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种遗传资源分析与评价
2014-03-01曹雁行孙玉江
曹雁行,孙玉江
(1.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局,东营 257091;2.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25709;3.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266109)
马种遗传资源分析与评价
曹雁行1,孙玉江2,3
(1.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局,东营 257091;2.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25709;3.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266109)
文章围绕国内外马种遗传资源现状,从动物学分类、种质资源、国际贸易等方面入手,对马品种、数量、资源管理、国际贸易等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基本掌握了马遗传资源消长、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现代马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马种;遗传资源
马素有“六畜之首”之说,在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及军事等方面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马种的遗传资源是现代马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马资源在数量、分布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从动物学分类、种质资源、国际贸易等方面入手,对国内外马种遗传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获得资源消长、分布规律,为我国马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动物学分类
1.1 动物性分类
马(Equus Caballus)属于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tyla),马科(E-quidae),马属(Equus),它与驴(E.asinus)、斑马(E.hippoti)及其杂种共同构成了马属动物。1883年灭绝于阿姆斯特丹动物园的斑驴(E.quagga)也是马属动物的重要成员[1]。
1.2 起源进化
一般认为,马属动物来源于距今7 500万年以前第二纪(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分始祖马(Eohippus)、渐新马(Mesohippus)、中新马(Merychippus)、上新马(Pliohippus)、现代马(Equus)5个进化阶段。也有人将其分为6个阶段[2],即在上新马(Pliohippus)以前,出现了原马(Mreychippus),也叫草原古马。现代马,即真马,属于全新世,距今2.5万年[2],包括欧洲野马、冻原马、森林马和普氏野马(Przewalskii)4种原始马种[3]。究竟哪一原始马种对近代马的形成贡献较大,学术界争论较多,但更多分子研究表明,中国的蒙古马、西南马与普氏野马遗传距离较近[1,4]。
2 世界马遗传资源
2.1 品种
世界马品种超过300个,其中,著名品种有60个,鲜为人知的温血马和轻型马品种37个、冷血马品种14个、小马品种27个[5]。马百科全书收录了世界169个马品种,其中主要马品种112个、小马品种57个[6]。也有学者统计,马品种有527个。这说明,世界马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2 资源管理
国际上动物资源管理组织众多,仅与动物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公约,如《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等就有近百个。对野马、野驴的保护也列入议事日程。1978年成立了世界性的野马基金会,并在荷兰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包括我国新疆、甘肃的基地,全世界有112个野马繁育中心[1]。
围绕品种管理,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国际、国家性协会、俱乐部、登记机构,有严格的行业分工和协作,形成了严格的马品种繁育、生产、登记制度,并呈现出功能细分化发展趋势。美国围绕76个马品种建立了114个协会、品种登记注册机构和会员俱乐部,对于野马(Mustang)、夸特马(Quarter Horse)、摩根马(Morgan)、田纳西走马(Tennessee Walking Horse)、微型马(Miniature Horse)等重要马种,会建立3~5个具有不同功能和职能的国际性或全国性服务机构。如针对微型马,建立了美国微型马协会、美国微型马登记处、美国设特兰矮马俱乐部、国际微型速步马协会。美国1888年成立了设特兰矮马俱乐部(the American Shetland Pony club),登记注册美国设特
兰马有15万匹。经过选育美国设特兰马体高不断下降,其“A”级微型马登记标准为 86.36cm,“B”级为86.36~96.52 cm。美国相关协会对马种资源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2.3 存栏
2011 年世界马存栏5 893.15万匹。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50年来,马匹存栏数量减少6.04%。存栏数量较为稳定,一直维持在6 000万匹左右,但其区域分布却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欧洲、美洲及其他3个洲三分天下(图1A),变成美洲一洲独大的局面(图1B)。欧洲由1961年的35%降低到2011年的10%,美洲超越欧洲成为养马数量最多的区域,占世界马存栏的58.65%。
图1 世界马匹存栏数量
从国别来看,2011年百万匹以上存栏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蒙古、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其中,美国1 015万匹,占世界总存栏的16.27%。美国从2004年起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养马大国。
3 中国马遗传资源
3.1 品种
我国地方马种资源丰富,可以分为蒙古马、哈萨克马、河曲马、西南马和藏马五大类型,包括蒙古马、锡尼河马、鄂伦春马、河曲马、焉耆马、哈萨克马、巴里坤马等15个地方品种和伊犁马、三河马等11个培育品种。当然,纯血马、阿哈马、阿拉伯、卡巴金、夸特马、阿尔登马等20多个引进品种也是我国马遗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列入Encyclop dia Britannica(1992)的中国马种有9个,但由于受选育程度、语言交流、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国外对我国马种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蒙古马”、“小马”或“china”[5-6]。
3.2 资源管理
2006 年我国制定了《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将138个畜禽品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其中,马属动物有10个,马种6个,分别是百色马、蒙古马、鄂伦春马、晋江马、宁强马、岔口驿马。在国家层面加强地方马种保护凸显了我国马属动物遗传资源的重要地位,但曾经辉煌的优秀马种不到30年就进入保护行列,这也暴露出我国马遗传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3 存栏
2011 年我国马匹存栏670万匹,与1960年相比,马存栏量增加1.87%;与1978年相比,减少40%(图2)。20年来,马属动物都呈现出急剧下滑的趋势,其中驴下降速度最快,其次是马,役用性能、抗病性强的骡子下降相对较慢。随着现代马业兴起,近几年,我国马存栏降幅收窄,预测我国马匹存栏量将在650万匹以上企稳回升。
图2 中国马属动物消长变化
从地区分布看,1997年以后,东北、西北马匹存栏下降最快,而西南地区没降反增。2011年西南地区马匹存栏量将近300万匹,成为全国最大养马地区,其他依次为西北、东北、华北、华东。就数量而言,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西南马已取代蒙古马,成为我国马匹第一大类群。见图3。
从省市分布看,前5位分别是四川、新疆、云南、贵州、内蒙古,且都属于内陆地区。1997—2011年,内蒙古马匹存栏减少47.46%,由第一落至第五;而四川增加71.03%,成为唯一一个过百万大省。近几年,随着现代马业和民族马文化产业的发展,内蒙古、新疆等传统养马地区已经出现企稳回升势头。
图3 中国马匹数量分布
4 现状分析
4.1 种间影响
假定资源承载能力恒定,那么各种家畜存栏数量变化肯定会出现此消彼长态势。以我国为例,1961—2006年家畜特别是大家畜中,除了牛以外,马属动物都呈现出急剧下滑的趋势,以提供肉、奶为主要目标的牛、猪则有了较快增长,分别增长36.26%、26.4%。当然,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受到种间相互制约的影响,也会受到政策调控、经济发展、消费习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任何家畜的消长都是市场需求变化的结果。
图4 主要家畜存栏数量消长变化
4.2 马匹贸易
2010 年世界马匹出口32.03万匹,比1960年、1978年分别减少20.04%、38.49%;同期贸易额20.12亿元,分别增长26.19倍和3.9倍(图5)。贸易量与贸易额出现相反的走向,说明高附加值的名优马种受到更多的青睐。2010年进口马匹平均单价6.28万美元,比1960年的184.72美元高340倍。
图5 世界马匹出口贸易
马匹贸易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占世界马匹出口量、出口额的87.91%、88.03%。美国、墨西哥分别是最大的马匹净出口国和净进口国。作为饲养大国的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很低,中国在世界马匹贸易中的比例还不到0.05%。2010年我国马匹进口1 419匹,进口量、贸易额持续增长(图6);出口112匹(主要为西南马),贸易额5.2万美元。马匹贸易是马业发展的晴雨表。通过马匹贸易现状可以看出,我国马业已经开始转型,但亟需加快马匹选育,解决优秀马种缺乏、附加值低(464.29美元/匹)等问题。
图6 中国马匹进口贸易
4.3 马肉生产
2011 年世界马匹屠宰量450万匹,占存栏量的7.64%,其中,我国屠宰量134万匹;生产马肉69.87万t,其中,我国16.13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23.09%,位列第一,其他依次为墨西哥、哈萨克斯坦、蒙古、阿根廷、俄罗斯、巴西、意大利、吉尔吉斯坦、美国等。马肉生产与消费是马业的组成部分,适度、科学生产可以促进马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高资源管理质量,反之,则会摧残遗传资源,甚至造成优秀马种的灭绝。
5 发展建议
5.1 政策层面
借鉴发达国际先进经验,研究制定现代马业发展规划;变被动式保护为开发性保护,加快优良马种资源开发利用,进而促进马遗传资源的保护;建立品种登记系统及其严格登记制度;弘扬传统马文化,促进内蒙古、新疆等传统养马地区以马为载体的民族文化的回归与传承;处理好繁育与屠宰、保护与利用、引种与选育的关系。
5.2 技术层面
研究与推广以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为重点的繁育技术,以物联系统、追溯系统、基因芯片技术等为重点的资源管理技术,建立以选育具有显著品种特征为重点的长效机制与体系;启动国家马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马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马科学人才培养及产学研合作。
5.3 产业层面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各马种协会、俱乐部、登记处,发挥民间机构在马遗产资源保护、利用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快国际合作交流,促进行业、产业融合,推进我国现代马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1]孙玉江.中国西南马遗传资源特征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2]侯文通.现代马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埃尔温,哈特利,爱德华兹.马[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3.
[4]李金莲.中国蒙古马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进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5]Rick Parker.Equine Science[M].Delmar Cengage Learning,2006.
[6]Elwyn Hartley Edwards.Encyclopedia of the horse[M].Octopus Books Limited,1977.
S8-9
B
2095-3887(2014)02-0053-04
10.3969/j.issn.2095-3887.2014.02.017
2013-07-30
曹雁行(1969-),女,畜牧师。
孙玉江(1963),教授,主要从事马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