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基于BEI与O*NET的整合

2014-02-27黎光明向祖强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4年5期
关键词:胜任建模问卷

黎光明 牛 端 向祖强

教师是否具备课程教学胜任素质,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出色的教师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为什么拥有同样学历、同样名校经历,甚至同样工作年限的两名教师,一位表现卓越而另一位表现平平?究竟是什么胜任特征决定了他们工作绩效的显著差异?以上这些问题可归结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师能够胜任课程教学呢?“胜任特征模型”能够提供答案。所谓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1]。而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model),则是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2]

一、传统构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方法:BEI

建立胜任特征模型最有效的方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EventInterview,BEI)。BEI是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d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而提出来的一种访谈方式,[3]主要的过程是请受访者回忆过去半年(或一年)他在工作上最感到具有成就感(或挫折感)的关键事例。与传统的问卷调查相比,BEI在研究深度上比较深入,在数据处理上,采取差异性检验,从而保障能够找到真正的差异。[4]与传统实验室试验相比,BEI更具生态效度,其研究结论更符合实际。

国内一些学者使用BEI构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如表1所示),得出了一些胜任教师的素质特征,具有实证意义。

行为事件访谈是建立胜任特征模型不可替代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问卷方法获得的胜任特征要素有时是评价者认为“应该是需要的”,但实际上“并不会去应用之”。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问卷法只能在现有的结构要素中选择,但职位的特殊需要的特征只有通过开放式的访谈法来获取,行为事件访谈法在发现特定的胜任特征要素、内容、等级性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表1 国内采用BEI构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一些研究

二、传统构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BEI方法的不足

第一,缺乏从工作分析视角对教师职位任职要求的量化分析。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着自身的职业特性,同其他职业一样,任职者要胜任该职位所应具备的工作技能、工作风格、工作价值观等,完全可以通过工作分析的研究范式进行研究。O*NET工作分析系统综合了问卷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各种工作分析方法,能够将职业信息和任职者特征等统合在一起,目前已取代职业名称词典,是美国广泛应用的工作分析工具。[10]但是,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发现,仅有少量文献从O*NET工作分析视角对中国教师职位的任职资格进行研究。[11][12]目前,有研究者采取BEI构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但是BEI有着自身的一些缺点,例如,由于BEI聚焦于关键的工作事件,可能会漏掉一些较不重要但是对某项工作来说仍然关键的胜任特征。从工作分析视角对教师职位任职要求进行量化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严格按照BEI经典研究程序构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比较罕见。到目前为止,BEI在识别胜任特征上是最有价值的,其效度远远超越其他资料收集方法。可是,国内鲜有学者严格按照BEI经典研究程序构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

第三,未能整合多种方法构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并采取多种方法验证模型的效度。以往关于教师胜任特征建模的研究多采取单一的方法,如德尔菲法[13]、现象学法[14]、专家-新手研究法[15]、测验法[16]等,对所建模型有效性的验证也多采取单一的方法,如团体焦点访谈、测验编制法等,缺乏整合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胜任特征建模及模型效度的验证。

第四,重胜任特征建模而忽视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以往的教师胜任特征研究多重视模型的构建或验证,而对于模型如何应用于实际的研究较少。[17]事实上,胜任特征的建模与验证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一步,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才是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目的。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至少涉及以下问题:战略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薪酬设计、绩效管理、教师培训、职业发展和变革创新等。因此,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不能仅重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还应重视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研究。

三、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基于BEI与O*NET的整合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18]与其他方法相比,胜任特征建模的工作分析法,最全面,能节省时间,而行为事件访谈法,最有效,能够发现独特特征。工作分析可用O*NET表示,O*NET问卷是工作分析而设计的。工作分析与行为事件访谈法,两者的结合将使教师胜任特征建模更加完美、有效,表现如下:

首先,工作分析和胜任特征建模在许多方面存在区别。Sanchez和Levine[19]认为,尽管在许多应用领域,传统的工作分析与胜任特征建模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但是它们在六个维度上还是存在本质的区别。在目的上,工作分析的目的是描述行为,意在更好地理解与测量工作任务,而胜任特征建模的目的则是影响这些任务以符合组织战略的方式被执行。在对工作的看法上,工作分析把工作视为待描述的客观对象,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从任职者到任职者不会变化的固定的实体,而胜任特征建模则把工作视为一种首先需要被解释,继而需要每位职员扮演的角色。在关注的焦点上,工作分析关注的是工作本身,它不承认工作行为或工作要求可能受正式职责和工作规定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胜任特征建模则假定组织中所有工作的绩效,都受到与组织战略直接相关的胜任特征行为的影响。

其次,工作分析和胜任特征建模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在研究方法上,胜任特征研究中常用的行为事件访谈法就是从工作分析关键事件技术中发展而来的。在定义上,Shippmann,Ash和Battista[20]将工作分析界定为确定和描述能够区分高低绩效的工作者表现的一系列程序。一些主题专家(SMEs)认为,胜任特征与传统的KSAs(如知识、技能、能力及其他特质)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从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来看,胜任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工作规范的拓展和深化。工作分析的结果往往是以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的形式表现的。工作说明书通常是工作任务和职责等工作方面的要求,而工作规范则强调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胜任特征强调的是能够区分不同绩效的任职者的特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推论,通过工作分析得到的基本任职要求中,那些能够区分高低绩效的素质,就可以被认为是胜任特征。[21]

最后,体现工作分析的胜任特征建模是未来教师胜任特征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Sanchez和Levine[22]指出,在胜任特征建模过程的多个方面,传统的工作分析都可以起到补充作用。在战略性和功能性的胜任特征来源上,胜任特征建模需要主题专家(SME)组把组织战略转换成一系列的胜任特征,专家组既应当包括设计组织使命与愿景的高层战略决策者,也需要对组织的运作和职责非常熟悉的专家参与进来,因为组织独特的竞争优势经常在于其操作细节上。在对胜任特征建模的评价上,由于胜任特征的构念比较模糊,专家组要更好地理解这些胜任特征需要对每个胜任特征的测量模型进行界定。传统的工作分析在这一方面,通过提供一系列知识、技能、能力(KSAs)等方面的信息,能够帮助阐明某一胜任特征所代表的位于复杂行为综合体下的潜在特质。

四、举例说明:整合构建教师胜任特征模型

(一)O*NET的调查

本研究采用O*NET工作分析系统,对教师职位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工作风格及工作价值观进行问卷调查,施测对象为从广东省随机抽取的500名教师,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405份。其中,男教师214人,女教师191人。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为O*NET工作分析系统中的工作技能问卷、工作风格问卷及工作价值观问卷。O*NET工作技能问卷:共包含35项技能,主要测试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技能。O*NET工作风格问卷:共包含16个项目,主要测试能够影响被试者工作绩效的个人特质。O*NET工作价值观问卷:共包含21个项目,主要测试在现在的职位上,对个人满意度重要的工作特点。

表2 教师胜任特征编码词典

(二)BEI的实施

本BEI实施中,访谈的优秀教师的标准为:在教学方面均处于该校该学科前10%,并获得过省、市、校优秀教师或其他荣誉称号硬性指标。访谈的普通教师的标准为:在教学方面均处于该校该学科合格水平或中等水平。具体程序是:研究者首先从广东省分别选取若干学校,请该校领导依据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选择标准,从每个系选择两名优秀教师和一名普通教师,最后共获得有效访谈样本24个,其中优秀组15个,普通组9个。

在访谈前,研究者设计了《行为事件访谈提纲》(访谈者用)及《行为事件访谈提纲》(被访者用)。访谈采用双盲设计,即被访者只知道自己被选来进行访谈,并不知道在样本选取时的“优秀”与“普通”的区别,访谈者事先也不知道被访者究竟是属于优秀组还是普通组。访谈者准备好录音笔和访谈提纲,与被访者电话预约、协商访谈时间和地点,访谈开始时,征得被访者的同意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每人的谈话时间控制在1~2小时。

(三)BEI与O*NET的整合

本研究在O*NET工作分析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包含31项胜任特征的编码词典,来源主要包括Spencer[23]词典、HayMcBer[24]公司的词典、O*NET问卷分析、Dineke和Tigelaar[25]运用Delphi法的研究结果、“专家-新手”比较范式研究结果、徐建平[26]的研究成果等,其中来自O*NET研究的胜任特征有19项,如表2前31项所示。

在BEI编码过程中,研究者发现了四个新的胜任特征没有包括在O*NET的问卷调查及工作分析中,即勤奋、专业研究兴趣、专注、社会服务意识,将其列在表2的后四项中。研究者增加了所发现的这四个新特征,这样就形成了共包括35个胜任特征的编码词典。

对照BEI访谈文本,在35项胜任特征中,指挥(第9项)、组织承诺(第18项)、时间管理(第24项)、教学监控能力(第31项)等4项特征,未出现或不适用于访谈而被删掉。因此,最后的编码词典只保留了31项胜任特征。

五、结语

在本质上,O*NET问卷调查的工作分析的重点是描述和测量工作要求,而传统的胜任特征建模BEI的重点是创建一个按组织战略方向影响职员日常绩效的管道。从发展趋势来看,O*NET工作分析和BEI胜任特征建模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这是因为O*NET工作分析能够为BEI胜任特征模型提供大量的实证数据,例如关于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等的具体信息,这也就为抽象的胜任特征的提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此,两者的结合更能体现两者的优势,扬长而避短。将工作分析和胜任特征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是未来教师胜任特征建模的重要发展趋势。

[1][23]Spencer,L.M.&Spencer,S.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John Wiley&Sons,Inc,1993.

[2]McClelland,D.C.Identifying competencies with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s.Psychological Science,1998(9):331~339.

[3]时勘.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586~595.

[4][14]VanderRijst,R.M.The research-teaching nexux:Scientific research dispositions and teaching practice.Published dissertation.Leiden (NL):ICLON-Leiden University GraduateSchoolofTeaching,2009.

[5][26]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6]徐建平.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J].教育研究,2006(1):57~61.

[7]李英武,凤英,张雪红.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5~118.

[8]韩曼茹.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4.

[9]段华平.胜任特质理论及其在构建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10][18]Sackett,P.R.&Laczo,R.M.Jobandworkanalysis.In W.C.Borman,D.R.Ilgen,&R.J.Klimoski(Eds.).Handbookofpsychology,Hoboken,NJ:Wiley,2003.

[11]牛端,张敏强.高校教师职位O*NET工作分析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5):1205~1208.

[12]牛端.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验证与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9.

[13][25]Dineke,E.H.&Tigelaar,et al.The development andvalidationofaframeworkforteachingcompetenciesinhighereducation.HigherEducation,2004(48):253~268.

[15]Lievens,F.,&Sanchez,J.I.Can trai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erences made by raters in competency modeling?A quasi-experiment.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7(92):812~819.

[16]Ruggeberg,B.J.Aconsultant’s perspective on doing competencies well:Methods,models,and lessons.In A.Fink(Ed.),Doing competencies well.Symposium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Psychology,NewYork,2007.

[17]Sternberg,R.J.A prototype view of expert teaching.Journalof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1997(1):27~37.

[19][22]Sanchez,J.I.,&Levine,E.L.What is(or shouldbe)thedifferencebetweencompetencymodelingandtraditional job analysi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9(19):53~63.

[20]Shippmann,J.S.,Ash,R.A.&Battista,M.et al.The practice of competency modeling.Personnel Psychology,2000(53):703~740.

[21]李文东,时勘.工作分析研究的新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22~423.

[24]Hay,McBer.Research into teacher Effectiveness:A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Report by Hay McBer to the 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Employment,2000.

猜你喜欢

胜任建模问卷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