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2014-02-28周治滨

人民公仆 2014年5期
关键词:群众

■ 周治滨

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 周治滨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他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这句话,充分反映了他始终如一的理念和风格,就是心中永远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6岁的邓小平漂洋过海,赴法国求学,何曾想过谋生的艰难?

为了救民于水火,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宁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的白色恐怖,25岁的邓小平毅然赴广西百色,发动反抗国民党暴政的“百色起义”,何曾考虑过个人安危?

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只服膺真理,邓小平三起三落,何曾关心过个人荣辱?

1932年底至1933年上半年,被“左倾”路线把持了的临时中央相继在福建、江西开展了大规模的名为反“罗明路线”,实为针对毛泽东的政治斗争。时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邓小平因为反对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第一次被打倒。“左”倾路线领导人撤销了邓小平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职务,被解送到红军总政治部驻地一间阴暗潮湿的房间隔离审查,反复提审,勒令其交代问题,同时不让他吃饱。几个月下来,邓小平瘦了一大圈,妻子金维映也因为不理解而离开了他。但邓小平坚信自己是正确的,无论“左”倾错误路线怎么打击、迫害、引诱,始终没有屈服。

1958年至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造成中国经济大倒退,人们每月只有二十几斤粗粮,中原大地饥民遍布。这时太需要有人出来为人民群众说话了,邓小平当时任党的总书记,分管党务,他看到人民的生活状况,实在坐不住了,站出来直言:“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他合法起来。”从人民群众利益和愿望出发,不拘泥于生产关系的某种形式,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起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这本是党的宗旨的应有之义,然而却触犯了某些人“左”的神经,导致邓小平在几年后第二次被“打倒”。

1973年初邓小平第二次复出。面对下有派性捣乱,左右有“四人帮”作祟,上有不愿彻底纠正“文

化大革命”错误的最高领袖的掣肘,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群众生活,邓小平以治理整顿为手段,与“四人帮”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四人帮”一个个在政治局作了检讨,江青还写了检查书。遗憾的是在“左”的思想干预下,邓小平还是不可避免地第三次被“打倒”。

然而,个人的荣辱进退并没有改变邓小平忠于人民的一贯立场,反而促使他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思考。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什么是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什么是正确的领导?“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带着这些深层思考,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便向全党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所以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再次以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决排除“左”右两种干扰,既大胆突破常规,又坚定地坚持前人思想成果中正确的东西,亲自为我党和我国人民设计了一幅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和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邓小平是一位巨人。

正因为邓小平把自己看作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所以才成了“打不倒的矮个子”,才成了中国人民众望所归的领袖;正是因为邓小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所以他才成功地开创出了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

今天,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历史时刻,我们高兴地看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充分继承和发扬邓小平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风格。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所纷至沓来的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对我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考验,新一届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反复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同时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以反对“四风”和密切党和群众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像邓小平那样,心中永远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我们就有了检验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就有了清晰明白的发展方向,就不会再受各种“左”右思想的干扰。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许还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就能迅速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就能继续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作者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教授、巡视员)

猜你喜欢

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立足群众需求,坐实“文化自信”
多让群众咧嘴笑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