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
2014-02-26杨芳志
杨芳志
安徽省枞阳县项铺初中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学生1300余人,教职工70余人,随着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学校基本建设和硬件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学校的“软件”水平却难以令人满意,在年复一年的单调枯燥的常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明显增强,教师专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教育教学质量陷入了发展的“高原期”。如何激发教师教学工作的热情,让教师体验教育工作幸福,整体提高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已成为学校工作中首要破解的难题。2011年春,学校开始了破冰之旅,向全体教师发出了“立足岗位、促进学校发展,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的倡议,走上了农村初中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自主探索之路。
一、明确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首先,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符合育名师创名校的学校发展要求
“育名师创名校”已成为当今学校发展的共识,其要义在于学校要通过创建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其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名师是教师队伍中的带头人、促进者。从教师的个人发展来看,追求事业的成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成为名师也是教师个人的希望。所以,“育名师创名校”,能达到学校集体与教师个人双赢的理想结果。校本小课题研究就是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这就是我们当前校本小课题研究的主要宗旨。
2.符合新课程改革中的理念更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新时期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新课程改革多年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没有落实“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纲要》语)的要求,正如俗话所说“穿新鞋走老路”,这种惯性与怪圈必须要打破,如何打破?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新的理念、尝试新的做法,走出一条符合当代教育要求、适合校情的新路子。这就是我们校本小课题研究的具体任务。
3.符合学校当前中心工作任务的要求
学校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是每项教育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是这个根本任务的落实者,所以抓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是我们学校的一贯主旨。当前我们学校的基本建设已有了一定的水平,学校对软件建设方面有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经费加以保证,也是我们学校发展自身的“软实力”的最佳时期,学校总体工作可以转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来,学校所有教学人员应该心无旁骛、专心教研,促使自身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学校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可以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这是我们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初衷。
其次,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个人有效开展当前工作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小课题研究更易与日常工作实践结合。有句话说得好:“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校本小课题研究的本意就是立足学校、学生和我们教师的现实情况,选择起点较低、涵盖面较小的工作内容,开展自己的研究,所以这是面对教师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发生在学校、学生当中的事件进行的研究,既不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又能增强对本职工作的兴趣。我校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人人有课题、处处是课题”的全面研究状态,自2011年春发动了全校教师参与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以来,共设立了18个课题,其中学校管理类1个、学生管理类4个、学科教学类13个,都是我校教师自行确立的,大部分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属一线教师的原生态研究;学校提出基本要求:只要是原创的,是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的思考,一般都能够通过,所以教师没有很大的压力,也不需要造假。
2.小课题研究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既然是课题研究,不论大小,都有一个选题、观察、分析、论证、结论的过程,在过程中要去观察、阅读、思考、梳理、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眼光会更敏锐、思维会更清晰、观念会变化、方式会创新,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质变,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会不断提高,也就达到了专业成长的目的。
3.为下一步申报更高一级的课题研究打好基础。校本小课题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层次不高、起点也低,只要教师能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不断追求精致,以小成积大成,教师的研究层次就会越来越高,自我要求也会越来越严,这也就为下一步申报更高一级的课题研究奠定了人力基础,学校会因此成为教育科研的基地,就会获得上级教研部门的不断支持和帮助,彻底改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原平台”状态。
二、探索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模式
为搞好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我校在实践层面上作了一些探索,力求建立符合我校实际的操作模式。主要做法如下:
1.全面动员。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两个组织,加强领导和指导,以求在参与管理的同时增加教研意识和管理能力,确保活动正常进行;通过不同会议的宣传发动,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要求全员参与。我校现有85人次参加了本次小课题研究活动,基本做到全员参与、涵盖所有学科。
2.拟订方案。制订了两个方案和一个意见,两个方案分别为《项铺初中小课题研究方案(试行)》和《项铺初中“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促进方案》,一个意见是《立足岗位,促进学校发展的小课题研究指导意见》,通过这些方案向广大参与教师明确活动的程序和要求、研究的范围和学校的各种支持形式。
3.专家引领。主要是请进来与走出去,与专家面对面、与成功者面对面的交流,每学期外请教育理论、课题研究实践方面的专家来校作一次报告,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组长到开展此类活动较好的学校观摩学习。2011年,两次邀请县教研室教师来我校作指导,参加我校的开题会议,并组织课题组长到安庆十六中进行观摩学习。另外,我校全面开通互联网络,加强了学校网站、图书室和期刊阅览室的建设和开放工作,便于教师阅读文本,能与专家作精神对话,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endprint
4.过程管理。一是做好开题会议,通过典型示范、专家点评指导和培训,营造氛围,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全面培训参与教师;二是过程展示,在研究过程中,将一些做得比较好的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加以展示,让各课题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结题验收,根据学校研究方案规定时间要求,收集完善结题材料,送交县教研室审阅,并组织校内学科骨干教师和县教研室教研员一起对已结题的课题进行评审、确定奖项。通过这些环节活动开展,规范整体研究行为,提高参与教师的研究水平;为确保小课题研究落实到位,我校将课题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的范围,加以督促检查。
5.奖励促进。学校制订了《项铺初中“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促进方案》,采用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予以促进。在精神鼓励方面,主要是对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提供考察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对研究有成果的课题组颁发奖证,纳入到职称晋升和评优的加分范围,并优先支持获奖组申报更高层次的课题;在物质奖励方面,对结题的课题进行分类评奖,并给予一定金额标准的物质奖励,对参与阶段性成果展示的课题组给予一定活动经费的奖励,对在正式教育教学类的刊物上发表的课题研究论文,给予稿酬翻倍的奖励;但所有经费补助都必须是在课题顺利结题之后才能享受。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奖励办法,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到小课题研究中来,这些奖励使参与研究人员感到了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体验到研究成功的愉悦。
通过这些管理办法,我校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课题顺利结题,得到了县教研室认可,也鼓舞了我校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士气。已结题的课题组,正在积极地申报下一轮的校本小课题和县、市级课题,校本小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三、进一步明确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要求
通过对阶段性的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反思,要提高校本小课题的研究质量,必须对参与人员进一步明确相关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要有科学的态度。提高对课题研究的意义认识,端正研究态度,确保其科学性。一是真实,要按照研究的方案去做,用真实的案例和数据来分析论证、结题;二是规范,虽然是小课题研究,但也要规范的操作,如,研究的程序设计、过程中的调查与实验都要符合规范要求;三是精炼,对研究中所取得的材料,要有一个思考与梳理的过程,向外展示有价值的成果,所有的研究成果不应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加工和提炼的过程。
2.坚持“立足校本”的原则。校本小课题研究是立足于学校现实状况、教与学实际情况,不贪大求洋,力求实效,要对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成长有利。校本小课题研究的不仅仅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还可以向学校管理方面延伸,如,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也可以课题的形式加以研究,更好地促进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改革和提高。
3.力求做到小中见大。首先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求在研究中,以系统的教育思考,确定研究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是教学活动的关注点和关键点,是教育教学思想和方式改变的突破口,要求我们将小课题研究放到大的教育理论和时代背景中去;其次要在小的研究中反映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依据,在选题之始和在结题论文中能反映出来。要达到小中见大的要求,关键是每一个研究者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校本小课题研究,再次地系统和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中的案例、行动来对理论的实践验证和经验的升华。学、思、行是达到这个要求的有效方法。
4.争取研有所成。有头有尾,有行动就要有收获,在研究之始要认真谋划,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过程中坚持不懈,不因困难和挫折而半途而废,做课题研究肯定会遇到困难,太容易的事往往没有价值,在结题时要认真打磨研究的结果,对研究成果要不断完善,并积极地向外投稿、参与论文评选活动,力求得到更高层次的认可。
5.要使研究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校本小课题研究是在小范围内、低水平上进行的,在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后,就不能再停下来,应努力地朝着不断提高我们教师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的方向前行,达到“育名师、创名校”的目标。使我们广大教师都能以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教学中的每个事件,从个别的现象中领悟教育本质和规律,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学工作的常态。
(作者单位:安徽枞阳县项铺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