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评价机制衔接的探索和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14-02-28◆王婷
◆王 婷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研究与探索中职与高职的衔接问题就成为必然。但是中高职的衔接发展不能看成是在中等与高等职教两个体系下的简单衔接,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从2011开始,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绵阳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绵阳市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工程系承担了教育集团旅游专业合作项目,前后与11所本地中职学校签订了“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合作协议,在招生制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评价机制的衔接等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在此,我们主要就中高职衔接中的评价机制的衔接问题,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中职、高职的评价体系,找出切入点,形成融会贯通的一体化评价机制,为衔接提供保障机制方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我国目前中高职学业评价的基本特点
教学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教学信息,对评价客体的价值做出判断的一种活动。它是教学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业水平评估、课程评估、课堂教学评估、学生学业评估等,这里我们只针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估。学业评价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知情意的发展和结果的价值进行评价,以判断其学习的成败、优劣、得失,从而为学习者改进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管理部门完善管理,提供尽可能准确的依据,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保障。目前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的学业评价基本没有太大差别,都具有以下特点:
1.评价主体主要以任课教师为主
评价主体可以是任课教师和教师群体,也可以是教学管理部门,也可以是学习者自己。有学习者参与的学习评价,能使评价效果更好,更能促进和改善学习。目前,不管中职还是高职,评价主体基本是任课教师,学生参与评价的很少。
2.在评价的时间上主要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评价主要集中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总结性的、相对全面的、综合性的评判。一张卷子决定成败的现象普遍存在,期中期末考试普遍存在。形成性评价做的很少,对于职业教育来讲,过程控制是技能形成不可或缺的。
3.评价标准以预先设定、绝对评价为主
在评价时,基本都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评价结果就是评价对象的各个个体与预定的目标的差距。这种绝对的结果往往没有考虑评价客体自身的情况,其相对于其他个体的相对位置,相对于个体自身以前的情况,所以评价结果往往缺乏激励功能。学生对考试既没有信心也没有兴趣。
4.学习评价的方式主要以量化评价为主
量化评价因为其客观现实的特点,一直以来都受到评判者的广泛青睐,但随着职业教育学习方式改变,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使自然、整体、深入的质性评价更适合现代职业教育。
5.评价目的以奖惩为主
目前考核的目的主要还是奖勤罚懒、选拔晋级,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对评价对象发展所起的作用。我们认为,评价的结果应以激励为主,以人为本,关心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使评价对象主动参与评价过程。
二、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索评价机制的衔接
近几年,不少中职和高职学院,特别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学业评价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尝试,逐步引进了学生互评、过程监控、质性评价、功能多样化等评价机制,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学生年龄、教学层次、教学保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尝试并不完全适用于中职教育,也不完全适用于高职教育。所以,中高职评价机制的衔接,实际是一个评价机制改革修订中融为一体的过程,既有差异又相互补充。我们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与大家分享具体的做法。
1.评价机制的系统结构要素的衔接
学生学业评价的有机结合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重要部分,学业评价系统结构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信息的取得方式等方面。下面就是我们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评价结构上做的一些尝试。
?
评价主体一般是任课老师或教师群,但也可以是完成实习指导的企业和学习者自己。有学习参加直接参加的评价,能使评价的效果更好,更能促进和改善学习。所以在中职教育的后阶段,我们就逐步引导学生参与自己学习团队的评价。在高职学习阶段,学习参与评价贯彻整个学习阶段,让评价结果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评价客体也就是评价对象,以往的评价对象单一,就是学习者。随着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广泛应用到学习的各个领域,评价对象也就从单一的学习者扩展到学习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促进相互学习、互为补充,其优势是明显的,但如果分工不当,控制不力,很容易造成团队中某些成员偷懒、钻空子。所以对学习团队的评价我们从中职教育阶段的后期适当引入,在高职教育阶段全面引入。
评价标准是对学习效果做出判断所已久的准则或尺度。这个尺度是具体的、可以测量的,但一个标准不应是唯一的。标准不统一怎么有可比性?评价的目的不是分出三六九等,促进学习改善学习才是评价的真正要意。所以在中职教育阶段的评价,我们用的最多的是个体标准、团队标准,做的更多的是个体内差异的评价和团队内差异的评价。在高职学习阶段,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是此阶段学习的重要目的,所以会适当考虑社会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量化评价为主,这种数量化的评价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推理,所以长期以来受到评价者广泛的青睐。现在很多老师还是非常热衷于考试测验的评价方法。但这个方法往往与真实生活相脱节,与学生的实际学习也不一致,所以真实性评价方法(真实性评价是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对学习者的表现进行的评价)越来越广泛使用。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完成工作任务和项目是学习的目的,所以在这个评价系统中,高职阶段就大量采用真实性的评价方法。
评价信息是进行教学评价的客观依据,是形成评价结论的必要条件。这些信息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数据,也可以是形态的描述。所以要收集这些信息,可以用测验法收集数据信息,也可以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收集文字形态信息。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中职学习阶段,使用测验法、问卷法、观察法等传统的信息收集方法较多,但在高职学习阶段为满足真实性评价的需要,访谈法、文献法等信息收集方法被更广泛的使用。
2.系统的评价过程衔接
课程学业评价和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帮助学习者达到一系列既定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积极变化。这个过程包括制定学习目标、实施适宜高效教学、评价期望的学习成果、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几个步骤。以往,中职和高职拥有各自独立的教学和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独立实施和反馈。中职教学的评价结果对高职的课程修订和教学设计没有影响,而高职教学的评价结果对中职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也没有指导作用。中高职的教学和评价过程自成一体,对学生的发展缺乏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情况下,我们大胆尝试,把学生从中职进校开始到高职毕业衔接成完整的教学评价过程。每个学生进校时的资料会传给以后的学习过程,以指导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评价标准的制订;而阶段评价结果的反馈会应用到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评价标准的修订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过程。下面的这张图,就反映了中高职的过程衔接。
3.测试题型与结果表示的衔接
在两个教学阶段中,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理实一体课程并存,但考核的角度和题目设计不同。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表格。
?
对理论课程来讲,中职阶段的学生专业基础差,中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和考试习惯的惯性一时很难改变,所以学习评价主要以客观性测试题为主,传统的测试题目一般都会保留,主观题目的设计一般还是以所用知识较单一的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主。高职阶段的理论课程虽然还是以笔试为主,但题型已大为改变,主要以论述题、计算题、设计题为主,并开始让学生进行情境分析和创业创造方案的尝试。
对实践课程而言,中职阶段的学生主要是对单项技能的操作测试,培养同学们专业的操作能力,对操作标准的精确把握,为后续学习或者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阶段的实践课程主要是对操作标准的创新,培养同学们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比如,对酒店客房服务技能中的做床技能而言,中专学生主要测试的要点是对标准化做床流程和操作细节的掌握。而高职学生要求就不一样了,要求如何满足不同客人的不同需求,这就是在标准化服务基础上的个性化服务要求,这在酒店行政楼层不可或缺的技能。
对理实一体化课程而言,中职学生只是要求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结合,考核主要以操作和笔试的方法为主。而高职学生就要求能完成具体的任务和项目,是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专业的职业态度有效运用的能力。
对不同阶段,不同课程的考核结果的表现也不同,中职学生还是主要以准确的分数来表示,而高职学生的考核成绩常用等级和评价来表示。这种定量和定性测评的结合,既能有效保障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调动同学们积极运用知识的积极性。
三、中高职评价机制衔接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不少的问题,一些困惑至今也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但不管怎么做,我们认为一些基本的原则必须要坚持,才不会导致改革偏离方向。
1.尽可能地发挥学习评价的所有功能,需要坚持一个总的评价规划
这个规划应包括各种类型的学习评价,并对各种类型的评价在课程和阶段上做出不同的安排。比如,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自觉性较差,传统性评价可适当广泛使用;在高职教育阶段,学生的专业基础已经建立,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明显提升,所以真实性评价就更加适合。但并不是说,在中职教育阶段就完全不能进行真实性评价、在高职教育阶段就完全抛弃传统性评价。例如,在给签订合作协议的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学生上餐饮服务技能这门课程时,我们会让他们来到我们学院的三星级实训经营酒店,交给他们一些最简单的真实任务,以“做”的效果来评定“餐饮服务技能”这门课程的成绩,同学们基本能胜任。而我系学生在上“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时,也会对“中西餐摆台”的单项技能进行测试,对于在中职阶段已经学习了此项技能的同学们也并不排斥。
2.在学习评价各种功能的取舍上,越是高一级的学习阶段越是应注重导向、改进、激励等发展性功能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选拔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方式为主,注重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性、全面性、综合性的评判,便于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选拔或者诊断。传统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以选拔功能和控制功能为目的,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更多地采用了形成性评价、教育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等方式,小心地保护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评价尽可能地发挥其正向、积极的导向功能。所以,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中职学习阶段,36门课程有21门是闭卷笔试的测试形式,而高职学习阶段的28门课程仅有6门课程的测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这6门课程都是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的证书课程。
3.在学习评价的功能要求上力求适度,切勿过度
特别是控制、选拔和激励功能,尤其是对于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职校学生而言,过于频繁、过于苛刻、过于狭窄的评价,会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更多的灵活的评价标准。例如,进行小组学习时,小组间相对的评价标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更多的质性标准等被广泛使用,意在重视学生的创造力的焕发,形成宽松的评价环境,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心理负担。
4.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应根据其学习阶段的上升更多地参与评价
我们都知道,有学习者直接参与的学习评价往往能使评价的效果更好,更能促进或者改善学习。所以我们大胆尝试了把小组间互评和学习者自我评价引入评价体系内,而同学们并没有为自己掩饰,其客观公正的态度大大超乎了我们的预想。特别是在高职阶段,真实性评价被广泛使用,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都会向同学们公开,甚至评价标准都由同学们亲自制定,这种让学生们全面了解的形式实际上更好地促进了同学们的学习。
总的来说,中高职衔接还是一个新话题,虽然以前我们已经在升学的衔接方面有了一定的尝试,但在培养方案、教学过程、教学资源、评价机制的衔接等方面还几乎是空白。目前,我们在评价机制的衔接上也还只是在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评价的具体方法还不成熟,评价效果也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和行业专家,加入我们这项研究,实现中高职更加有效地衔接。
[1]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方案.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利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理论、评价体系与评价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4]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11:
[6]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