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加固法在深厚素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2014-02-27罗良华
罗良华
强夯加固法在深厚素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罗良华
一、工程概述
某水利基础设施长96 m,基础形式拟采用整板基础。场地东侧为空地,南侧、西侧、北侧均为工业区道路。设计要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不低于150 kPa。场地表层为近期堆填的人工填土(素填土为主),现状地面标高高于设计地面标高1.3 m,表层填土厚度6 m左右,松散,密实度低,填土成分主要为砂质粘土,局部含少量碎石、块石。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
据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工程施工场地由上而下岩土层分别为:
①素填土层:褐灰,褐黄色,由场地整平时回填而成,时间约5年,主要成分为砂质粘土、局部含少量碎石、块石。松散~稍密,结构松散、疏密不一,属欠压实地基土。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厚度5.60~6.10m,fa=80 kPa。
②粉质粘土层:灰黄色,可塑~硬塑状态,属中等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好。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厚度3.30~5.10m,fa=180 kPa。
③粉砂夹粉土层:灰色~灰黄色,稍密为主,局部中密,力学强度一般,饱和。颗粒级配一般,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厚度达5.90~6.70m,fa=150kPa。
④粉质粘土层:灰黄色,可塑状态,局部硬塑,属中压缩性土,力学强度一般。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厚度3.8~4.20m,fa=160 kPa。
⑤细砂与粉土互层:呈灰~黄灰色,层理清晰,细砂单层厚约3~5mm,粉土单层厚3 mm左右,中密状。该层属中等压缩性土,天然状态下力学强度较高,最大揭露厚度3m,fa=180kPa。
2.地下水水位
场地地下水有表层潜水,赋存于素填土层,水位埋深位于地表以下3.8m左右;深部微承压水,赋存于粉砂夹粉土层中,水位埋深位于地表以下6.5m左右。
三、地基处理方法或基础形式的选择
浅部地基的处理方,最常用的是挖除换填法,该工程表层填土厚度达到5.60~6.10m,厚度较大,挖除换填法挖土外运和回填土方的工作量均较大,既不经济又不利于对现有土体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桩基(搅拌桩)也不经济。根据该场地的地形条件和土层及水文地质条件,强夯加固法比较合适。综合比较,最终采用强夯加固法进行地基处理。
四、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的拟定、试夯
1.单击夯击能、有效加固深度、夯点的夯击次数
施工前,夯点夯击次数根据现场试夯试验来确定。试夯采用2000kN·m和4000kN·m两个能级的夯击能进行比较,采用4000kN·m的单点夯击能及其对应的夯击次数(5次)对场地的加固效果、加固工期都是最佳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的关系见图1所示的关系曲线。
图1 现场试夯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
同时根据本工程场地土层的性质,地基处理深度应达到①素填土层的层底,即应达到6.10m,《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表6.3.3-1中规定,对于粉质粘土之类的需加固的土体,有效加固深度要达到6.0~7.0 m,单击夯击能应达到4000kN·m,表明试夯确定的单击夯击能与规范规定是相一致的。
2.夯击遍数确定
因该场地填土的厚度较均匀,地下水位位于有效加固深度的下限,填土松散,密实度低,孔隙水不易消散,而夯后承载力要求提高的幅度较大,故按3遍考虑。
3.间歇时间
根据场内填料、夯击遍数及孔隙水的排除消散考虑每遍间歇时间为7d,强夯全部结束,进行检测的间歇时间为15d。
4.夯点布置、地基加固处理范围的确定
根据已定的夯能和遍数确定夯点布置间距为4.0m(宜据试夯结果酌情调整),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第二遍夯点插入第一遍三角形之中,第三遍满夯。
强夯加固范围应超出基础外边缘设计处理深度的1/2~1/3,该工程按6m考虑。
5.试夯效果的检验
在场区选取20m×20m有代表性地段采用2000kN·m和4000kN·m两个能级的夯击能进行试夯,夯击次数5次,夯击3遍。试夯后对其分别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试夯前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对比表
从表1可以看出,4000kN·m单击夯击能、夯击次数5次、夯击3遍对素填土的加固效果较好,能够满足设计对地基强度的要求。
五、强夯施工
1.强夯施工步骤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做好场地内降水措施,包括挖排水沟、隔震沟及井点降水处理。
(2)强夯范围测量放样。
(3)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4)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5)测出夯前锤顶点高程。
(6)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等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坑底倾斜时,应及时将坑底填平。
(7)重复步骤(6),按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8)换夯点,重复步骤(4)~(7),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9)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10)在规定的间隙时间后,按上述步骤,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较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然后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测量夯后的场地高程。
2.强夯施工注意事项
(1)夯前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障碍,要求高差不大于20cm,便于施工机械行走。施工过程中需回填土,必须在强夯界线外平整出堆放土所需的位置,便于回填土堆放。强夯机械进场前应进行检修,机具进场组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车合格后方能施工。
(2)施工前拆除管道、电缆、电杆,若因故不能拆除,应加强施工监测,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
(3)对周围的管道和构筑物采取挖隔震沟进行防护,隔震沟距构筑物或管道不小于10m。隔震沟中若有积水现象,应及时排除。可能时,隔震沟也可作为场地内的排水沟。施工中,要经常对周围的管道和构筑物的位移进行观测、记录、整理,并随时分析有无异常情况,若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为保证施工过程中水位符合规范要求,场地内应有排水措施(挖排水沟、井点降水等)。
(5)施工过程中若出橡皮土现象,须补填粗骨料(碎、块石等)再继续夯击,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并认真做好夯击击数及夯后回填量的记录,回填的碎石应有一定的级配。若夯击过程中出现夯坑内积水现象,须做记录并及时做好排水措施,严禁夯坑泡水。如果基坑底冒水量过大,把坑底土质泡烂,则回填前应把坑底软土清除干净。
(6)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夯坑下沉量过大,夯击过程中须回填土,再继续进行夯击,直至击数达到设计要求。
(7)发现夯坑周围有隆起现象,测量人员必须做好隆起位置、隆起值记录,隆起值超过20cm应停止夯击,待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六、强夯效果检验
强夯施工完毕15d后,即按规范对强夯地基进行检验,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表明,本次强夯法处理地基效果显著,满足设计要求(见表2)。
表2 强夯前后承载力、压缩模量对比表
实践表明,强夯加固法对深厚素填土地基处理效果显著,具有施工简便易行、经济适用、见效快的特点。市政道路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工业厂房和仓库用房等建筑的地基土经常会遇到深厚素填土的情况,在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强夯法是一种有效、便捷和经济的处理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中设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214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