组(n=41) t、χ2 P再咯血复发数(例) 3(8.57%) 11(22.49%) x2=4.19 P<0.05再咯血量(ml/次) 25.62±3.47 124.37±21.49 t=5.39 P<0.01胸痛 (例) 3(8.57%) 8(19.51%) x2=1.83 P>0.05胸闷(例) 2(5.71%) 9(21.95%) x2=4.02 P<0.05低热(例) 3(8.57%) 11(22.49%) x2=4.19 P<0.05脊髓损伤(例) 0(0.00%) 1(2.44%) x2=0.87 P>0.05下肢动脉血栓形(例) 1(2.86%) 7(17.07%) x2=4.05 P<0.05
3 评价指标
术后1个月评价两组术后再咯血复发情况、咯血量多少、手术后并发症及栓塞反应发生率。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型用χ2分布,计量型用t分布检验方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对两组护理疗效进行比较,术后比较两组再咯血复发率、咯血量、栓塞反应(胸痛、胸闷、低热)、脊髓损伤、下肢动脉血栓形情况:由表1可见研究组再咯血复发率、咯血量、栓塞反应(胸痛、胸闷、低热)、脊髓损伤、下肢动脉血栓形明显低于对照组,除胸痛、脊髓损伤情况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
6 讨论
临床采取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后实施集束化的护理工作意义,旨意在通过介入治疗,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及密切观察,缓解病情,达到止血效果,有效降低控制窒息、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3]。集束化护理组具体干预方法,采取循证医学的手段,将目前经临床证实有效的一系列操作、治疗、护理等措施集合在一起,给予患者提供高质量、连贯性护理。本组实验表明,采用集束化研究组的咯血复发情况、咯血量、栓塞反应(胸闷、低热)及并发症(下肢动脉血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数值对比,有效说明经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有效控制患者咯血量,并降低咯血的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实施集束化护理也是保障疾病治愈率的有效的护理科学手段。
[1]王莉.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咳血预防再咳血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1):3127-3128.
[2]倪晓琴,折艳涛. 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手术前后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141-142.
[3]郭英.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0(6):145-146.
R473.6
B
1674-9308(2014)06-0077-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