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油价下跌与石油企业的应对思路

2014-03-01彭元正

中国石油企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国际石油油价石油

□ 文/彭元正

国际油价下跌与石油企业的应对思路

□ 文/彭元正

近期,油价大幅下跌成为国际能源市场的焦点。自今年6月份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结束了自2009年以来持续上涨、高位震荡的行情,连续下跌,创下了近5年来的新低。

国际油价的暴跌,笔者否认与“阴谋论”有关,起码关系不大。接连不断的油价跌势,应该是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本轮石油价格下跌既体现了世界经济和国际石油市场正在经历的深度调整,又预示着未来石油供需有可能更加宽松,低油价有可能成为常态。笔者预测,油价跌势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且再往下跌的可能性很大,不排除跌至60美元、50美元甚至40美元左右的情况也会发生。油价下跌将对石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的冲击,并将持续影响未来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石油市场的格局。

油价下跌趋势至今没有逆转的迹象,并有可能陷入长期低迷,必将对我国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值得认真研究并积极应对。

国际油价下跌的原因

本轮国际油价下跌,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原油供求失衡、地缘政治冲突和美元走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大庆 /东方 IC

一是经济偏弱。从国际经济基本面来看,2014年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不同经济体步伐不均衡,复苏势头总体偏弱。除了美国,新兴经济体、中东部分地区、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在2013年、2014年表现均令人失望。在金融危机初期增长比较强劲的新兴经济体也陷入了增长动力不足、结构性问题凸显的困境,正进入经济增长减速、转型升级压力巨大的时期。在全球经济增长总体疲软的情况下,世界对中国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充满期待,但2014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下滑到7.4%,连续18个季度增长减速,投资、消费放缓,进入了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与全面改革攻坚叠加的新常态。全球经济增长减速造成企业信心和投资意愿下降、需求不足、产出降低、货币流通减速等一系列问题,石油、煤炭、铁矿石、铜、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岀现了大幅下跌。

二是供求失衡。从供需形势来看,供应充足与需求疲软打破了国际石油市场持续多年的紧平衡局面。供给方面,美国的页岩油开发的产能持续释放,成为近年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极大地改变了国际石油市场的形势和格局。2013年,美国新增约140万桶/日的产能,原油产量达到773万桶/日;因利比亚产量的恢复和伊拉克产量的不断提升,OPEC的原油产量也出现了增长。2014年前三季度,全球日均石油供应9230万桶,较去年同期增长163万桶。其中,OPEC日均供应3606万桶,非OPEC日均供应5624万桶。面对供应过剩和油价低迷,11月27日,OPEC宣布维持2015年上半年3000万桶/日的产量的决定,进一步加剧了油价的下跌。

需求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疲弱,2014年的原油需求增长降至2009年以来的低点。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能源情报署(EIA)均持续下调2014年和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IEA在10月份的《石油市场报告》中,预测2014年全年全球石油需求日均增长70万桶,达到9240万桶/天,比9月份的预测数据下调了20万桶;预测2015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长110万桶,比9月份的预测下调了10万桶。作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13年中国新增需求约40万桶/日,占全球新增需求的近三分之一。但预计中国今年新增石油需求不超过25万桶/日,而且缩减的趋势将持续。在供求两方面的作用下,全球石油供求打破了过去的平衡,出现了供大于求,并通过价格杠杆寻找新的平衡点。

三是地缘冲突。今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同美欧之间性质最为严重的一场地缘战略对抗,多个大国被卷入其中。这场危机结束了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与美欧以合作和妥协为基调的时期,开启了双方对抗甚至冲突的时期。本次地缘政治冲突触及到各方的战略底线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破坏了俄罗斯、乌克兰、欧盟的能源三角关系。乌克兰危机发生以后,美欧通过经济手段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今年7月份,美国政府宣布制裁俄罗斯大型银行、能源和国防企业,欧盟也在金融、武器及能源等领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制裁重创了俄罗斯的经济,为维持财政平衡,俄罗斯加快把经济和外交的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与中国达成了一系列能源合作协议。乌克兰危机虽未对国际石油市场造成直接的冲击,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石油市场供应充足的现实,强化了供过于求的预期。

四是美元走强。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指数不断走强,对油价产生了压制。作为唯一的石油定价货币,美元的强弱始终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研究表明,自2001年10月以来,国际油价与美元指数一直都保持较高的负相关性。由于美国与欧洲、日本的经济复苏与货币政策的分化,美元指数自7月份呈现稳健的上涨趋势。2014年11月底,美元指数突破89点,创四年来的最高水平。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退出持续6年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解除货币刺激的做法推高了美元汇率,使得国际资本的流向发生了变化,给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带来降价的压力。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拖累了大宗商品出口国,如巴西、俄罗斯和智利的经济增长,新兴经济体因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国际油价的预期及未来走势判断

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反映了宏观经济和能源市场基本面,以及人们预期和投资行为的变化。短期内,导致油价下行的主要因素仍在发挥作用,在供过于求的基本形势下,国际油价仍有下行的空间。预计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将继续走低,但是,当前的形势不同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初,随着油价跌破一些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价格调节机制将发挥作用。预计在60美元、50美元以下,甚至更低,油价有触底反弹的机会,但反弹的动力不足,明年的国际石油市场仍将呈弱势,国际原油均价将维持在60美元-80美元/桶,不具备大幅上涨并维持高价的条件。从世界经济和能源市场基本面判断,相对于前几年的高油价,未来相对较低的油价有可能成为常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影响油价的因素也将发生变化。

从全球经济基本面来看,美国以外的主要经济体增长前景依然不乐观,影响能源需求。新兴市场国家和产油国是近年来全球石油消费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未来全球石油需求增加的关键仍取决于新兴经济体的表现。目前来看,一些新兴经济体明年有陷入衰退的风险。虽然美国经济将继续向好,但全球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IMF已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下调至3.2%。其中,美国3.1%,欧元区1.3%,日本0.8%,中国7.1%。从金融市场看,美元指数走强趋势有望延续,金融因素仍将压制油价。

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反映了宏观经济和能源市场基本面,以及人们预期和投资行为的变化。

从石油供应来看,如果油价长期低迷,一些高成本的能源项目将无法维持运行。据估算,北美页岩油的开采成本约65美元/桶,油砂的开采成本约70美元/桶;深水石油的开采成本约52美元/桶,超深水石油的开采成本约56美元/桶。一些机构认为,随着页岩油超过OPEC的闲置产能,原油市场价格将主要由美国页岩油的边际成本所决定。如果油价继续下跌,美国页岩油和世界一些深水项目的投资将受到影响。美国有可能减少页岩油投资,恢复增加原油进口。国际能源署(IEA)11月12日发布的《2014年全球能源展望》报告称,油价下跌可能导致2015年美国页岩油投资减少10%。除了非常规油气,油价下跌对于深水项目也将产生影响,一些项目可能会被推迟或取消。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已宣布明年投资预计将减少14%。估计随着油价持续深度下跌,有可能引发更多的石油公司减少未来的投资,尤其是一些成本较高的项目投资。在一些领域,有可能引起新一轮的并购。

从石油出口国的行为来看,油价过低,OPEC和俄罗斯等石油出口国必将做出反应。尽管一些主要产油国的石油开采成本很低,油价下降毫无疑问将减少石油出口国的财政收入,一些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严重依赖石油的国家甚至有可能陷入困境。近期油价大跌,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和俄罗斯等国受到的冲击较大。但是,OPEC成员国并未通过限产来支撑油价,反而主动降价。其主要原因,一是在当前60美元以上的价格水平下,多数OPEC成员石油出口仍然有利润;二是国际石油需求并未减少,主动限产会导致丧失市场份额,降低其在石油领域的影响力。虽然一些机构认为,OPEC已经丧失定价权,不再作为先发性的产量调节者。但是,OPEC依然具有较大的剩余产能。如果国际油价持续深度下跌,OPEC成员国肯定会做出反应,受低油价打击最大的俄罗斯也会响应。当油价跌破盈亏平衡点的时候,石油出口国的利益是一致的。

从油气市场格局看,生产重心西移、消费重心东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能源署(IEA)预计,未来5年全球新增石油供应中将有三分之一来自于美国,石油需求净增长的94%来自于中国和印度。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与欧美的冲突已接近冷战边缘,促使美欧与俄罗斯对未来的战略,包括能源战略进行调整,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了全球油气市场格局、生产格局、金融格局的变化。从俄罗斯强硬的态度来看,欧美仍将维持对俄经济制裁,仍有压低油价以减少俄罗斯财政收入、打击俄罗斯经济的需求。为配合欧洲,美国、加拿大将加紧扩大对欧洲的油气供给。欧洲国家为了尽快摆脱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严重依赖,将大力寻求进口多元化,发掘本地区的资源潜力,发展新能源,加速推进各种节能措施,其页岩油气和核电政策都有可能做出调整。俄罗斯也将重新审视并加快油气市场的战略布局,从以欧洲为重点转向以亚洲为重点,重新谋划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合作。

从能源结构看,石油等化石能源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能源结构变革和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近年来,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提高,原油的比重不断下降,目前已经下降到1/3以下。但是,能源结构转型将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征程,在较长的时期内,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费仍将保持增长,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将成为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可能是:常规油气资源更加容易获得,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技术制高点的争夺更加激烈。

在较长的时期内,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费仍将保持增长,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将成为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总之,作为一种成熟的、需求不断增加的重要大宗商品,国际油价不可能一直维持高价,也不可能一直维持低价。市场机制将发挥作用,供需和价格将逐渐自我修正,在波动中形成新的均衡。从长期来看,国际石油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随着市场供需日趋宽松,石油将加快从战略资源向正常大宗商品的角色转变,油气行业的投资收益也将趋向于正常水平。

对石油企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2015年,国际石油市场仍不乐观,油价低迷将对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业绩产生巨大的影响,使我们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个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必须要有成竹在胸的举措。

1. 认清市场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变坏事为好事。

面对当前这个怪异的油价,中国石油企业既不能见怪不怪,也不能大惊小怪,关键是我们要坚定信心,变油价暴跌的坏事为提振自己的好事。

过去的几年,油价一直在70美元-120美元徘徊,也可以说让我们尝到了油价高位的甜头。对于中国而言,作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石油供需宽松和油价下跌可以减轻保供压力,直接减少原油进口支出,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成本,有效刺激消费,扩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现在油价的暴跌,那种过甜日子的滋味一下子变成了苦苦的味道,不适应甚至无所适从在所难免。这种毫无理智的暴跌,不利于国内非常规油气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利于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对于石油公司而言,油价下跌带来的利益损失非常直接明显。最近5年来,石油公司普遍面临勘探开发难度增加、成本上升等共性问题,对高油价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发展面临瓶颈。油价跌幅过深,石油公司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上游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将减少,一些高成本的项目将出现亏损;有可能引起天然气价的连锁反应,使天然气业务面临困境;随着国内外石油公司投资减少,工程技术等业务也将受到影响;一些海外投资项目的经营风险增大。

油价暴跌的态势面前,我们要学会看懂这里的辩证法。油价暴跌,对石油生产企业而言或许是件坏事,而对于石油消费者来说,无疑又是件好事。“大敌”当前,我们务必要充满信心,要看到在较长的时期内,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费仍将保持增长,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将成为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困难的时候,信心最重要,“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中国的能源需求仍将继续增长,油气产业依然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主动应对和积极备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主动改革和调整,根据公司发展需要,认真落实已有的增收节支、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思改革、想进取、谋持续,做强做大做优自己的企业,就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适应跌涨的态势,就会牢牢掌握油价波动下而立于不败之地的主动权,其坏事就一定能够变成好事。

2. 以效益为导向,合理控制产量。

受国际油价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持续下调。

近年来的高油价推动一些国际石油公司不断强化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开发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国际油价下跌,上游业务影响最直接,所受的冲击也最大,一些成本较高的边际油气田将不具有开发的价值。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建议石油企业认真权衡并正确处理产量和效益的关系,从追求产量目标向追求效益目标转变,调整一些项目的开发生产节奏,适当控制产量,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供需宽松,保供的压力减小,调整产量不会引起太大争议。

3. 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前几年,在高油价的市场环境下,公司不断加快业务扩张和海外并购的步伐。在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一些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下降,说明我们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出现了问题。油价持续下跌,使我们前几年摊子铺得太大、成本上升等问题明显暴露出来。建议结合市场格局的变化和石油企业的改革,有进有退,有舍有取,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一方面,加快资产存量调整,清理一些低效、无效资产;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国际上的并购机会,结合未来长期的战略布局,择机收购一些价格超跌、发展潜力大的优良资产。

4. 抓好贸易销售,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国际油价下跌对上游影响较大,但是有利于原油进口、炼油和成品油销售等业务发展。突出发展油气主业应因时而异、因势而异,更不能形成“重生产、轻市场、靠天吃饭”的惰性思维。建议在适当降低本土石油产量的同时,抓住时机,在合适的价位区间扩大原油进口,将国际石油贸易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同时,将部分资源向下游销售业务适度倾斜,积极开拓油气消费市场,使上下游一体化更加协调发展。

5. 加强政策研究,优化外部发展环境。

近年来,石油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一方面,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油价波动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十八大以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密集调整。市场风险和政策性风险不断上升,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对于形势变化的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建议石油企业层面和相关部门、业务单位强化对市场和国家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密切关注并准确把握能源市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有效应对,努力减少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对集团公司的不利影响。建议重视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主动参与国家或行业政策、规划制定有关的、重要的课题研究,积极主动影响、推动国家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的调整,为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为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猜你喜欢

国际石油油价石油
《国际石油经济》期刊征订
《国际石油经济》30周年征文通知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下半年国际油价仍旧承压前行?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