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评价运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益

2014-03-01梁兵李红昌罗钰涵刘延宗刘登科王凯宏

中国石油企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工区增量科技成果

□ 文/梁兵 李红昌 罗钰涵 刘延宗 刘登科 王凯宏

科学评价运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益

□ 文/梁兵 李红昌 罗钰涵 刘延宗 刘登科 王凯宏

案例

众所周知,对科技成果进行效益评价至今仍是国际上公认的软科学研究难题,尚未形成科学、有效、实用的解决办法。目前油田企业广泛使用的科技成果效益评价方法与模型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导致:评价参数的取值随意、不统一;科技增效的统计不科学、不合理,重复、夸大现象普遍,评价结果失实,缺乏可信度。为此,近年来,江苏油田加大了科技成果效益评价机制与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油田科技成果效益评价机制研究

现阶段,国内石油企业科技成果效益评价流程是:先由科研项目组自行评价成果效益,再由所属二级单位审核盖章,上报油田科技处,最后由油田科技处组织评比。这样的评价流程不尽合理。一方面,油田科技成果数量众多、复杂多样,科技处很难有效审核上报资料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由于本位主义思想作祟,科研项目组评价成果效益时,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夸大现象,二级单位也很难对本单位科技成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审核,因此,二级单位上报的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可信度较低。

通过对现行评价制度的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1. 成立油田科技成果效益评价小组以及评价专家库

由油田科技处牵头组织专业的油田科技成果效益评价小组,对申报参评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进行统一评价。评价小组隶属油田科委会,评价结果对油田科委会负责。成员由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每年在规定时间内,在科研项目组提交规范的科技成果投入产出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科技成果效益评价工作。每项科技成果的效益由3名不同二级单位和部门的评价人员共同完成(其中1名为科技处人员),3名评价人员在利益回避(相关科研项目组成员回避、相关二级单位人员回避等)原则下由评价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2. 改革评价制度与流程

新的科技成果效益评价流程是:一、科研项目组按《油田科技成果投入产出统计规范与标准》填报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资料;二、所属二级单位审核盖章,上报油田科技处;三、评价小组评价科技成果效益,科技处协调计划和财务部门提供相关评价参数;四、评价结果汇入科技成果技术评定报告交油田科技处组织评比。

评价结果争议由油田科委会仲裁。

科技成果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1. 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内涵与分类

科技成果经济效益是指科技成果经技术转化,推广应用后,创造的超额收益。“超额”是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核心和本质。现有技术也能创造经济效益,但科技成果必须创造比现有技术更多的经济效益,才能体现科技成果对经济效益的贡献。

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一般分为四类: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潜在效益和社会效益。

直接效益是指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后,直接为科技成果的持有者或应用者带来的一次性超额经济效益。油田科技成果的直接效益仅限于科技项目研发过程中所研究和服务的工区。

间接效益是指科技成果投入生产应用后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即拉动直接关联企业、领域、产品、市场所产生的超额经济收益。间接效益只计算科技成果首次广泛使用时,直接关联企业、领域、产品和市场的超额经济效益。

潜在效益是指科技成果在确定的范围内推广应用,预计可能取得的超额经济效益。这里“确定的范围”是指应用范围明确且有概念方案的项目。潜在效益不限于科技项目研发过程中所研究和服务的工区,可以是油田范围内的其他工区。

社会效益:不易用经济效益衡量,但对企业、社会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一般采用非价值量的定量和定性指标评价。社会效益不限于科技项目研发过程中所研究和服务的工区。

2. 科技成果效益评价方法

科技成果与工区的时空关系示意图

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增量效益,因此,可在“有无”对比的基础上采用“有”的经济效益减去“无”的经济效益计算,该方法通常叫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计算的增量效益是生产过程中全要素的增量效益,因此,还要减去非科技因素的增量经济效益。

将全要素增量经济效益减去管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增量经济效益,以及因价格变化、资源禀赋与经济地理环境差异导致的经济效益的变动,可以得出科技要素的增量经济效益,这种方法通常叫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计算的增量效益是生产过程中科技要素的增量效益,如果该工区、该时间段有多项科技成果,那么,还要劈分各科技成果的增量经济效益。

多项科技成果作用于工区的时空关系非常复杂。不管图中哪种关系,分离各项油田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都是一个难题。实际操作中采用专家意见法确定各项科技成果的贡献率,据此计算各项科技成果的增量经济效益。

(1)直接计算法

基本思路:全要素经济效益等于实施科技成果后的经济效益减去原技术状态下的估算经济效益。(模型计算省略)

(2)间接计算法

基本思路:科技要素的增量经济效益等于全要素增量经济效益减去管理、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以及经济地理环境、油气价格变动等影响因素的增量经济效益。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索洛增长速度方程的基础上,结合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特点,推导了适合油田生产特点的扩展式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模型计算省略)

根据模型计算,结合江苏油田2003-2012年的生产要素资料,计算江苏油田2003-2012年10年的平均科技进步增长速度为7.06%、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91%、资本贡献率为16.69%、劳动力贡献率为16.03%、管理贡献率为14.37%。

(3)专家意见法

基本思路:评价专家根据科研项目组提交的科技成果在研发、推广期间与服务工区新钻探井、评价井、开发井以及增产措施等的关系,通过算术平均或加权算术平均,确定各项科技成果的贡献率,据此分离科技成果的增量经济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大量文献资料都将直接计算法计算的全要素增量经济效益或者是间接计算法计算的科技要素增量经济效益作为油田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都是不正确的。

科技成果效益评价参数体系研究

(1)投入指标体系

科技成果的投入一般包括:研发与试验投入、推广实施投入以及生产实施投入。不同增效类型的油田科技成果投入要素不尽相同。

①科研经费

原则上取合同标定金额,如有结余,则取实际发生金额。

②投资类支出

Ⅰ. 物探费用

物探费用=∑(不同类别物探工作量×对应的单位工作量物探综合成本)

Ⅱ. 探井费用

控井费用=探井数×探井平均井深×探井每米进尺综合造价

Ⅲ. 开发井费用

开发井费用=∑(不同井型开发井数×对应井型平均井深×对应井型单位钻井工程综合造价)

Ⅳ. 地面建设费用

地面工程费用=∑(不同井别开发井数×对应井别单井地面工程造价)

③油气操作成本

非三采型增产类科技成果按区块平均单位操作成本,结合工区增油量测算;三采型增产类科技成果的驱油物注入费根据化学药剂注入量以及注入费用单独测算,其他成本项目按相应的区块平均单位操作成本,结合工区增油量测算;措施型增产类科技成果的井下作业费单独测算,如果措施前后产液量变化较大,则油气提升费、油气处理费等也要单独测算,其他成本项目按相应的区块平均单位操作成本,结合工区增油量测算。单位油气操作成本的相关资料可到财务部门查询。

(2)产出指标体系

科技成果的产出主要包括增加的储量与产量、减少的工作量与成本以及提升的参数资料品质与油藏地质认识等。不同增效类型的油田科技成果产出要素不尽相同。

①新增石油产量

原则上采用“有无”对比法计算,即科技成果实施后工区石油产量减去不实施科技成果状态下的预测石油产量。

②新增石油储量

按DZ/T 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计算。并按近3年储量升级率逐级折算为动用石油地质储量。

标定采收率原则上不高于同地区同层系油藏的平均采收率。高于平均采收率时列示详细对比资料。

经济可采储量以标定的技术可采储量为基础,原则上按近3年该地区SEC储量与剩余技术可采储量比例的平均数折算。

③节约消耗量

根据具体节约项目分别计算不实施科技成果状态下的预测消耗量以及实施科技成果后的实际消耗量,两者之差即为节约的消耗量。

④提高优质品率

提高的优质品率等于科技成果实施后的优质品率减去科技成果实施前的优质品率。

(3)效益指标体系

①直接效益指标

Ⅰ. 新增产值

Ⅱ. 新增利税(利润)

Ⅲ. 节约资金

Ⅳ. 新增净未来值

新增净未来值是指将科技成果参评前各年增效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折算为参评年价值的累计值。该指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便于科技成果的横向比较。

②间接效益指标

众所周知,石油石化产业关联度高,延伸的产业链长,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对GDP和税收的贡献最大。文献资料显示,原油加工一次后的增值比例是1∶4,再往下游延伸生成消费品可增值10倍以上。间接效益新增产值确定为油气新增产值的4倍。

Ⅰ. 关联产业新增产值

关联产业新增产值=新增产值×4

Ⅱ. 关联产业新增利税

③潜在效益指标

潜在效益根据科技成果推广工区的概念方案计算。包括:净现值(指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后各年的增效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折算为评价年价值的累计值,该指标的意义类似净未来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储量价值。

④社会效益指标

反映石油企业社会效益的指标很多,但大多只能定性描述,可以定量计算的指标主要有解决就业人数和减少石油对外依存度两项指标。

Ⅰ. 解决就业人数

解决就业人数=(新增产值+关联产业新增产值)×边际就业系数

注:边际就业系数=

④效益指标的权重

根据效益指标的意义,结合油田科技成果类型与效益类型的关系,确定效益类型以及各效益指标的权重。

油田科技成果投入产出统计规范研究

为了保证油田科技成果效益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追溯性,改变以往效益统计中的混乱状况,制定了《油田科技成果投入产出统计规范》。

其中,一是将油田科技成果投入统计进行规范。包括:勘探、开发井支出信息统计规范;地面工程及其他支出信息统计规范;操作成本信息统计规范。二是将油田科技成果产出统计进行规范。包括:新钻探井、评价井产出信息统计规范;新投产(注)开发井产出信息统计规范;增产措施产出信息统计规范;降本类科技成果投入产出信息统计规范。

评价实例与效果分析

(一)《高邮凹陷拗-断控砂机制及储层描述》效益评价

《高邮凹陷拗-断控砂机制及储层描述》是针对高成熟探区低渗透和隐蔽油藏两大勘探领域的储层问题设立的攻关项目。项目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课题成果指导下,在斜坡内坡和深凹带发现一批低渗透油藏和隐蔽油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技成果研究与推广期间,服务工区新增三级储量1193×104吨,增产原油5.82×104吨。

根据上述统计资料以及相关年份的油价、成本、投资、科研经费等参数资料,计算该科技成果效益如下图。

(二)《复杂断块中低渗油藏高含水期注采结构调整技术应用研究》效益评价

《复杂断块中低渗油藏高含水期注采结构调整技术应用研究》针对中低渗中高含水开发单元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储层特征、开发特征分类评价、剩余油分布特征等研究,形成了针对不同剩余油类型的注采结构调整技术,实现了平面上渗流场的相对均匀以及储量的均衡动用,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科技成果研究与推广期间,服务工区新增技术可采储量5.5×104吨,项目贡献率100%,增产原油3.32×104吨,项目贡献率60%。

根据上述统计资料以及相关年份的油价、成本、投资、科研经费等参数资料,计算该科技成果的效益指标如下图。

(三)效果分析

3年来,江苏油田采用新的油田科技成果效益评价体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基本避免了效益统计的无序、重复以及夸大等现象,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效益评价的可信度,为油田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横向比较提供了有力依据,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2011年以来,采用本套油田科技成果效益评价体系共评出局(分公司)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7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73项;促进了25项油田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油田创效13500万元。

效益类型与效益指标权重汇总表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工区增量科技成果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全现款操作,年增量1千万!这家GMP渔药厂为何这么牛?
“价增量减”型应用题点拨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耀眼的橘红色——河南省焦作市公路局养护工区养护机械队速写
铁路线上别样的春节
煤层气排采产气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以延川南工区谭坪构造带排采井为例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