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前后

2014-02-27宋毅军

领导文萃 2014年4期
关键词:刘少奇邓小平毛泽东

宋毅军

1964年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并指导实施了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战备决策,简称三线建设(西南川、贵和西北陕、甘称为大三线,中部和各省腹地称为小三线)。毛泽东是三线建设的最高决策人和组织实施的最高领导者。

在三线建设初始阶段(1964至1965年的第一次建设高潮),“文革”酝酿,但还没有开始。所以决策是在10年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中,基于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而作出来的,从奠定经济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意义上说,也可以称为首次“西部大开发”。

缘于讨论“三五”规划的中央工作会议

1964年5月,国家计委提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此前,朱德、邓小平还到西北、西南进行专门调研。主要思路是由陈云最先提出来并得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赞同,被通俗形象地概括为“吃穿用”。5月15日至6月17日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根据当时紧张的国际形势,反复强调要充分认识三线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为加强三线建设问题多次讲话。他指出:要从困难着想,不管什么问题只要从困难着想就不怕,所以不妨把困难想多一点,想尽。不要只看到好的方面,要两分法。所以,要下定决心进行后方建设,一定要进行纵深地区的建设,要争取快一点把后方建设起来,三五年内要把这件事情搞好。现在再不建设第三线,就如同大革命时期下不下乡一样,是革命不革命的问题。打起仗来,不能等二、三线给你送去。每个省都有一、二、三线嘛!军工部署也要考虑一下,只搞大的不行。敌人可以空降,但总是孤立的,到二、三线总是困难的。一打起仗来,准备打烂,准备丢掉城市,各省都要有办法。要搞第三线基地。攀枝花铁路最好两头修。还有以大区或省为单位搞一些军事工业,准备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有了这些东西,我就放心了。随后就提出了“诱敌深入,积极防御”的国防军事战略方针。

对此,周恩来积极响应:现在我们要建立三线观点,同时又必须懂得一、二线怎么布局,一、二线这样集中,特别是一线这样集中很不利。刘少奇认为:要把西南这个战略方面打通。要搞成昆铁路,搞贵州的煤,搞西昌的铁矿和钢铁厂,以这个为重点,其他的都可以慢搞。邓小平则重申:搞攀枝花钢铁基地第三个五年打个基础。正是由于毛泽东高度重视和反复强调、急切提议,其他领导人积极响应并很快达成共识,从而断然改变中央工作会议讨论“三五”规划的既定走向,转向明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

毛泽东一生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鲜见他配枪、挎枪、持枪。中央工作会议即将结束,毛泽东等来到靶场。这一次他不仅持枪瞄准目标,而且还非同寻常、饶有兴致地连续两天观看了解放军北京、济南部队军事汇报表演。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史无前例,成为三线建设决策开始的明显标志。

会后政治局常委奔赴各地调查研究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根据毛泽东意见提出:现在战争打不起来,但是军队要做好打仗准备。这是他南下传达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强调要加强备战,搞好军队政治工作、战备训练等问题时重申的基本观点。6月28日,刘离开北京,开始了他第一次关于三线建设情况实地调研之行。时隔一年,1965年8月20日,他又南下到广西南宁、云南昆明,继续就三线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指导筹备工作,这是他第二次关于三线建设情况实地调研之行。曾任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副主任的郭洪涛回忆:刘少奇对三线建设方面工作十分细心,当他看到搬迁工厂方案中有个工厂生产军用橡皮船由于疏忽写成了生产军用船时,“刘少奇同志的秘书给我打来电话说,少奇同志查问这个工厂生产的军用船怎么外运?我答复是橡皮船,可以运出来,才获得批准。”两年中,讨论有关三线建设重大问题的中央政治局、各大区中央局书记以及中央工作等会议,都是由刘少奇多次主持召开的,直至他被错误地打倒。

朱德是于1964年6月至8月前往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视察,并在此后以比较多的精力参与三线建设的领导工作。从1964年6月至1966年4月“文革”前,邓小平曾经3次先后深入东北、西南、西北三线建设现场了解实情,以便正确制定规划,并实地指导实施。邓提出:一是三线地区新厂布局不能太集中;二是凡放到西北的中央企业,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在工厂布局、厂址选择上,不仅有发言权,而且还有很大的决定权。中央部门只是从条条考虑问题,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可以从国防角度、地区角度、厂社结合等等方面,统一加以考虑。1966年4月12日,邓小平起草和周恩来、彭真联名给当时正在杭州的毛泽东报告,准备汇报此次西北三线建设调研之行,但是,此时毛泽东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对“文革”的思考了。

通过毛泽东反复强调,刘少奇等积极响应,迅速实施三线建设战略决策进一步成为共识。1965年9月5日,邓小平主持的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计划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三线建设要落实;一线调整要立即行动;基本建设投资首先要保证三线建设需要,其他方面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工业生产不论三线还是一线都要发展。据此,国家计委修改后的《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草案)》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三线建设直接目的是备战,但实施重点却并不是国防工业,而是经济建设基础工业。11月,毛泽东南下山东、安徽、江苏等省视察,这也是他关于三线建设亲自做的唯一的实地调研。他在同当地负责人谈话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还提出了如何建立小三线的问题。

(摘自《三线风云·六盘水专集》)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少奇邓小平毛泽东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红色读物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