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藏的魅力

2014-02-28周润东

人民公仆 2014年5期
关键词:铜镜文化

■ 周润东

收藏的魅力

■ 周润东

乐趣,是人生的重要追求。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说:“人有多种乐趣。饿了,吃是乐趣;困了,睡是乐趣。但这些乐趣较之文化带给你的乐趣,全是浅层乐趣,只有文化带给你的乐趣是终生的乐趣,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收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先民为装扮自己,就采集美丽的贝壳、磨制漂亮的石片,将它们佩戴在身上。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惠施,知识渊博,藏书达五车之多。唐太宗酷爱书法艺术,广收天下名家书法碑帖。宋徽宗喜欢收藏千姿百态的奇石,宋朝米芾及其后裔、明朝人米万钟皆爱石如痴。清代雍正、乾隆皇帝,崇尚汉族文化,不仅自己舞文弄墨,嗜古成性,而且广收民间珍宝,把它们秘藏于皇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末,我国民间收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形成一支庞大的收藏队伍。从收藏品种来看,可谓无所不及,无所不包。从收藏队伍的构成看,从开始的知识阶层,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可以说收藏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一切,与收藏活动自身的魅力是分不开的。

一、触摸历史,感悟文化

收藏的过程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收藏品是历史的载体,从它们身上可以折射出历史的光芒。

古钱币爱好者在集币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古代货币史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一部货币史,也是一部书法史。春秋战国时期,流通钱币上的大篆体,是最初的古钱币文字,多出于铸工之手,字无定型,书无定势,浑厚质朴。唐高祖时期铸造的“开元通宝”,钱面的文字是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手迹,端正古朴,法度严整,劲健含蓄,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五代南唐书法家徐铉写篆、楷两体的“唐国通宝”,布局严整和谐,笔迹新颖佳妙。北宋初的“淳化元宝”,是宋太宗用楷、行、草三种字体书写的,也是最早的御书钱。苏轼书写的“元丰通宝”,肉丰骨劲,态浓意淡,藏功于拙,体势秀伟,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北宋徽宗赵佶书写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形体劲挺,锋芒尽露,用笔生动,铁画银钩,别致多样,给人以独特的美感。金章宗泰和年间铸造的一种“泰和重宝”,是书法家党怀英用玉箸篆书写的,其字柔婉流动,精妙诱人。

汉初百年的镜铭内容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背景,大量出现相思文化。毋相忘铜镜铭文出现于秦汉这个烽火遍地、差役繁重的时代,老百姓离乡背井,妻离子散。出现亲人的离别,才有彼此的相思。秦末汉初,带有云雷状地纹的蟠螭镜中,铭文内容就已初现相思文化,如:“修相思,毋相忘”,“相思愿毋绝”。西汉中期,当铭文成为纹饰主体时,在一批花瓣镜、花卉镜与草叶镜中,铭文内容就更多地反映了相思文化,如:“长相思,毋相忘”、“久不相见,长毋相忘”。这些铭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人们伤别离,盼安定,望团聚的真情实感。

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人尊玉、佩玉、玩玉,至少有七千年历史。玉非美食,非华服,何以珍爱如此?有说玉能镇邪,能避鬼凶;有说玉温润光洁,可修德养性;有说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其奥秘非言语所能穷。君子比德于玉。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更是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宋元瓷器上常书写文字。如某些宋代磁州窑瓷器上写着“众中无语,无事早归,常忆离家日,双亲拂背时;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再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这些诗句所流露出的思想与宋代崇尚理学、热衷禅宗以及文强武弱的社会风貌分不开。一只元代青花酒杯上写着“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反映出元人纵马天涯、豪放不羁的英武气概。

王世襄先生说:“顿悟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有所会心,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这是我多年来坚守自珍,孜孜以求的。”

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收藏品中,石头收藏有其独到之处。俗语说:居无石不安,厅无石不华,斋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千姿百态的山水造景石、形象生动的象形石、色彩艳丽的图案石和纹理石、剔透晶莹的矿物晶体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喜爱。灵璧石更是受到诸多人士钟爱。灵璧石具有独特的魅力: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百态,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肌肤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纹理丰富,韵味十足;色泽以黑、灰为主,间有白色、暗红、五彩,多姿多彩;轻击微扣灵璧磬石,声如青铜,余韵悠长。观赏石的瘦、皱、漏、透,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观赏石的纹理美,图像美,不是诗,胜似诗;不是画,胜似画。

许多收藏品不仅是历史的载体,同时更是美丽的化身。人们通过收藏,可以丰富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古陶瓷为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佳词绝句。唐人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将越窑秘色瓷和千峰翠色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休闲时,或河滩山沟觅石,或乡村小镇淘金,或去古玩地摊寻奇,或到博物馆里探秘。流连在蓝天白云下,徜徉于文物艺术的殿堂里,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马未都先生对此感触颇深,在《马说陶瓷》中说:“我觉得在古玩收藏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变得安静了,坦荡了……对文物的亲近,会使你变得谦和待人,荣辱不惊,富贵不淫。”“收藏的乐趣是陶冶,收藏像点燃一支香,望着它永无重复的渺渺烟云,嗅着融和着自然气息的清香,像一杯清茶,在恬静地品啜着,身心得到最大的松弛和安逸。”人生崇尚的最

高思想境界叫“禅”,也许指的就是这种感受。

三、保值增值,积累财富

传统的收藏观往往注重收藏的文化、精神内涵,忽视或淡化收藏的经济价值、物质因素。市场经济赋予收藏更深、更广泛的内容,有人断言,继房地产、股票之后,那些极具经济价值的艺术藏品是又一大投资项目。与前二者相比,这类藏品由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本身的价格相对稳定,并随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增长而呈不断上升之势。二战以来,古玩等艺术品收藏成为欧美流行的投资和保值手段,靠收藏古玩艺术品而致富的大有人在。在亚洲,由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等艺术品市场和收藏队伍不断壮大,即使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形势下,顶级古玩艺术品仍在市场的风风雨雨中屡创佳绩。和田玉价格6年飙升近10倍。中国嘉德2010春拍古钱专场中,存世孤品——战国赵铸大型“武阳”背“一两”三孔布经过近40次激烈竞价,最终以35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出古钱拍卖新纪录。2010年铜镜拍卖纪录从春拍的268万元一举跃升到秋拍中的728万元,四家拍卖公司先后举办了铜镜专场拍卖,不仅使得精品铜镜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中高档铜镜的价位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当2011新年曙光初现,又传来冯毅先生花了3500元万人民币从日本千石唯司藏家手里购得一面唐代珍品瑞兽葡萄镜的消息,这也预示着铜镜收藏市场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一个崭新的春天。另一面黑漆古瑞兽葡萄镜,被曹先生5000万元接到祖国宝岛台湾。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随着国力的日益增强,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民间收藏一定能蓬蓬勃勃地持续发展,民间收藏队伍会进一步扩大规模。

收藏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民间收藏国家是允许的,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私有财产,而且收藏于国于民都有利,也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修养。但民间收藏的藏品来源必须合法,藏品必须从文物商店购买,不要买那些来路不明的东西,文物藏品的交流渠道要正当,要遵守《文物保护法》。

工余闲暇,把玩磨砂斑驳的陶罐或晶莹的印章石或红斑绿绣的钱币或光亮如新的古铜镜,睹物而发思古之幽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情此景,那种感受,非亲历其境而不能有也。人生苦短,转眼间,青丝霜染,白发盈鬓。温饱之后,人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收藏些美好的记忆。既然只是匆匆过客,何不优哉游哉,观景怡情,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让有限的生命获得更多的快乐?生命里,除了烦恼,就是快乐,快乐应该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收藏之乐,乐在其中。

作者系胜利油田党校党建培训部副主任、主任培训师、副教授, 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大历史系,业余收藏家,长期从事党史党建、历史学、传统文化方面科研教学,曾参与总体设计、主审、统编、修定《中国石油通史》。

猜你喜欢

铜镜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北票市博物馆藏辽金时期铜镜简述
建平博物馆藏金代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谁远谁近?
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