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功利化学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14-02-26张守龙徐生
张守龙+徐生
功利主义是近代资本主义的一种主要意识形态,边沁和密尔是这种思想的主要代表。概括来说,其核心思想有三个方面:(1)后果论,即人们的行为是否“善”,完全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是否能带给人快乐。(2)苦乐主宰论,即人都是在趋乐避苦的计算中决定自己的行为的。(3)最大幸福论,即应当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不过,边沁和密尔的幸福观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边沁认为幸福的感觉只有量的区别,而没有质的不同,所以儿童图钉游戏所产生的简单快乐与成人吟风弄月的复杂快乐是同质的。因此,他提出可以对苦乐进行量化计算,从而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而密尔认为幸福不仅有量的区别,也有质的不同。他把快乐按照质的不同分为两类,即肉体或物质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追求后者比前者要高尚得多。因而他指出:“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1]他还强烈批判那种把“功利”完全等同于“个人利益”的观点,认为个人幸福只有与他人、与社会利益合作,才能走向真正彻底的“人类福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试教育的盛行,特别是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逐渐增强的影响,大学生功利化学习的思想越来越严重。而且他们似乎更欣赏边沁的功利思想,学习中表现出直接的个人物质利益计算的倾向。
一大学生功利化学习的表现及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1大学生功利化学习的主要表现
首先,学习目的功利化。“根据近年公布的各种调查报告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或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或‘为个人成才成功、‘为出国方便而读书的大学生已超过60%,而‘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读书的大学生则由80年代初的70%下降到30%左右。”[2]其次,学习内容功利化。当代大学生重实用知识、轻理论知识,重专业性技能、轻知识体系的倾向日益明显。他们把大学课程简单地分为“有用”和“无用”两大类。“如果课程是社会实用性强的,则铆足了劲学;相反,如果是没有实际利用价值的、不能立竿见影的课程,则抛掷脑后。”[3]第三,学习方法功利化。为了能尽快地获取各种所谓有用的资格证书,或获取高分数、高学历,很多大学生走捷径,舍弃对教材的阅读和知识体系的掌握,直接看各种辅导资料以获得结论性的知识。
2大学生功利化学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首先,轻视思政课的教育目标。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但学生认为这种教育目标“很虚”,不能直接为他们带来物质利益,所以采取轻视的态度。其次,不认同思政教学内容。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多数是对世界、国家、社会等宏大问题的解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缺少丰富生动的具体素材,而且都是绝对正确的,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倾听、理解和接受,以致学生把思政教学等同于政治宣传,认为这些内容与其职业技能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似乎在其将来的求职、创业中也没有什么作用,因而不认同这些教学内容。第三,不喜欢思政课教学方法。当代大学生不喜欢教师按照思政课的理论体系进行教学,为了考试的需要,喜欢教师进行功利性的教学,即割裂理论体系而强化知识点的考练。上述情况导致大学生在上思政课时逃课现象较为严重,即使用点名等方法让学生呆在课堂,很多学生也不认真听课,存在着大量“隐形逃课”现象。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大学生功利化学习的利用与引导
“任何个人如果不是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盛行具有必然性。大学生为了寻求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功利化地学习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如果简单地把功利化学习当做消极的东西加以拒绝、批判,其实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思政课教学中善于利用和引导大学生的功利化学习思想,让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1利用密尔功利思想中的合理观点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服务
密尔主张行为者应当把自己的幸福与他人的幸福平等地看待,不能以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利益。他甚至推崇自我牺牲精神,把这种精神称为人类最高的美德。他还认为:通过接受教育可以形成有助于社会进步的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会追求比物质快乐层次更高的精神快乐。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人文学科等凡是涉及到人类智力、道德和美学经验的学科都应当成为学习内容。他强调:“没有同时包括文学和科学的教育是不能称之为教育的。”[5]显然,密尔的这些观点,有利于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有利于思政课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改变大学生只重视实用技术的学习而轻视人文素养修炼的学习倾向。
2论证思政课对大学生成才成功的重大意义
“成才成功”是大学生迫切追求的目标。但是“成才成功”需先“成人”,成为一个“好人”。这个“好人”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创新精神,从而能够妥善处理人生矛盾和人生课题,正确把握个人、集体和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科学判断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而思政课就是让大学生“成人”的课程,是帮助学生形成上述“好人”品质的课程,因此对他们的“成才成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学生认同了这种道理,就会在功利化学习思想指导下,重视思政课,努力学习思政课。
(1)对大学生成才成功具有导向作用
首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大学生在当代的中国要想成才成功,首要的就是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即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要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念,要有跟着共产党走的政治信心,要有了解和认同党的基本理论的政治态度,要有“辨别真伪”、自觉抵制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图谋的政治免疫力。但大学生的政治方向不可能自发形成,而是需要通过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逐渐形成并最终得以确立的。endprint
其次,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成功目标。当代大学生有攻读专业知识的决心和强烈的立志成才欲望,这是好事。但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成才成功,一心追求个人实惠,必然使自己的利益与他人、社会的利益相冲突,在实现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必然会遭受他人和社会的反对,那么所谓的成功也就是一种幻想。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把个人的利益融入他人、社会和国家、民族的利益之中,使他们的利益追求既符合自身需要的实际,又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由此,为他们的成才成功开辟广阔的天地。
(2)对大学生成才成功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提供动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会让大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现广阔存在的用武之地和层出不穷的机遇;同时也会矫正各种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坚定他们建功立业的信心。其结果必然会大大激发大学生成才成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其次,提供强大的非智力因素的支持。“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是指那些除了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主要由情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六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6]任何人的成才成功,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活动的综合表现,二者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因此,大学生要想成才成功,除了要具备较强的认知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之外,更要具备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道德法律素养,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求知欲、顽强的意志品质、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然会促进大学生形成上述非智力因素,从而使大学生成才成功具备充分条件。
第三,提供人文素养的支持。古今中外凡是成才成功的人都是其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发展、和谐结合的结果。那种重智轻德、重理轻文的教育和学习,必然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不高,阻碍其成才成功。而思政课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多个人文学科,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综合型课程。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对之简单的批判、拒斥,而应该积极研究、因势利导,使大学生学习功利化的思想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服务。不过,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显薄弱,还需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约翰·密尔.功利主义[M].徐大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0).
[2]张林英.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75-78.
[3]汪怀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及原因分析[ J] .中国青年研究, 2009(9) :102-10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86.
[5]F·W·Garforth. John Stuart Mills Theory of Education[M]. London :Martin Robison & Company. Ltd,1979:204.
[6]吴边.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 (4):57-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