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2012年1月– 2013年12月9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4-02-27苗秋丽闫荟羽张四喜宋燕青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130021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4年6期
关键词:拉莫三嗪我院

苗秋丽,闫荟羽,张四喜,宋燕青(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我院2012年1月– 2013年12月9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苗秋丽,闫荟羽,张四喜,宋燕青(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 2013年12月上报的953例ADR报告从ADR发生的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及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3例ADR报告中,男性458例(48.06%),女性495例(51.94%);ADR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51 ~ 60岁者ADR发生率最高,有192例,占20.15%;引起ADR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多,且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1.14%;ADR最常累及系统/器官为消化系统,占40.20%;一般ADR占98.22%,大多好转或治愈;新的ADR 2例;严重ADR 15例,其中11例留有后遗症,拉莫三嗪片引起死亡1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ADR与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息息相关。2012年1月– 2013年12月我院共上报不良反应953例,且均经吉林省ADR监测中心评估认定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本文对95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我院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以我院2012年1月– 2013年12月上报的953例ADR为研究对象,从ADR发生的年龄与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种类[2]、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3]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ADR发生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953例ADR报告中,男性458例(48.06%),女性495例(51.94%)。患者年龄最小者3个月,最大者95岁。发生ADR的年龄与性别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age and gender of patients in ADRs

2.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953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引发ADR病例最多,共678例(71.14%),其次为口服和静脉推注,分别为115例(12.07%)和110例(11.54%)。通过局部外用、皮内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鼻饲、腔道给药引发的ADR相对较少。

2.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

引发ADR药品种类分布详见表2。抗感染药物引发ADR最多,为350例(36.73%),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共计191例,占抗感染药物总例数的54.57%,引起ADR抗感染药物种类分布见表3。引发ADR药品居第二位的为抗肿瘤药物,共计228例(23.93%)。其中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引起ADR最多,有128例,占抗肿瘤药物总例数的56.14%,引起ADR抗肿瘤药物种类分布见表4。

表2 引发ADR药品种类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drug types in ADRs

表3 引起ADR抗感染药物种类分布Tab 3 Distribution of anti-infectious drugs in ADRs

表4 引起ADR抗肿瘤药物种类分布Tab 4 Distribution of anti-cancer drugs in ADRs

2.4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ADR累及系统/器官中,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肝损伤等。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皮炎、皮肤刺痛。详见表5。

表5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Tab 5 Organs or systems involved in ADRs and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2.5 ADR报告类型及转归

953例ADR报告中,一般ADR 936例(98.22%);新的ADR 2例(0.21%);严重ADR 15例(1.57%),涉及7个药品品种,941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11例留有后遗症,1例死亡。引发严重ADR的相关药品、临床表现及转归见表6。

表6 引发严重ADR相关药品、临床表现及转归Tab 6 Related drug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outcome of severe ADRs

3 讨论

3.1 性别及年龄对ADR的影响

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 2013年12月上报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DR发生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ADR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由于老年及儿童患者与正常成人体内代谢能力、血浆与药物的结合能力以及机体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从而导致ADR的概率不同[4]。因此,老年及儿童患者用药,应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确保用药的安全性,以降低ADR发生率。

3.2 给药途径对ADR的影响

最易引发ADR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可能由于静脉用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因此更易导致ADR;口服及其他给药途径ADR发生率相对较低,可见临床上选择给药途径与ADR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临床操作规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适宜的给药途径[5]。

3.3 涉及的药品种类及品种分析

引发ADR药品中,以抗感染及抗肿瘤药物居多。头孢菌素类由于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有效,且耐酶、低毒,是临床选用最多的抗感染药物。喹诺酮类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易耐药,不需做皮试等特点,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抗感染药物所致ADR与药物临床使用频率密切相关,因此医院必须加强抗感染药物管理,要求临床医生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6],杜绝无指征应用抗感染药物,减少ADR发生。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均为细胞毒性药物,且治疗窗窄,治疗过程中药代学和药效学很小的改变就会产生严重的临床结果[7]。另外,肿瘤患者经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联合用药,这也进一步增加了ADR的发生概率。发生ADR最多的抗肿瘤药物为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顺铂,其最严重不良反应为不可逆的肾功能障碍,严重时肾小管坏死导致无尿和尿毒症;消化系统: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常在给药后1 ~ 6 h内发生;造血系统:表现为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一般与用药剂量有关,骨髓抑制一般在3周左右达高峰。另外,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紫杉醇ADR发生率也较高,这是由于紫杉醇的溶媒聚氧乙基蓖麻油输入人体后,易导致组胺释放,引起过敏反应。虽然临床上在输注紫杉醇前会进行预处理,但仍会出现过敏反应,所以使用时仍需密切监测患者情况。

3.4 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ADR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消化系统,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可能是这些系统/器官的ADR较易识别,不易漏报。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为抗肿瘤药物,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肝损伤等,临床通常给予患者保肝、保胃、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引起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的药物大部分为头孢菌素、青霉素等一些抗感染类药物,轻微ADR在停药一段时间后,症状均会自行消失。一些较重的症状,可适当用药治疗。

3.5 严重ADR分析

一般ADR可以预测和控制,但严重ADR可造成机体重度损害[8]。我院收集的不良反应中严重ADR有15例,其中卡马西平片、奥卡西平口服液、替吉奥胶囊引起皮肤黏膜严重损害,同时出现血象异常,11例留有后遗症包括:甲氨蝶呤注射液引起面部痤疮1例,严重脱发2例;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内膜息肉1例。他莫昔芬是一种非甾体类复合物,具有激动和拮抗雌激素的双重作用,是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根据乳腺癌患者的激素水平,他莫昔芬会导致患者子宫内膜发生不同的形态学变化,包括子宫内膜增生、息肉形成、子宫内膜萎缩、间质蜕膜化及子宫内膜癌等,因此,应用他莫昔芬时要严格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替吉奥胶囊导致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色素沉着2例,其中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起初表现为轻度皮炎,由于停药不及时,很快发展为表皮坏死松解症,皮肤大面积破溃坏死,经过10余天治疗,慢慢恢复,但留下疤痕。因此在应用替吉奥胶囊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改变状况,一旦出现过敏迹象,要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注射用硼替佐米引起恶心、腹泻、眩晕,手脚麻木伴烧灼感4例,硼替佐米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可逆性蛋白酶体抑制剂,应用后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达50%,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其周围神经毒性可能与其抗血管生成、增强神经末梢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以及破坏神经细胞轴突内正常蛋白的转运有关。目前有临床数据显示,阿米福汀对硼替佐米引起的毒副反应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9]。

拉莫三嗪片引起严重ADR导致患者死亡1例,患者在家中口服拉莫三嗪片,3 d后双下肢出现红斑,自行口服脱敏药物,症状略好转,后继续服用拉莫三嗪,2 d后双下肢再次出现红斑、水疱,继而水疱破溃、结痂、脱屑,并迅速累及全身,同时口腔黏膜破溃并伴发热。入我院皮肤科后,询问病史,考虑为对拉莫三嗪过敏所致,给予抗过敏、抗感染、抗炎、调节免疫及对症支持治疗。入院2 d后患者出现神志不清,转入神经内科NCU。入院第4天上午患者前胸、腋下、颈部及外耳道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全院会诊后考虑存在低血容量休克及感染性休克,给予补液抗休克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7天出现呼吸浅快,面色发白,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病情危重,于当日死亡。拉莫三嗪属于苯三嗪类抗癫痫药物,为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减少钠离子内流稳定神经细胞膜,抑制谷氨酸(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而发挥治疗作用。拉莫三嗪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共济失调和皮疹;其中皮疹发生率5% ~ 10%,多为轻度,但严重致命性皮疹偶有发生。该患者除剥脱性皮炎外,还出现了感染症状,考虑可能为高敏体质。拉莫三嗪作为抗癫痫治疗的首选药品广泛应用于一线单药治疗,对于其严重皮肤反应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我院ADR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患者自身体质、给药途径以及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密切相关,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

[1]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2011]81号.

[2]秦明明,陈奕,杨玲,等.某部队医院157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6):595-597.

[3]闫荟羽,孙智辉,王继萍,等.我院15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14):1310-1312.

[4]许江涛,蔡昭和.48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0):941-944.

[5]谢华,张桂林,王荣,等.2012年我院6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4):224-227.

[6]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7]王晓辉,吴斌,赵东,等.肺癌化疗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18):1708-1711.

[8]廖慧.我院2006 – 2010年7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46):4400-4402.

[9]张迎春,郑智茵,陈均法,等.阿米福汀预防硼替佐米毒副作用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4):407-409.

Analysis on 953 ADR reports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MIAO Qiu-li, YAN Hui-yu, ZHANG Si-xi, SONG Yan-q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 and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occurred in our hospital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medication in clinic.Methods:A total of 953 ADR reports were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The reports were classi fi 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respect of the age and gender distribution of the patients,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the category of drugs, organs or systems involved in ADRs and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ypes and outcomes of ADRs, etc.Results:Among the 953 ADR cases, 458 cases (48.06%) were male and 495 cases (51.94%) were female. Totally 192 patients (20.15%) were 51 – 60 years old. Most of the ADRs were induced by anti-infective drugs (mainly in cephalosporins), and follwed by antitumor drugs; the main administration route was intravenous drip, accounting for 71.14%; most of ADRs commonly involved in digestive system, accounting for 40.20%. Moderate ADRs accounted for 98.22%, most of them were improved or cured. There were 2 new ADRs and 15 serious ADRs, including 11 cases of sequela, 1 case of lamotrigine-related death.Conclusion: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AD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to reduce or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R, and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 Analysis

R969.3

A

1672 – 8157(2014)06 – 0372 – 04

2014-07-08

2014-09-26)

宋燕青,女,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E-mail:yaojikejdyy@163.com

苗秋丽,女,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E-mail:miaoql365@163.com

猜你喜欢

拉莫三嗪我院
蓝色的海豚岛(四)
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 IV )蓝色的海豚岛(四)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拉莫三嗪在中国人群中治疗双相抑郁时预防转躁的Meta分析
小象柚子长大了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三嗪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微波辅助水蒸汽结合上浮溶剂固化法快速萃取谷物中三嗪类除草剂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