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要讲艺术和策略
2014-02-26董旭午
董旭午
2011年6月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正疾走在去学校的路上。突然,手机一阵震动,打开一看———又是肖伟(化名)的短信:“敬爱的董老师,一晃您离开四川三年了。我们真的都很想你啊!在江苏那边饮食可习惯了?生活可习惯了?老师,您永远是我的人生航标———无论做学问还是做人。每当我困惑、怠惰时,我就会想到您,想到咱们在一起的日子!每年都选择这个日子给您发去问候,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我认为您永远都是我的导师和父亲!”
读着肖伟的短信,又一次落泪了,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尽管泪眼模糊,但画面却很是清晰:
新学期开学了,肖伟没有来报到———班主任转达家长的话,说孩子得病了,刚住院,得半个月之后才能上学。都上高二了,课程很紧的,半个月要拉下不少课的,开学初的摸底考试可该怎么办?我心里嘀咕着。
两周后,肖伟果然上学来了。我为他病好了而欢喜,但也为他学期初的摸底考试成绩而担忧。让他参加考试吧?那么多生字生词、背诵、翻译等来自课本的“死东西”他根本就没有学到,成绩肯定会一塌糊涂;不让他参加考试吧?又怕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落下个不尊重学生的骂名。他若真的考得成绩很不好呢,对他也会是一种打击,对班级语文平均分也一定很不利,还不如不让他参加这次考试。而不让他参加考试,我又真的不好直接说出口,一次性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事后没啥“后遗症”倒也无妨,倘若再发生强烈的“次生性”伤害,害得他从此一蹶不振,那可就成了缺德无量的大坏事了。我整天纠结着这件事,真的很难受也很烦闷。但问题总得有个解啊,于是,我决定先找肖伟来谈谈心。
我约肖伟晚自习时到我办公室来,肖伟如约而来。寒暄几句后,我问道:“你打算参加摸底考试吗?”他答道:“想,但又担心考不好。”我再问:“如果老师考虑到你的担心,不让你参加考试呢?”肖伟默不作声,不意间眼里流露出几丝的不甘心。我又问:“那你愿意试一试吗?”他点了点头,“不过,老师可不要嫌我分数考得太低啊。”“你自己就不怕分数考得低吗?”我追问道。“我这次考得低,并不意味着我下次还考得低啊。老师您可就不一样了。”“我怎么不一样呢?”我非常感兴趣地继续追问。“我考得分数低,会拉整个班级后腿的,会影响您的声誉的,甚至还会影响到您的工资的。”肖伟还没说完,我眼圈热起来了,心里更热了。“好吧,那咱俩就一起来想个两全齐美的好办法。”我兴奋地说道。肖伟同学点头:“老师,我只在考场上做做卷子,不交卷可以不可以?”“那样,你甘心吗?”“没什么不甘心的,我只是想上场感受一下,也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到底怎么样,不一定非要个分数。我想,这就两全其美了。”听着肖伟的话,我心里更热了。“孩子,谢谢你对老师的理解。不过,你可以把试卷交给我,由我单独来给你判,你的成绩也只有我们俩才知道,好吗?”肖伟一个劲儿地点头,眼里分明闪着泪花。心头多日的纠结一下子消解了,我心里又是一阵热浪来袭,仿佛真的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考试成绩我评出来了。肖伟的分数远没有我当初想象的那么低,还超了班级平均分2.3分呢。为此,肖伟还特地跑到我的办公室来向我道谢,感谢我巧妙地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这之后,我常常回想这件事:假如我不首先想到尊重,没有找肖伟同学谈心,假如我不用心倾听他的诉说,假如我们师生俩没有找到那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肖伟真的会考得那么好吗?这之后,肖伟越发上进了,考试的名次也一次次靠前。高考成绩公布,肖伟的高考成绩远远高出了重点大学的录取线,考取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这类高校该是十拿九稳,但他却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我问他这样报考的理由,他的回答令我很惊讶:“老师,您不是说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的问题才是中国最现实、最大的问题吗?我报考农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就是要像袁隆平先生那样,为中国人解决好这个最现实、最大的问题。”没曾想,自己讲作文课时旁引的一句话,竟会对一个孩子起这么大的作用。现在,肖伟已经在读博了,学的还是农学与生物技术专业,看来,他还真的是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生了。
现在,我还常会想到这个问题:尊重学生怎能不讲究艺术和策略呢?每每想起这个问题,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另一件事:
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教两个班语文课,同时做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记得当时是在高三年段,班上有两个同学有谈恋爱的苗头,其中的男同学还是班级考大学的重点苗子,这下可难坏了我。我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他们也没有好办法,只是反复强调不能放任自流,又不可操之过急,“棒打鸳鸯”,既要尊重学生,还要能够解决问题。这话是很有道理,但说着容易,真的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一时真还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于是我就悄悄地分别找那位男同学和那位女同学谈话。结果可想而知,两个人只承认性格比较相投,走得近了点儿,别的啥也没有。
又过了一段时间,眼看都快进五月份了,高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那些年高考时间是每年的7月7日)天儿渐渐转暖了,他俩的情感似乎也在偷偷地升温。看到这一切,我更是着急。不能眼看着他们在耽误学习,不能在班上公开化处理,不能同时把俩人人叫到一起来批评,甚至班会上不点名地批评也不能,我可怎么办啊?这时,我想到了这两个同学的家长———于是我分别来到他们的家进行家访,嘱咐家长一定要讲究劝阻策略和艺术。做好了这些之后,我真的如释重负。我认为,自己既对家长负责,又尊重了学生,没有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丢面子。可哪知道,家长嘴上答应我要“文明从事”,可他们心里却比我还着急,沟通不畅,竟对孩子“严加管教”,“大动干戈”,结果导致两个孩子一起失踪。(两天后才在同学家里找到)这下子可倒好,想不让全班同学知道都做不到了,想尊重学生本人也谈不上了。后来,那位男同学高考还是考取了重点大学,但比预期的目标要差些;女同学则第二年考上了专科学校。学生们告诉我,其实大家都晓得他俩的事,只有老师您自己还觉着挺神秘的。不过,老师您没有在班级公开处理他俩的事,这样做是对的,我们都感受到了您对学生的尊重。只是您万不该对他们的家长讲,因为父母会往往认为自己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哪还会考虑到什么尊重。
现在,这两位同学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也都有了已经上高中的儿女,也都正面临着自己父母当年的问题。见到我时,他们都非常诚恳地对我说:“尊重人还真得讲点儿艺术和策略啊。老师,当年可让您费心了。”我听在耳里,暖在心头,暗自庆幸:“唉,好在没有出现太严重的后果。”不过还是忍不住要想,假如当初我把“尊重”进行到底,再耐心、细致和深入一些,再多想些策略和方法,艺术地把工作做得更到位、合理一些,也许这两个学生的一生就真的就会是另一番更好的景象。尽管他们现在已经理解了老师和家长当初的做法,但这种理解所付出的代价真的是太沉重了。
对于肖伟,假如我当初不是努力选择最佳策略,而是简单地不让他参加那次考试,很可能也会使肖伟的人生变成另一番不太理想的景象的。常言道:教育无小事,育人是大事,这话真有道理啊。育人的关键在于“育”,也就是尽可能给他们创设最佳的发育和成长的条件和环境,而这些条件和环境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应则是第一位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引自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这话绝对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这个尊重是必须讲究艺术和策略的,且一定要切合特定学生和特殊情况。为此,教师一定要真正耐心、平等地听进学生的心声,要自然无痕地深入对接他们的心灵,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更要自觉回归孩子那美好、纯正的心灵世界。现在想来,我当初的纠结还是源于自己私心较重,还是放不下个人的那点儿声誉和得失,这是极不应该的。
当前,在整个社会价值取向过于单一的大气候的制约下,一些学校已经把实用化、功利化的应试教育搞到了极致,学生的人格、人品、尊严、声誉等统统都仅仅等同了分数。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分数低的就是差学生。“好学生”可以一俊遮百丑,其他方面再差也是优等生;“差学生”几乎就没有什么人格、人品和尊严等,其他方面再好也是气短心虚的,在人前根本就说不起话。为此,我必须得提醒大家,“肖伟的故事”仍时时刻刻地在我们的周围发生着。对此,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高度关注,深刻反思并扎实做起。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