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自主教育行为规律研究

2014-02-28陈志丹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主体机制大学生

陈志丹

(韩山师范学院思政部,广东潮州 521041)

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自主教育行为规律研究

陈志丹

(韩山师范学院思政部,广东潮州 521041)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进行自主教育。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亟需回答关于自主教育行为规律的追问。在对微博运行机制及其与大学生特征契合度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自主教育实体要素的互动模型,并进而构建微博自主教育工作机制,最终回答关于自主教育行为规律的追问,以期实现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自主教育;微博;大学生;互动模型;行为规律

作为网络远程教育的一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灵魂是进行一种承认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人格的自主教育。利用微博强大的基于用户关系的平等交互特性,开发和培养学生德育主体性,进行德育知识的自主建构,从而突破传统教育局限,有助于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然而,我们必须从迫不及待的实践行为中追问:微博自主教育行为的规律是什么?否则,我们只能是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延续传统的弊端,无法掌握微博自主教育的精要,更失去指导实践的航标。通过对上述追问的细化,本文试图回答如下三个问题,以期实现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三个问题分别是:微博核心功能如何运行?微博与大学生之间有何密切联系?微博自主教育行为规律是什么?

一、微博运行机制的解剖学分析

(一)静态结构要素上的对话本质

微博是基于用户之间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网络交互平台,而互联网与移动3G手机的完美对接,实现了用户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信息互动。微博静态结构的设计核心是参与者通过消息在技术平台上表达话题意见,亦即表现自我。而其受众群体的关注和回复便引发了多元主体间的对话,其本质就是对话。为使对话得以可能,作为微博静态结构要素的参与者、主题、消息三者之间必须形成相互的接合。此三者有如下特征:首先,参与者是参与微博互动的多元主体。微博面前人人平等。只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素养即可。但是,主体作为参与者,因其现实身份及其所发布的信息对受众吸引程度的不同,导致主体在传播效应上的等级价值之分,如媒体微博与名人微博在传播效应上远远高于普通草根,故有意见领袖、微博达人一说。其次,主题既是微博对话所指涉的内容,又是微博互动围绕的中心,正如戈夫曼所言,主题促成了“说话者和听话者进入一个同样的互动框架”①参见夏雨禾:《微博互动的结构与机制——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4期第60-69页。,故而脱离主题就不能形成群体之间的对话。主题按所涉内容大体可区分为如下种类:新闻,舆论监督,段子或冷笑话,个体工作或生活实录和感言,名言、格言或语录,人物或内容推介等。最后,微博消息在表现方式上融合了互联网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140字的文本范围中呈现图文并茂的信息效果;在消息发布类型上充分考虑参与者的用户体验,既可以发起主题讨论,也可以参与性评论,还可以是关注性的围观转发。以上三者两两相关,缺一不可:参与者直接决定了主题的设置与消息发布的方式,而主题需要消息加以呈现,消息则是参与主体与主题的数据化呈现。

(二)动态运行机制上的传播效应

微博互动机制的本质是对话。微博对话因其自媒体特征,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参与者,让信息更快速广泛地传播。而信息传播轨迹向我们呈现了微博动态运行机制上的传播学效应。

首先,微博的对话机制引发了一种裂变式的传播效应。微博参与者只要抛出一个话题,就会得到受众群体的关注、转发和评论,而受众又被各自受众所关注、转发和评论,如此循环往复,微博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交往。可以说,微博信息传播形态“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To One),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1]。

其次,微博对话机制使信息传播产生情境性、离散性和生长性。微博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使不同主体对现有话题内容的理解各有不同,按照建构主义理论,主体面对信息都有一个自我建构的行为,而自我建构恰恰是依赖于主体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所处情境。对已有主题理解上的这种情境性,使得关于某一确定主题的讨论可能出现与原主题毫无关系的新主题,由此引出一个具有离散性的对话氛围,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微博信息生生不息的关键,即让信息具备了生长性。

最后,微博对话机制使信息传播呈现出价值等级性。微博消息因发布主体、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差异,造成在受众群体中受欢迎程度、人气关注程度的不同,从而产生在转发数、关注数、评论数上量的不同,意见领袖、微博达人由此区分于普通草根用户。意见领袖、微博达人因其观点犀利幽默而被大量关注。从而,平等主体所发布的消息因对话机制的中转而发生消息价值的等级层次。[2]

二、微博机制与大学生二者特征的共契

(一)微博媒介与大学生交往需求的契合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活动方式。网络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的交往手段极大地消解了传统的地域性交往,从而具有很大的信息依赖特征。在网络信息化的促进下,作为数字化原住民的大学生,凭借电子邮件、博客、QQ等互联网产品实现了交往的多元化。在这个由信息技术所搭建的信息交互空间中,当代大学生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情感和知识,其能力、素质、主体性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进而培育出大学生更为多元化、人性化、快捷化的交往需求。微博以其传播速度的即时共享性、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和丰富多样性、传播方式的扩散裂变式、传播主体的自媒体角色和广泛参与性等特点,为大学生架构了一个平等、开放、去中心化的平台,被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交友互动、信息公开等领域。对于大学生而言,微博平台便成为其感知外界、交友互动、心灵归属的重要渠道,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日益丰富多元化的交往需求。微博今日的辉煌正印证了微博与大学生交往需求特点之间的时代契合。

(二)微博运行机制与大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契合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需要,在马斯洛看来:“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说成是一个人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本来摸样,实现人的全部潜能的欲望。”[4]大学生作为时代精英、祖国未来,在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实现上具有极大的精神动力。然而,在前网络时代,人必须符合以理性、中心化和确定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规范、秩序及其价值观,因而追求自我实现的主体意识常受现实的身份角色、扁平的制度空间、信息获取渠道等的限制。网络信息时代备受宠爱的微博,其话题讨论机制由于参与者随时随地随心地介入而具备讨论空间的成长性,这就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培育提供了一种去中心、无等级的“拓扑”空间。正如波斯特所言:“电子媒介交流展示了一种理解主体的前景,即主体是在具有历史具体性的话语与实践的构型中构建的。”[5]由此,网络对主体的去中心化也意味着对主体的重新赋权,每个终端或主体都将以“自我”为中心在教育过程中构建“我”的世界,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超越。由于微博对话进程的离散型、弥漫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参与谈论的主体处于一种极具开放性的网络互动空间之中。由此,微博运行机制的离散型和成长性对主体的凸显与大学生自我实现的理想场域之间就存在本质的对应和契合。

(三)微博传播效应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契合

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微博,其自媒体信息发布、话题讨论的开放机制和裂变式传播效应等技术特性与大学生上述思维特征有着深度契合。首先,微博将手机使用的便捷性、即时性特点与互联网传播效果的爆发性、规模化等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自身成为随时随地随心发布和获取信息的媒介,实现信息的交流互动,这与大学生多元开放的思维特征相互吻合。其次,微博通过参与者、主题、消息三大静态结构要素相互之间的动态结合,不但综合呈现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信息,实现了多元信息的传播,更是以其话题讨论的开放机制使得参与讨论者身份角色的多元化,并进而让某一话题的讨论中心随着具体参与者和情境的变化发生迁移,从而使针对某一话题的讨论空间具备创造性、建构性和变异性。这就造就了一种极具批判和创造性的网络互动氛围,与大学生的批判创造性共生相契。再者,微博在信息获取、交友互动、表达自我等方面的强大功能让人爱不释手,而当大学生在享受这些功能的同时,逐渐也形成了实用主义的信息选择标准,即选择于己有用有益的信息,否定、放弃对于自己无用无益的东西,从而与大学生功利认同的实效性思维不谋而合。

三、大学生微博自主教育互动模型及其工作机制

上述对微博运行机制的解剖学分析及其与大学生之间特征的匹配研究,不但表明大学生利用微博进行自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更为我们分析微博自主教育行为的发生过程,揭示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自主教育行为规律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通过构建微博自主教育的互动模型及其工作机制来回答本文关于微博自主教育行为规律的追问。

(一)微博自主教育实体要素的互动模型

微博自主教育是指,学习参与者在微博平台所创设的、具有平等交互机制与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环境中,对既定学习目标进行自主的意义建构、问题解决和社会化交互活动的总和。大学生微博自主教育行为表现为在微博平台上学习者与其它学习参与要素之间的交互活动。既然交互是微博自主教育的核心,那么都有哪些要素参与到这个学习交互过程中了呢?多元主体间如何进行交互沟通呢?

微博自主教育作为一种在网络交互空间中进行的学习活动,其自主学习行为有如下四个要素:1.主体是学习者。微博自主教育讲究主体性,主体是自主教育行为的执行者,拥有对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及其过程的自主选择权。2.学习资源。是主体学习的客体对象,是主体对学习资源和知识的内化。微博学习资源具体体现为两种:一种是微博用户关注对象原创、转发和评论的内容,这些内容经由教育者的调节成为学习资源;一种是微博门户网站,如新浪、腾讯等提供的读书、应用等功能所承载的学习资源。3.由教育者、学生朋辈群体、微博达人等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微博技术平台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置于多极主体之间的交往互动中。由此,自主教育理念中主体的自我建构,应该是在微博所提供的交互环境中,参与由教师主导、朋辈共建的学习共同体,进行讨论交流的协作学习,它不是孤立的闭门造车。4.微博技术平台所提供的交互学习环境。它为学习主体提供能够支撑其进行自主教育的网络平台、对话规则以及交互机制,是影响主体进行自主教育的重要因素。由于微博技术平台的交互特性,极大地突破了各种时空限制,将各个自主教育参与者的活动相互联系,其开放性与交互性遵循恩格斯托姆所构建的交互行为结构模型[6]。根据上述关于微博自主教育行为要素的独特性,微博交互平台的自主教育行为系统可用图1表示如下:

图1 微博自主教育主体间交互系统

(二)微博自主教育工作机制的构建

微博自主教育主体间交互系统呈现了多元主体对资源的共同学习与交互,呈现了微博交互运行机制下各主体之间的交互沟通的现实场景,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微博自主教育的主体性与协作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有助于教育者掌握自主教育规律,全面准确地实施自主教育。根据微博自主教育行为的四个要素,大学生微博自主教育工作机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构建。

1.细化主体能力层次,实施差异性教育

齐默曼(B.J.Zimmerman)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7]这意味着,自主教育行为发展存在与之对应的三个能力层次,即动机自主、行为自主和能力自主。自主教育工作机制的构建需要根据上述能力分层进行差异性教育。首先,动机自主是指学生积极学习态度和情感的产生。它是自主教育能力的初始阶段,是推动自主学习深入进行的前提和原因。因此,教育者应该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正确诱导,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稳定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行为自主是指在学习动机推动下,学生主动制定学习计划、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及自我评估检查的行为。它是内在学习动机催发下付诸实践的阶段。行为自主是一个逐渐积累和培育的阶段,它容易受学习引导者、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影响而产生停滞和中止。此阶段,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需要积极引导学习共同体间的交流互动,需要不断完善微博自主教育交互平台。最后,能力自主是指学生持续的自主学习行为所培育出来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总和。具体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方法和过程的自我掌控能力、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与监控能力。此即齐默曼所谓的元认知层面对自主行为的自我监控和评价,它是自主教育能力的完成阶段。

2.运用微博交互原理,优化自主教育环境

在微博运行机制的解剖学分析基础上所建构起来的微博自主教育互动模型,是一个有机整体,有其独特的运行原理。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微博主体间交互的客观原理,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交互效应。首先,利用微博贴近学生,掌握主体动向。上文关于微博与大学生交往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及其思维方式三者的深度契合,要求教育工作者成为虚拟实践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深入体验微博生活,关注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及其思想价值观念,从而贴近学生、掌握其真实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点。其次,开发学习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学习资源是自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体自我内化的学习对象,教育工作者要在微博舆情分析基础上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动态,适时适量提供多元丰富的学习资源,既要善于从微博用户原创、转发和评论等功能中撰写、发掘适于学生自主教育的学习内容,又要加强配套软件开发和应用,优化平台使用的人文环境和教育功能环境。可以借助微博自身附加的多样化网络应用功能,吸引大量第三方应用软件的研发和接入,进而构建虚实统一的教学场域。第三,创建工作机制,优化自主教育环境。微博自主教育需要客观制度层面的长效机制,从而持之以恒,凸显教育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微博运行管理与学生自我教育的对接渠道,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与学生的微博使用进行有效对接和融合。另一方面则要建立健全微博自主教育工作激励制度,发挥教师主体性,有效执行基于微博平台的自主教育。

3.培育学习共同体,发挥朋辈教育优势

微博自主教育平台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置于多极主体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之中。为此,自主教育各主体绝不形单影只、各自为政,而是以多主体交互机制为枢纽构成的一个学习共同体。首先,搭建微博平台,培育微博学习社区。组织班级、学生党员、学生会、社团等组织成立微博,构建学生自主教育的微博社区。这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形成朋辈氛围,增强精神归属感。其次,培育意见领袖,开展朋辈教育。所谓朋辈,即是指有着共同经历、共同语言以及相同思维习惯的群体。借助朋辈之间的默契,优秀的成长经验和教训容易贴近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易于感染和同化大学生之间的心灵。在微博平台上进行自主教育,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群体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其带动和辐射功能,以形成共鸣效应。鉴于微博自身的传播机制,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在学生群体中培养微博空间中的意见领袖,充分发挥微博达人在微博传播效应中的领袖作用,引导大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上的自主建构。

综上,从内而外描述了自主教育的整个逻辑过程,为实施微博自主教育提供了一个自主教育主体间互动模型,有助于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齐划一式的形式化弊端,实现以学生自主教育能力差异为基础的因材施教。结合对自主教育实体要素互动模型以及自主教育的工作机制的构建,可谓逐层递进地回答了本文关于微博自主教育行为规律的追问。

[1]孟波.新浪微博:一场正在发生的信息传播变革[J].南方传媒研究,2009(21):14.

[2]桑亮,许正林.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3):12-1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4]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53.

[5]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M].范静哗,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25.

[6]ENGESTROM Y.Expansive learning at work:Toward an activity theoretical reconceptualiz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01,14(1):133-156.

[7]ZIMMERMAN B J.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6, 11(4): 307-313.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Rules of Microblog-based Self-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HEN Zhi-dan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Guangdong,Chaozhou,521041)

Self-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icroblog-based self-educa⁃tion needs to answer questions about behavior rules of self-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On the basis of these researches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Microblog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uni⁃versity students,interaction model of self-education elements can be constructed.Then questions about behav⁃ior rules of self-education can be answered,and the effectiveness can be achieved.

self-education;Microblog;college student;interaction model;behavior rules

G641

A

1007-6883(2014)02-0087-05

责任编辑 温优华

2013-12-12

2012年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编号:2012ZY037);韩山师范学院2012年科研课题(项目编号:SZ201201)。

陈志丹(1983-),男,广东梅州人,韩山师范学院思政部讲师,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生。

猜你喜欢

主体机制大学生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大学生之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