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SWOT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4-02-28张丽敏吕建设
张丽敏,吕建设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山东农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SWOT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张丽敏,吕建设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文章系统研究了山东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目前的办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学院办学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推动学院可持续性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SWOT分析;学院;可持续发展
国际交流学院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有关规定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山东农业大学非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截至目前,学院已有七届学生1557名顺利毕业,现有在校生742人。毕业生约三分之一在德国攻读研究生或工作,约40%进入大众、西门子、Arrow等外资或合资企业以及银行金融系统、石油化工行业等工作,约10%选择自主创业,约10%考取国家、省、市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编制,学生毕业时具备娴熟的德语能力、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等毕业优势,既可从事德语语言类翻译、外事等工作,也能胜任经济类、管理类在金融投资、政府机关与教育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工作,尤其深受各类德企的青睐,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一、办学现状
国际交流学院中德项目由中国山东农业大学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合作,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三个本科专业,36个班级,有山东农业大学德语教师2名,外聘德语教师9名,外聘学生辅导员5名。
二、办学SWOT分析
1.优势。第一,山东农业大学位于巍巍泰山脚下,植根于齐鲁文化沃土,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齐鲁名校。学院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独立颁发学历证书,不独立进行招生,学历证书与山东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学历证书相同。学生合格毕业,可获得山东农业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第二,本项目采取两国两地双校园“3+1”合作办学模式,这种“渐进式留学”克服了学生直接出国留学语言不通、环境陌生、心理压力大、生活难以适应的种种弊端,让学生先在国内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打好基础,接受正规而严谨的与在德国一样的高等教育,在德语和自理能力臻于成熟的情况下再出国深造,顺利完成学业。第三,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学生可近距离体验其教学特色。德方课程多为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第四,引进德方高水平教学专家团队。与其他学科个别引进某一方面的学术专家不同,国交学院整体引进了一个专家团队,从而带动国内教师队伍走向国际化。同时,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选派的教授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水平,其中很多人还在大企业或政府部门、咨询部门工作过。他们渊博的学识及丰富的工作经历,极大地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并在交流讨论中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及独立思辨能力。第五,盘活教学资源。学院多次邀请农学院等相关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到国交学院听课指导、借鉴学习,对德国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探讨,取其精华,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按照社会的需求对学科和专业进行必要整合,并积极构建开放、合理的新型课程体系,为学生主动学习、开放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2.劣势。①师资队伍建设。德语语言教师大都来自社会招聘,队伍很不稳定,一旦教师因故脱岗,将直接影响学生上课,后果不堪设想。②德语是一门较难学习的语言,特别是其严谨复杂的语法结构让很多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此项目望而却步。③合作办学风险。合作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可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合作在两个国家或地区间进行,影响因素多,不确定性高,如两国关系恶化、双方任一国发生大规模疫情、合作方单方违约等。
3.发展机遇。第一,留学美、英、澳、加等英美国家,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约为25万人民币左右。与之相比较,中德项目四年学费16万元人民币,生活费约为10万元,而且还掌握一门新语言,费用相对划算。第二,独特的教学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强化德语语言应用学习,采取小班教学,因材施教,每个班级约22名学生;第二、三学年进行德方专业课程学习,采取“教授主讲+助教辅导”教学;第四学年出国留学,按专业模块教学,全德语语境学习。第三,德语是小语种,受益于德国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发达经济与文化传播,德语作为一种稀缺小语种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的德语人才紧缺,随着中德两国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学习并掌握这门新的语言——德语,再加上过硬的专业技能,必将增加学生就业筹码,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就业竞争力。第三,学院专职辅导员1名,外聘专职辅导员5名,与学生比例为1:124,远低于教育部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配备要求,而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7。
4.面临的挑战。①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加剧了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冲突。由于中外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的不同,中外合作办学不可避免存在中外文化差异性,涉及管理理念、思维习惯、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诸领域,由此产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的一元文化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多元并存、交织、碰撞甚至冲突现象极易给思想活跃的学生造成影响,使其面临抉择。②教学模式的独特性彰显了应试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差距。根据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业课程设置,大都前期集中进行外语能力强化学习,为后期外方课程学习夯实基础。特别是在后期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外方课程独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给长期养成应试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学生提出了严峻挑战。③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促进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整合。相比其他高校的学生,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具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但吃苦耐劳精神不够;个性较为突出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思维活跃但自控能力较差;理想抱负远大但缺乏奋斗目标定位。④近几年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增多,竞争激励,加之高考报考人数逐年下降,造成生源数持续下降、生源质量也随之降低,这些不利因素都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三、践行“十八大精神”,加强“中国梦教育”是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1.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高校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一要义,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解决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2.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长效机制,强化合作办学特色。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质,学校要立足于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规避风险、实现双赢,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建立诸如合作办学教师使用管理办法、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合作办学领导机构分工制、合作办学风险预警制等长效机制,从而使合作办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培育高素质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他们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才方面的主体作用。第三,强化管理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的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探索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模式,建立各个阶段对应学生的跟踪指导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1]李广松,吴衍涛.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J].高等农业教育,2011,(1):52-55.
[2]陆晓斐.基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江南大学北美学院的SWOT分析与教务管理对策[J].神州,2012,(31).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G646
A
1674-9324(2014)01-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