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对医学生基层医疗择业与兴趣的影响研究

2014-02-27王德肖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全科医学生

何 颖,王德肖

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起点教育对医学生未来的择业影响较大。目前医学生大学毕业后愿意从事基层医疗工作的不多,如何能促使更多的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基层医疗工作,是目前一个难题。本研究观察到我校医学本科生经开设全科医学课程、施以全科医学教育后明显增加了他们基层医疗的正确认知及兴趣,改变了众多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去大医院的目标与意向,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09—2011年选择海南医学院07级及06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共计372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07级183名为试验组〔男86例,女97例;平均年龄为(22.7±1.3)岁〕,06级189名为对照组〔男88例,女101例;平均年龄为 (22.5±1.3)岁〕。两组学生的平均年龄、男女比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1.150、0.983)。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组 于大学第四年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共计28学时。内容包括“医学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全科医学基本原则及基本方法”“全科医学的产生基础及发展历史”等。试验组学生于课程前后进行对基层医疗的理论认知、兴趣与基层择业意愿的调查。

1.2.2 对照组 未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在大学第四年理论课结束后,进行对基层医疗的理论认知、兴趣与基层择业意愿的调查。

1.2.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两组医学本科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全科医学理论的认知、基层医疗作用、基层医疗择业意愿等共20项内容,正确答案的综合总分为52分,其中表1中所列11项为问卷中的主要调查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372份,回收有效问卷37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1 试验组学员全科医学课程后与课程前比较 除“全科医生工作难度小于专科医生”这一项在课程前后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调查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试验组课前、课后综合总分分别为 (23±9)、(28±11)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73,P=0.030)。

2.2 试验组学员课程后与对照组学员比较 试验组学员全科医学理论认知、基层医疗作用、基层医疗择业意愿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对照组综合总分为 (22±8)分,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15,P=0.003)。

3 讨论

本科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及理解,并可能影响未来职业的选择[1-3]。在校医学教育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可使医学生树立整体医学观,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认同全科医生的作用并对全科医学产生兴趣,毕业后选择全科医疗服务[4]。缺乏系统性的全科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因不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内容而无法适应全科医疗的要求,导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防-治分离现象普遍存在[5]。本研究发现,多数医学生在全科医学教育前对基层医疗缺乏认识,是医学人才不愿在基层工作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教育前68.9%的医学生认为“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35.5%的学员认为“医学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经全科医学教育,学生懂得医学的每个进步是满足人的健康需求的结果,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类的疾病谱、死因谱的变化,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治疗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医学手段不断进步,但患病人数越来越多。诸多事实使教育后学生对“医学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的认识上升为72.7%。 “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下降至38.8%。不仅如此,全科医学的人性化照顾、可及性照顾、基层医疗保健等基本理论也使学生明白基层医疗的价值与作用:对一个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终生的、可及性的健康维护,其医疗技术含量、工作难度不亚于对一个濒危患者的抢救。故而在教育前多数医学生认为全科医生技术含量低、是治小病的医生,没什么前途。而在教育后认为“全科医生技术含量小于专科医生”的学生从59.0%下降为39.9%。但是,“全科医生工作难度小于专科医生”教育前、后正确认识虽有所提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其原因认为,社会上多数人甚至医务界工作人员对全科医学认知不足,多数人认为全科医生工作难度小于专科医生,这是几百年的专科医疗的伟大成就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之故,难以扭转。故学生对这一方面的认识提高不明显,还应进一步加强教育等。由于以上这些基本理论的认知改变,使学员对基层医疗的择业意愿发生变化,“毕业后不去基层医院工作”由之前的33.9%下降到1.6%。“毕业后首选大医院工作”从70.5%下降到44.3%。“毕业后可去基层医院工作”由44.8%上升为67.2%等。与以上研究相类似的结果国内外也均有报道[5-7],如希腊、挪威、丹麦等地区来自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生经全科医学教育后选择全科医生的比例增加[8-9]。

表1 试验组课程前后及试验组课程后与对照组对基层医疗的认知、兴趣与择业意愿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understanding,interesting and choosing for primary health ca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and before the course or after the course and the matched group

总之,全科医学教育是促进医学生对社区基层医疗的兴趣与择业选择的有效途径。我国于2011年颁布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从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5+3模式培养,但目前覆盖尚低,很多医学生尚没有得到全科医学的全面教育,本研究提示如能扩展全科医学教育将可增加基层全科医生的就业率,将能逐步提高基层医疗质量。

1 刘薇薇,王媛媛.在校医学教育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需求评估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778.

2 刘娟,陈志勇.重庆市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781.

3 Mariolis A1,Mihas C,Alevizos A,et al.General Practice as a career choice among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in Greece[J] .BMC Medical Education,2007,7:15.

4 张涛,塔方欣,高艳,等.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初探[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11(9):31-33.

5 谢庆文,唐红梅,朱静芬,等.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认知状况的抽样调查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8(30):982-985.

6 谢庆文,唐红梅.在校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教育的现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0-12.

7 蒋稀,陈俊国.论我国培养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动因、障碍与途径 [J].医院管理论坛,2009,7(26):51-531.

8 Stian langeland Wesnes,Olaf Aasland,Anders Baerheim.Career choice and place of graduation among physicians in Norway[J] .Scand J Prim Health Care,2012,30(1):35 -40.

9 Roussel F,Gehanno JF,Ladner J.Do teaching faculty resources affect the choice of medical career?[J] .Med Teach,2006,28(8):734-741.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全科医学生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