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反思高中英语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微技能
2014-02-28刘定洪
刘定洪
【摘 要】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当前不同学者对微技能的定义出发,用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的方式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微技能进行了探讨。根据学生知识和意义建构起点、过程和结果的不同环节,文章给出了提高微技能使用效率的相应案例,以期为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知识和意义建构 课堂教学 微技能
一、引言
课改实施十余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英语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影响下,英语课堂逐渐从专制变得民主、从传授走向合作、从低效迈向高效。但同时,课堂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日益复杂化,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极为丰富的教学微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从专业发展角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小知识点和细小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从而最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崔振喜,2013)。
课堂教学微技能在促进英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关注课堂教学微技能是宏观把握课改理念,落实课改精神,实践课改教学活动的客观必然。然而,尽管课程标准颁布和课改实施已十余年,笔者通过近期听课发现,宏观的课改理念和微观的教学技能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的课堂微技能不能很好地体现他们所具备的素质。因此,本文将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课堂中教师实施教学的微技能。
二、建构主义与课堂教学微技能之关系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由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源自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研究的是人的认知起点、过程,认知规律及认知结果,即学习的发生,概念的形成和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视域下,学习者是认知发生的主体,是信息和意义的加工者和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导航者。要有意义地实现建构主义学习发生的规律和师生的角色,教师课堂教学微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理论界对课堂教学微技能定义不多。根据杨莲菁(2004)的观点,课堂教学微观技术是教育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所创造和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及方式方法之总和。根据张娟(2010)的观点,微技能是教学各个环节当中所要用到的更加细化,更加有针对性的技能,而教学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不到位,对各个环节的微技能运用不到位,对各个环节的某些微技能缺乏掌握。笔者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关注了措施和效果,忽视了两者之间的转换细节,这个细节就需要大量的教学微观技能作为中介。因此,本文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探索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着眼于学生认知和建构的起点,关注认知和建构的过程,奔向建构的成果。
三、例析建构主义视域下课堂教学微技能
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是知识传播的渠道,而应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过程(周久桃,2005)。要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的过程,教师应做到使建构起点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且有认知附着点;建构过程要生活化和情景化;建构过程要搭建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架;建构成果应具有生成性;教师对建构成果包含的错误要有宽容心;建构的课堂应该是语用的课堂。当教师把握以上环节,就具备了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微观技能,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意义建构,让建构的起点、过程和成果阶段充满着生命的灵气。
1.揣摩学生建构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建构的附着点。
学生知识和意义的建构应基于既有知识,通过对学生既有知识和能力的分析,教师才能揣摩出学生建构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把握建构的附着点。教学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教学活动的难度超出学生的当前水平,则活动无法顺利开展;而如果教学活动过于简单,没有一点挑战性,则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挑战性(周智忠,2013)。
【案例一】
在处理外研版必修一Module 5的时候,同学们刚上了一堂物理实验公开课。
T: What did we do in our physics lesson?
S: Some experiments.
T: Where do we often do experiments?
S: In the lab.
T: What do we need when doing experiments?
这个时候,学生七嘴八舌谈论需要哪些东西。对他们而言,这个问题比较开放。于是,我引导他们翻到词汇表。学生们就恍然大悟,兴奋地读出了词汇表中的单词。但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希望学生们对这些单词分类。
T: Would you please put them into different groups?
S: Substances, equipment and verbs.
至此,学生通过分类,把词汇表中七零八落的单词分成了实验物质、实验设备和一些必要的动词。同时,通过反复拼读和分类,学生对新词的认知达到了让我满意的状态。这时,我通过巧妙的询问过渡。
T: Do you think it easy to put the groups of words together to describe the experiments?
S: Its difficult.
T: It doesnt matter. Lets turn to page 41 and learn more about the scientific facts. After that, we can describe by ourselves.
【反思】
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揣摩学生的学习状态、内心期待和知识层次,把其他物理实验公开课的教学作为本堂课的知识建构发力点,在每一个问题的设计上揣摩知识附着点与期望得以实现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通过问题对学生层层引导,使学生通过英语知识,自我建构有关科学实验的图式。
2.建构的过程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预设情境。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环境和生活实际,生活化和情境化的课堂能够让预设的课堂活动充满生机。环境和交往在语言习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陈睿,2013)。
【案例二】
在讲现在完成时的时候,正是学生准备去劳动基地参加为期两天的劳动实践活动之前。走进教室,我就发现了他们的兴奋,这种兴奋感染了我。我灵机一动,就设计了几个问题。
1. What are you excited for?
2. Have you prepared something for the labor work?
3. What have you prepared for?
在语法现在完成时知识和意义的建构过程中,让同学们小组活动,讨论去劳动之前的准备活动,从语言结构层面,学生生成了大量的带有完成时态的语料,我顺着这些材料反问和追问,就把完成时的否定结构“havent done”、被动结构“have been done”以及疑问结构“Have somebody done...?”全部融入进去,作了全面的运用;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生成了大量的值得引导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非常具有教育的契机和情景,例如,学生说:“I have prepared a lot of snacks, such as potato chips, fried chicken and some delicious food.”于是,我引导学生问道:“Do you think its necessary to take so much with us?” 学生说:“No.”我赶紧追问:“Why?”一名学生说:“Because we are going to do labor work but not relaxing work.”至此,我不仅让学生建构了现在完成时的知识和意义,也使他们明白劳动实践的教育意义。
学生从劳动基地回来,感受了农村的乡土气息。我即将处理外研版必修一 Module 4 Writing和Cultural Corner两部分的内容,这正好是介绍城市农村区别和西方农村村庄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含有现在完成时的问题:
1. What have you done in the labor work?
2. What have you learnt in the labor work?
学生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正好谈及:“People in the countryside live under hard conditions, and I dont want to have a rough time in the future, so Ive decided to try not to work and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any more.”我紧接着引导:“However, there are some advantages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as a farmer.”让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辩证地看待农村生活。同时,巧妙地过渡到Module 4 Writing和Cultural Corner部分。
【反思】
从教师把握时机的微技能而言,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抓住学生的亲身体验,关注学生的兴奋点,以此为学生创设情境,围绕课堂主线设计教学活动,就会使教学流畅,自然且高效。语言的习得是内在能力和客观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陈睿,2013)。能够把握学生的内在能力,结合他们的客观经验,灵活机动地设计生活化和情境化的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这是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具备的课堂教学微技能。
三、结束语
英语教师的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从宏观走向微观,从单一学科走向含教育学、心理学的综合实践性学科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学科教学发展的方向。在这一发展变革关键期,教师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微技能,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可以丰富自己专业内涵,更重要的是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唯有重视课堂教学的微观技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才能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章敏芝,2012)。因此,如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自然地将教学微技能运用于英语课堂,是值得每一位教师重视和深入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