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歉言语行为的功能分类

2014-02-27关英明刘晶晶

文化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侍萍身心言语

关英明 刘晶晶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一、致歉言语行为的内涵

致歉言语行为是发生在交际主体A、B之间,A由于冒犯、歉疚等原因而引发的,向B表达歉意的补偿性言语行为,进而恢复A与B之间的和谐关系 (A是致歉方,B是受歉方)。

致歉言语行为是一种引发行为,引发是“引起;触发”,[1]它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是一种顺理成章的结果,它是冒犯行为引起的,歉疚心理触发的,但这种“引发”并非必然,促使致歉言语行为实施的原因只是其实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有些本该发生的致歉言语行为并未那样顺理成章地发生,经常因为某些原因“难产”了。

致歉言语行为又是一种补偿行为,补偿是“抵消 (损失、消耗);补足 (缺欠、差额)”,[2]它的实施是以补偿为目的,伴随着补偿效果。补偿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抵消损失、消耗等。事物原本是充足、完好的,因遭遇了某些事情而被损失、消耗掉一部分。受歉方的身心舒适和财产等会因冒犯行为的发生而被损失、消耗掉一部分,此时,致歉言语行为能够抵消或部分抵消这部分损失、消耗,使受歉方的身心舒适和财产等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同时,致歉方的身心舒适也会因发生冒犯行为所产生的歉疚而受到损失、消耗,致歉言语行为同样能够抵消或部分抵消这部分损失、消耗,使致歉方的内心恢复一定的平和。二是补足缺欠、差额等。事物应该是充足、完好的,但现实是不足、残缺的,比照理想的状态欠缺一部分。致歉方因自己未尽到该尽的责任或义务而产生歉疚,所以会有身心舒适上的不足,残缺。致歉言语行为可以补足或部分补足致歉方身心上的这种不足、残缺。

二、致歉言语行为的功能

致歉言语行为能够补偿或部分补偿冒犯行为造成的后果,由于冒犯行为的具体情况不同以及致歉方和受歉方对冒犯行为理解、体会的偏差,因此致歉言语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弥补受歉方的补偿需要

受歉方遭受冒犯行为,身心舒适或财产等势必产生有形或无形的损失,产生被补偿的需要。当然,这种需要的具体情况要视损失的性质和具体程度而定,是精神上的,身体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需要,致歉方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成功、有效的致歉言语行为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补偿,所以对受歉方的补偿还可以细分为精神补偿、物质补偿两个方面。

平复致歉方的不安心理

致歉方因其冒犯行为或未尽到的责任、义务而产生歉疚心理,或因个人的冒犯行为而有遭受被冒犯方反冒犯的可能,这些都是导致致歉方心理不安的因素。致歉言语行为除了可以补偿受歉方,也可以补偿或部分补偿致歉方的歉疚心理,毕竟它是致歉方的一种态度和付出,所以无论受歉方接受不接受致歉,致歉方都可以把自己的致歉行为视为负了某种程度责任的表现。同时,因为致歉言语行为能补偿或部分补偿受歉方的需要,所以这也会大大降低或避免致歉方被反冒犯的可能性,某种程度上可以规避自己被反冒犯的风险。可见,实施致歉言语行为能平复致歉方的不安心理,一是缓解歉疚,二是规避风险。

修复双方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大致可分为陌生关系和熟识关系。陌生关系应是双方互无干涉、共存共生的平衡关系,熟识关系是双方相互了解、互助互爱的融洽关系。在这些和谐的人际关系背后,潜藏的是人们心态的平和,这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冒犯行为或歉疚心理往往会破坏这种平衡和融洽,形成一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它们首先打破了人们心态的平和。致歉言语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受歉方的补偿需要、平复了致歉方的不安心理,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受歉方和致歉方的心态平和,继而修复双方被破坏的人际关系,恢复人际关系的和谐。

可见,致歉言语行为的直接功能是弥补受歉方的补偿需要和平复致歉方的不安心理,间接功能是修复双方的人际关系。

三、致歉言语行为的类型

致歉言语行为直接功能的分布情况如下:

弥补受歉方的补偿需要平复致歉方的不安心理+(致)+(受)A -(致)+(受)B+(致)-(受)C -(致)-(受)D

(注:“+”代表致歉言语行为中相应功能发挥作用;“-”代表致歉言语行为中相应功能未发挥作用)

依据以上功能分布情况,将致歉言语行为分类如下:

(一)利人致歉言语行为

此类型对应于前表中B种情况,致歉方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构成冒犯行为,但受歉方认为自己受到了冒犯,实施致歉言语行为主要是满足受谦方的补偿需要。可分为精神补偿的和物质补偿的两个小类。如:

例 (1) 背景:电视剧《奋斗》中,夏琳在一家俱乐部找了一份唱歌的工作,陆涛 (夏琳的男友)去俱乐部找夏琳,发现夏琳的工作状况后,生了夏琳的气。夏琳向陆涛致歉:

“好好好,都是我错了。”(笑嘻嘻地说)

此例中,陆涛认为自己的女朋友在俱乐部给人唱歌,而且穿着暴露,是让自己丢面子、伤自尊的事情,而夏琳作为当代知识女性,认为她从事的是一份自食其力的合法工作,没什么不合适的。对于夏琳在俱乐部工作这件事,陆涛认为是对自己的冒犯行为,而夏琳认为这是正常的工作,心里并未产生歉疚,从她笑嘻嘻的说话态度即可证明,但她发现自己的男朋友生气了,为了弥补陆涛的精神损失,使他恢复愉悦的精神状态,还是实施了致歉言语行为。此例是精神补偿的利人致歉言语行为。

例 (2) 背景:小说《围城》中,方鸿渐因为孙柔嘉的姑母误会自己欺负柔嘉,让他很生气,孙柔嘉发现后,跟他道歉。

“好,算我家里的人冤枉了你,我跟你赔罪。今天电影我请客。”(撒娇地说)

此例中,孙柔嘉是方鸿渐的妻子,她没有想到自己姑母对方鸿渐的误会会让他这么生气,但是为了哄丈夫开心,她先是“赔罪”,做出调侃式的精神上补偿,又说“今天电影我请客”,做出行为上的补偿,两种补偿都是用来弥补丈夫遭受自己姑母冒犯所产生的心理损失。此例是物质补偿的利人致歉言语行为。

可见,利人致歉言语行为是以受歉方单方直接受益为主要言语效果的行为,是由冒犯行为引发的,不过这个冒犯行为是受歉方认可而致歉方并不认可的,致歉方内心基本没有歉疚感,言语行为的直接效果是抵消或部分抵消受歉方在身心舒适或财产上的消耗、损失。

(二)利己致歉言语行为

此类对应于前表中C种情况,致歉方实施致歉言语行为主要是平复自己的不安心理,可分为规避风险的和缓解歉疚的两个小类。例如:

例 (3) 背景:话剧《雷雨》中,鲁贵在家喝酒后肆意辱骂侍萍和大海,鲁大海气不过,用枪逼迫鲁贵向侍萍道歉,鲁贵说:

“我说错了,我以后永远不乱说,不骂人了。”

此例中,鲁贵作为侍萍的丈夫,在家中总想彰显其一家之主的地位,特别是喝酒以后,更是无德,经常胡乱辱骂侍萍,这次辱骂只是以往习惯的延续,对于鲁贵来讲,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鲁大海作为侍萍的儿子忍受不下去了,他用枪逼迫鲁贵道歉。鲁贵发现情形不妙,自己有生命危险,所以只好为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道歉,为的是避免丧命于鲁大海的枪下。此例是利己致歉言语行为中的规避风险小类。

规避风险的利己致歉言语行为是以致歉方为主要直接受益者的行为,是由冒犯行为引发的,这个冒犯行为是受歉方认可而致歉方未必认可的,所以致歉方很少有歉疚的心理,当然致歉言语行为的实施客观上也会对受歉者遭受的冒犯后果做出一定的补偿,只是由于这类致歉言语行为往往是致歉方迫于形势、被动地、不情愿地实施的,所以对于受歉方的补偿效果不好,因为谁都不愿接受不诚恳的致歉。此类言语行为的效果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谦方的补偿需要,更重要的是规避了致歉方身心舒适或财产上的损失、消耗。

例 (4) 背景:话剧《雷雨》中,侍萍担心四凤再与周家人有来往,逼着四凤发誓,四凤很痛苦,侍萍觉得女儿的命运都是因她而起,而向四凤致歉:

“可怜的孩子,妈不好,妈造的孽,妈对不起你,是妈对不起你。” (抱着女儿,大哭)

此例中,侍萍认为自己从前的“过失”导致女儿四凤今天的不幸,是自己从前做得不够好,而后又没有关照好女儿,所以对四凤心存歉疚。通过致歉言语行为,侍萍表达了对四凤的歉疚之情,也宣泄了她压抑的情感,缓解了她内心的不安。此例是利己致歉言语行为中的缓解歉疚小类。

缓解歉疚的利己致歉言语行为是以致歉方为主要直接受益者的行为,是由致歉方的歉疚心理引发的,这个歉疚心理是致歉方认为自己未尽到应尽的责任或义务而产生的,在致歉方和受歉方之间并没有实质的冒犯行为发生。此类言语行为的效果是补足或部分补足致歉方在身心舒适上的不足或残缺,或者缓解内心的不安。

(三)双赢致歉言语行为

此类对应于前表中A种情况,致歉方实施致歉言语行为既能平复自己的不安心理,又能满足受歉方的补偿需要。双赢致歉言语行为是致歉言语行为中的大部分情况。依据致歉方和受歉方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双赢致歉言语行为分为陌生关系的和熟识关系的。例如:

例 (5) 背景:电视剧《奋斗》(第二集)中,陆涛跟米莱分手后,米莱要去美国,陆涛去机场送她,向米莱致歉:

“米莱,对不起,我来送你,是我对不起你,祝你一切顺利。” (愧疚地低着头)

此例中,陆涛与米莱原本是恋人,而他突然移情别恋,喜欢上米莱的好朋友夏琳,这是极重的冒犯行为,所以他觉得很对不住米莱。米莱自然也很伤心,觉得陆涛背叛自己以及他与夏琳的交往都是对她极大的伤害,这也是她要去美国 (离开伤心地)的一个原因。陆涛的致歉对双方的心理伤痛都是一种缓解和治疗。

例 (6) 背景:电视剧《奋斗》(第一集)中,高强在网吧玩游戏,突然停电,网吧老板出来道歉:

“对不起,对不起,实在是对不起。”(点头哈腰、结结巴巴地说)

此例中,网吧老板知道停电意味着网吧将无法营业,而且突然停电会影响网民们的兴致,甚至会有钱财损失,是件冒犯网民的事情。网吧老板担心当天的营业,同时也担心因当天的停电影响一些网民日后来他网吧消费的可能。所以,他及时实施了致歉言语行为,希望能一定程度上满足网民们的补偿需要,并且尽量降低影响其网吧营业收入的风险。

以上两例分别是熟识关系的双赢致歉言语行为和陌生关系的双赢致歉言语行为。双赢致歉言语行为是以致歉方和受歉方双方都直接受益为言语效果的行为,是由冒犯行为引发的,这个冒犯行为是致歉方、受歉方双方都认可的冒犯行为,言语行为的直接效果是抵消或部分抵消受歉方和致歉方在身心舒适或财产上的消耗,损失。当然,这两例的具体补偿情况不一样,例 (5)是部分抵消致歉方的歉疚心理负担,例 (6)是致歉方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继而平复其内心的不安。

(四)虚拟致歉言语行为

此类对应于前表中D种情况,实施致歉言语行为不是为了平复致歉方的不安心理,也不是为了满足受歉方的补偿需要,即实施此类致歉言语行为的交际意图并非致歉,而是其他的交际意图,是通过致歉言语行为的“形”去实施其他言语行为的“实”,这是种间接言语行为。例如:

例 (7) 背景:小说《杜拉拉升职记》中,胡总 (杜拉拉所在公司的总经理)用脚摩挲杜拉拉的脚背,杜拉拉为了避免与胡总直接冲突,利用道歉来结束胡总的无礼行为。

“胡总,不好意思,我乱伸脚,碰到您了。”(假笑着)

此例中,杜拉拉是被冒犯者,但在职场的特殊环境下,面对胡总这个特殊身份的人,杜拉拉聪明地利用致歉言语行为,委婉而果断地制止了胡总的冒犯行为。杜拉拉表面上实施了致歉言语行为,但实质上她实现了拒绝的言语效果。

虚拟致歉言语行为有其“形”无其“实”。对于致歉方来说,他 (她)实施致歉言语行为前并未造成冒犯行为,也没产生歉疚心理,所以真实的致歉言语行为无从引发,实施完的致歉言语行为对致歉方和受歉方都没有补偿效果,所以这个致歉言语行为是虚拟的。致歉方是利用它实现拒绝、致谢、请求等其他的交际意图。虚拟致歉言语行为是语用者灵活运用语言的表现,是其娴熟,高超言语能力的体现。

致歉言语行为的分类是我们对其深入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言语交际时具体应用的指导。

猜你喜欢

侍萍身心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如何看待《雷雨》周朴园其人
——周朴园对侍萍的情感分析
爱与虚伪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由《雷雨》节选中的舞台说明浅析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给身心降个温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