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验小学校长的领导能力
2014-02-26汪振德
汪振德
江苏省泗洪县界集实验小学成立于1938年,有7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地处成子湖畔,从建校之初的几间茅舍,几名教员,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占地面积2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168平方米,拥有44个教学班、160余名教职工、近2800名在校生的农村省级实验小学。界集实验小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因其高起点、大投入的校园硬件建设、严谨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相对突出的教学成绩而享誉全市(原江苏省淮阴市),曾被誉为“苏北教育的一枝花”。在其近10年的发展进程中,更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要求,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学生数持续增加和江苏省教育现代化标准验收要求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全镇有近95%的小学生集中在中心校食宿、上课。作为一所农村实验小学的校长,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仅要继续秉持实验小学“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办学要求,还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验、辐射和示范周边乡镇校的作用与能力。藉此,在领导农村实验小学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校长就要对引发的学校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进行相应的变革,并且还要迎接来自校内外各个领域的挑战,对校长的领导方法和综合素质也将带来新的考验。这就迫切要求校长要全面提高自身的领导力,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扩大自我的眼界和胸怀,改进领导方法。虽然农村实验小学管理的地域小,管理幅度小,但是管理的内容复杂。不仅要进行师资队伍提升、专业素养打造、学校文化建设等,甚至还要进行校园安全管理、资金的运筹和校舍的规划建设等工作。因此,身为校长要树立“安全与质量同行,本色和特色共进”的办学观念,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那么,新时期农村实验小学建设背景下的校长应该具有怎样的能力和素质呢?
第一,要具有领导学校保持正确发展方向、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从现行的教育现实状况来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在各级政府考核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家长对于就近入学的渴望值不断提高以及教师对于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的疑问等校内外各种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在,这就要求校长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理性地妥善处理好学校与社会、家长、政府、企业以及校内的各种复杂关系,保证学校在政策和制度的监管下良性运行。
第二、要具有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和能力。校长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更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校园文化设计建设的设计者和把关者,这就要求校长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专业领导能力,特别是在评价标准的创设、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课程的制定、地方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要具有多视野和准确的应急处理能力。由于新一轮的教育布局调整,农村实验小学的办学规模不断加大,“校安工程”建设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加之“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考评标准愈加完善和增多,学生上下学接送的路途逐渐加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等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的可能性也日益增大,校长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调研,注意舆情分析,善于总结校内外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密切关注,明确责任。在此基础上,学校的科学、健康、有序的发展必然要求校长多视角、多维度地观察师生的教育教学问题,全面协调地处理好校长与领导班子成员、教干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政府部门、兄弟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等各级各类关系。校长要具备六种视野:社会变革视野、文化视野、教育结构视野、基础教育视野、生态学视野和社会政策视野。
第四,要能高瞻远瞩、预测未来。虽然区位在农村,但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校长要站得高、看得远,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才能运筹帷幄,真正实现“百年树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素质的基础性和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要从实践中认真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史和本校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办学模式上,大胆借鉴吸收新的积极成果,并结合地域实情做出符合农村学校发展实际的新的概括;要善于从当前教育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紧抓机遇,创造发展条件,积极应对困难和阻碍,即把学校的常规管理建设和特色错位发展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在安全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和进行战略谋划的水平和能力。
第五,要具有实现创造性的思想方法转型的能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校管理亦是如此。作为一名农村实验小学的校长,要在掌握和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学会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具有实现创新性思维和思想方法的能力,才能使学校工作既立足于农情,扎根农村,紧贴农民,育好农儿,但又不狭隘于所谓的“小农”意识,抑或仅仅着眼于当前,只顾“埋头拉车”,忘却了“抬头看路”。首先,校长要时刻注重理论知识的吸取,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仅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教育的发展也影响深远,意义巨大。要适应这一变化,校长要不断学习,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发展趋势,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能力,有战略性的远见卓识和高质量的决策水平。其次,校长要熟悉市场经济知识和教育内在的运作规律,并能融会贯通,付诸于教育教学的管理和实践。学会建立与运用优胜劣汰的机制,强化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的内部建设,特别是在高质量的教学前提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富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学校品牌,进而建立起适应教育内在规律的办学机制和管理机制,并建设好一支与实施素质教育及完全胜任教育现代化要求相配套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培养出高素质的健康快乐富有活力的“五好”小公民。最后,校长应当勇于探索和实践。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
第六,要具有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渐进性改革与长远性发展相结合的能力。时下,校长自主办学的个性和能力已经严重退化与衰减,千校一面的现象已然成为普遍,尤为值得警惕的是,实验小学的“实验”功能在功利的环境中绝大多数学校已荡然无存。如何重拾和焕发“实验小学”的精神和风采,必将是身肩校长之任者的工作重点与核心,在“伤不起”的教育现状下,科学合理地规划学校近期和长期目标建设,权衡好学校的一般工作和重点工作,并能使之被上级重视,教师支持,学生受益是考验和考量一个校长科学发展能力的具体体现。那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是校长首先要具有的相当重要的战略理念和领导方式。在工作中,校长要学会扬长避短,集思广益,真正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积极提高教学质量看似矛盾的两个有机体和谐地融合起来。同时,校长要有渐进性改革与长远性发展相结合的能力。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是一个慢的过程。但是学校的工作着力点千头万绪,决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慢,工作进程过慢,工作一定没有动力,学校死气沉沉没有朝气,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创新力;反之,工作进程过快,教职员工的职业倦怠、怨气、不满、不幸福感就会迅速滋长,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障碍。因此校长应该准确把握时机,张弛有度,积极引导、正确激励,用制度和机制确保学校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泗洪县界集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