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大豆来解决“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
2014-02-28乔一凡
乔一凡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然而,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为追求经济快速增长,通过不断招商引资、建立工厂,造成大量农用地被污染、被侵占,这种重工轻农的发展方式,不仅影响农村稳定,阻碍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而且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在这种背景下,政府依旧提倡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鼓励农民进入乡镇则有些违背了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政策导向。社科院在《2012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中指出,城市化水平不是越高越好,进程也不是越快越好,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进度和规模。笔者认为,我国的粮食产量及其结构仍旧有许多问题,发展城市化建设应该在保证一定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前提下有规划的逐年提高,而不应该过于激进。
1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1.1 我国粮食进口量和进口占全年粮食产量比例两项数据逐年增长 目前,我国已开始大量进口粮食,2012年我国粮食进口已达6 589万t,而当年我国粮食的总产量为58 957万t,粮食进口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1%,超过“红线”6个百分点[1]。而近10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正在逐年增长,近5年尤其严重(表1)。
表1 2002~2011年主要年份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量 万t
而且,我国粮食进口量占全年粮食产量比例也在逐年提高。2002年我国粮食进口量仅为1 417万t,占全年粮食总产45 706万t的3.1%。从2005年这一比例达到6.7%并超过了国家粮食安全5%的“红线”以来,这一比例逐年增高,并于2011年达到了11%[2],也使我国成为了全球现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1.2 我国粮食全年产量与进口量状况分析 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九连增”,今年可以确保“十年丰”、力争“十年增”,但是从数据中仍然可以看出我国的进口粮食同样在大幅度的递增。据相关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口谷物类农产品已达1 398万t,比2011年飙升156%。小麦、玉米和大米3种粮食均呈现进口化。其中精米进口260万t,为2011年的352.17%,占全球大米贸易量的7.7%[3]。而我国大豆的进口量,更已经远远超过了全年大豆的产量。2011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 450万t[4],还不到进口量的30%。而这些进口大豆大多数来自美国,已占总进口量的45%,我国俨然已经成为美国粮食的第一大进口国[5]。而这些数据还在逐年飙升,早已经远远超出了粮食安全的底线。
2 形成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原因
粮食作为一种商品属于私人物品,但是粮食安全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这种个体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使得粮食安全成为了问题,而问题主要体现在粮食供给与品质安全以及需求上。
2.1 粮食需求角度
2.1.1 我国人口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始终是影响粮食消费需求的首要因素。人口增加、收入增加、工业发展,都刺激了粮食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城农民工数量快速增加,对粮食需求增长的推动力很大。10年前,我国农民工数量不足1亿,现在已经超过了2.5亿。农民进城后,由于收入增加,劳动强度大,市场更便利,粮食总消费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人口总量的不断增加和务农人数的不断减少则更加激化了需求供应比这个问题,使得我国的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
2.1.2 城镇化不仅会引起粮食需求总量变化,而且导致粮食需求结构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只有农村居民的1/3,城市居民大量增加将导致人均直接粮食消费量递减,而间接粮食消费却增长,主要是由于城镇化意味着收入增长,人们饮食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对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显著增加,这使饲料粮占粮食需求比重大幅提升,间接增加对粮食的需求。
2.1.3 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如用玉米生产乙醇,也间接促进了粮食的需求。随着全球能源的日益紧缺,生物能源开发蓬勃发展。一段时期以来,用玉米提取燃料乙醇的技术风头十足。但是,玉米乙醇“与民争粮”,间接推动了玉米价格上涨,加重了国际粮食安全危机。
2.2 粮食供给与品质安全角度 我国近年来粮食自给率仅为90%,突破了95%的安全线,国内供给面临严重的生产与流通约束,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2.2.1 从良种方面来讲,因国内投入不足存在技术约束,带来粮食供给上量与质的双重风险。比如我国对大豆需求的刚性增长与国内大豆供给数量的巨大缺口,为成熟的转基因大豆技术及其产品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契机。跨国公司将有巨大消费能力的中国锁定为转基因大豆的目标市场。随着外资对中国农业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层层渗透和逐渐掌控,技术差距过大会导致外资在东道国发挥负向的技术溢出效应,如果由于技术差距过大,外资建立了技术垄断优势,无疑会对我国的技术研发活动带来直接的影响。一些农业跨国公司利用成立独资或合资科研公司,以及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等途径,直接作用于我国的农业研发活动,形成技术垄断优势,进而对国内粮食的可得性、购买力、供给度和安全性产生负面的影响,削弱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力度。而且,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的巨大变革,改变了种子顺应自然的物种生命进化规律,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争议。转基因种子技术是农业科学家以物种基因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物种进行基因重组、塑造新生物物种。由于所塑造的新生物物种对相邻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就技术研发者自身而言也无法把握和控制,具有较高风险。从纯技术角度看,转基因作物主要有2类风险:一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另一种是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
2.2.2 从水、土地污染来看带来耕地量的相对下降。我国因河流污染引起的水质性缺水日益突出,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制约。在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区域河流水质恶化,将对农业增产带来更大困难。由于土壤污染而造成的粮食损失,也让人担忧,全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100亿kg,每年遭到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 200万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6],既使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但仍有可能保不住粮食安全。因为重金属、工废料、化肥农药、农膜等,正在不断地侵蚀着我国的土地,同样带来粮食供给风险。
2.2.3 工业化、城镇化的不当开发在不断挤占耕地。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预计未来10年每年将有1 400万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建设将占用相当大比例的土地面积,如果再算上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停车位及路网扩张,又将挤占大量耕地,这将使得原本就因化学投入污染、沙化等因素不断减少的耕地资源更加紧张。而我国许多项目建设时,为了节省成本,并不占用荒地或者沟坡,而是选择挤占农业用地,这使得本来就不多的农业用地仍有下降的趋势。
2.2.4 粗放式农业生产造成的低效率使得耕地面积相对收缩。随着劳动力价格、土地边际投资成本、能源成本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趋势明显,补贴政策并未有效缓解成本上涨、弥补农民收益。因此,农民种粮食的收入还赶不上各种投入和人工的成本,留守农业生产的不过是些老弱病残,从业者后继乏人。根据测算,我国农民户均耕地不到0.67 hm2,且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方式,粮食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和劳动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而农业产业投入不足,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甚至大片的耕地被撂荒,使得粮食供给前景堪忧。
基于以上分析,对粮食安全的研究不能局限于粮食问题本身,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应该把粮食安全放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社会环境和体制背景下来研究。因为农业的盈利性低于其他产业,要想使大批优秀的务农人员留在农村,就必须使得务农人员收益等于或者超过其在其他产业活动的利益,其中收益差价应该由公共支出来弥补,正如舒尔茨指出的[7],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不应以农业的落后为代价,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3 基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提出的建议措施
农民作为粮食生产者和提供者,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但现阶段,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事非农生产的收入远高于单纯的种植农业,农民开始纷纷进城务工。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近7亿农民,其中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农村人口约有2.3亿[2]。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2.63亿,外出农民1.63亿[8]。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无序转移,而留守人口又多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妇幼,这直接导致农村出现大片的撂荒地无人耕种;另一方面,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用地,增加了大批失地而又没有生活保障的农民;而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地力下降,使有地农民难以继续耕种,只能外出打工。这些因素都造成农民无法从事正常的农业生产,难以满足我国基本的粮食需求。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就必须培育和留住大批有知识、有热情的人才投身农业。因此,为满足我国农业生产需求,在今后的20~30年间,政府应该出台相关补贴政策以确保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一定的保有量。
3.1 政府应出台的补贴政策的具体数据分析 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首先应该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率。而2012年我国进口的6 589万t粮食中有5 838万t是大豆,占88.6%。所以为了研究方便和针对性强,解决了大豆的生产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我国的粮食自给率问题。为了保证粮食95%自给率的“红线”,则应该仅进口2 947.85万t粮食,那么只要全年多生产粮食3 641.15万t就可以基本解决这个问题。而我国的进口又大多是大豆,因此该研究提出的建议措施的重点就是如何增产3 641.15万t的大豆。
由统计数据可知,2011年我国大豆总产值为1 449万t[2],种植面积为788.9 万 hm2,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320.17万hm2)、安徽省(88.59万hm2)、内蒙古自治区(68.76万hm2)、河南省(45.30万hm2)以及吉林省(30.48万hm2)等地区。笔者认为利用政府贴补政策去增加农村人力保有量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其并非适用于全国各个地区。那么用需要增产量去直接除以全国平均每公顷产量是没有科学依据也并没有研究价值的。所以应该选择撂荒地较多且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地区重点补贴才是研究重点。根据统计数据可知,我国撂荒地较多的地区为内蒙古、东三省、西藏、新疆和云南等地[9],而其中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有辽宁省(2 763.4 kg/hm2)、吉林省(2 584.7 kg/hm2)、内蒙古自治区(1 995.8 kg/hm2)、西藏(3 529.4 kg/hm2)和新疆(3 485.4 kg/hm2)等[2],其中新疆、西藏等地区目前大豆种植面积正在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有学者对新疆大豆主产区2001~2004年种植大豆与小麦、玉米的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后证明种大豆效益相当或高于玉米、小麦,能充分发挥冷凉区的水、土、光、热优势[10],也十分适合于大豆的种植。所以此次增加农民人力资本保有量的方案就应该针对比较切实可行的东三省及新疆、西藏、内蒙古地区来进行。根据计算可以得出,这6个省区的平均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为2 674.89 kg/hm2,根据我国需要增产3 641.15万t大豆这一数据可得我国需要多增加1 374.02万hm2的耕地用于种植大豆就基本可以达到粮食安全的“红线”水平。
基于此,如何增加这1 374.02万hm2大豆种植地就成了必须要解决与研究的问题。首先,2011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为11 057.3万hm2[2],离我国各界理论家所定下的目标——18亿亩“红线”仍有约942.7万hm2,而这新增的大豆种植面积正好应和了我国耕地保有量的需求。其次,根据之前的数据分析这1 374.02万hm2的大豆即可以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率高于95%的红线,从粮食安全的角度也为我国粮食的自给自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笔者认为这3 641.15万t的大豆增产无论从耕地保有量还是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大豆之所以种植面积少、种植人数不足与其收益极低有着极大的关系。我国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仅2 194.8 kg/hm2产值合计9 160.8元/hm2,现金收益仅为5 588.8元/hm2,成本利润率仅为24.95%[2]。所以种植大豆不如种植其他农产品或者从事别的产业利润高。基于此,政府应该为大豆种植给予一定的补助来刺激务工农民回乡种植大豆。该研究以务农一年可以积攒下来的收入与城镇居民年平均净收入相等来作为刺激农民工回乡务农的基础。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 810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5 161元,一年净利润为6 649元[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 977元,人均消费支出为5 221元,一年净利润为1 756元,与城镇居民差4 893元,其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70.13%。所以,只要让种植大豆的居民人均收入提高70.13%即可使其一年的净利润与城镇居民相当。已知种植大豆现金收益为5 588.1元/hm2,计算可得政府若补贴3 918.9元/hm2即可使种植大豆的农民年利润与城镇居民相当,相信此政策实施就可以刺激一定量的务工农民回乡种植大豆。那么为了可以保证粮食自给率达到95%,政府总共需要投入在大豆种植地区的补贴金总额就为538.46亿元。
3.2 补贴政策的分析及其补充 我国2012年的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为125 712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1 903亿元[11]。那么“3.1”中计算得出的财政支出已占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的4.5%,着实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但是笔者认为这笔财政支出是及其必要的。首先,这笔支出并不是基础建设的投入,所以就不会有高投入低产出的可能,因为其每一分钱都会有相应的大豆产量作为回报,而且,投入的资金数是与大豆产量呈线性关联,如果刺激回乡务农的人数少,那么投入的财政支出也相应少,反之得到的大豆产量就大。其次,从我国粮食安全的角度去看,从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居民长远的影响来看,从我国无论是耕地保有量还是粮食安全角度来看都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大量的农民回到农村种植大豆也有利于缓解我国城镇就业紧张问题,促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对于政府向种植大豆3 918.9元/hm2补贴的政策有3种预期可能:
(1)并无农民因此政策而返乡种植大豆。首先政府并没有经济上的损失,其次说明“3.1”中将种植大豆所得年纯利润补贴至与城镇居民相当就可刺激农民工返乡务农的假设是不成立的,那么就应该相应的继续上调补贴金或者做调查分析农民工仍不愿返乡务农原因后继续利用其他政策刺激农民返乡务农。
(2)部分农民因此政策返乡种植大豆。那么政府在这部分的投入就有了相应的回报。基于此,后续应该对这部分农民做调查研究其返乡的根本原因,与其他仍旧选择务工的农民不返乡原因作出对比,针对剩余需要增产的大豆量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并继续补充出台相关政策刺激剩余的农民返乡务农。
(3)大量农民因此政策返乡种植大豆,大豆产量等于或高于预期。那么说明这项政策对于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红线”问题基本解决,但为了减小财政负担,政府可以逐步适当减少补助金额,逐年使大豆的产量宏观调控在一个适当的数量,保证粮食自给率的同时也使财政支出最小化。
基于以上3种预期,笔者认为,这项补助政策并没有支出风险,而且其实际意义也是显著的:即可以保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又能够改善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还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当然,除了增加农民收入以外,政府也应该去努力降低农民种植大豆的成本,针对性地根据国外高产大豆研究出适合我国土壤的高产大豆良种并低价出售给农民,打破外国对于良种的技术垄断,对于土地、化肥、技术培育等也应相应降低收费以刺激农民返乡种植大豆。当然仅仅财政上的补贴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其余的一些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也应该同时进行。
3.3 其他政策补充 为了保证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仅仅利用政府对部分种植业农户的现金补助是远远不够的,农户弃农进城务工除了因为务农的年利润过低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比如农村的基础建设仍旧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农民整体生活水平与城镇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农民的社会保障无论是力度还是广度都还存在很多问题,整体生活质量的低下使得农民更加愿意进入城镇生活。那么政府就应该加强农村这些方面的建设与保障,使农民更愿意留在农村务农以保障我国的农民人力资本存量和粮食产量。只有各项政策合理的调控才能达到预期完美的目标,但前提是一定要保证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今我国的第二、三产业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无论经济结构怎样变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不可能改变的。农业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工业发展不能替代农业发展,不能因为工业发展而忽视农业发展,也不能因为工业发展而阻碍农业发展,更不能因为工业发展而抛弃农业发展。
[1]刘利平.中国粮食进口量猛增三倍,是否坚持“红线”引争议[EB/OL].http://money.163.com/special/view306/.
[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N].中国信息报,2013-03-02.
[4]中华粮网数据中心-国内大豆供需平衡分析[EB/OL].http://datacenter.cngrain.com/IndexProduce.aspx?Flag=3&IsHome=1&TId=3.
[5]美国行业机构预计明年中国大豆进口增6%[EB/OL].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mnews/20100706/08258239958.shtml.
[6]土地污染:绕开耕地红线侵蚀粮食安全[J].国土资源,2012(8):13.
[7]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63亿人,月收入增长逾一成[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3/01/c_114854832.htm.
[9]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0]魏建军,陈清一,罗赓彤,等.新疆大豆种植效益分析及发展对策[J].新疆农业科学,2006,43(2):128-132.
[11]2012年财政收支情况[EB/OL].http://gks.mof.gov.cn/zhengfuxinxi/tongjishuju/201301/t20130122_72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