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4-02-26王杨敏
王杨敏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迅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更加有效地感知语文魅力奠定牢固基础,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积极构造情境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1.仔细选择语言,让学生感悟语文阅读的情境
语文是一门多姿多彩的课程,语言是构成语文的基本单位,汉字巨大的语言魅力使得古往今来诸多的文学大亨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汉字的魅力不仅仅对于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初步接触语文知识的学生中,语言也是一种门槛十分低的教学形式,每个人都会使用语言,小学阅读同样将汉语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进行古诗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骆宾王在孩提时期的代表作品《鹅》教学的时候,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门槛,可以用现代的语言进行描述:“一群十分可爱的大白鹅,在河里相互游戏,唱歌的时候它们会弯着脖子,雪白的羽毛在碧绿的河面上显得像雪花一样干净,红红的脚掌前后拨动,让它们在河中自由地来往,它们尽情地享受着河里的时光,荷花、荷叶由于它们的参与,摇动着向往来的人招手示意,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现象。”学生听完这样的讲述,深深地被这一幅自然界生机盎然的画面所吸引,仿佛沉浸在这一幅妙趣天成的画面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2.利用多媒体,对语文阅读情境进行再现
多媒体的出现为广大语文教师形象地展示出语文教学内容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技术支持。众所周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想要让他们了解抽象文字所反映的内容,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有了多媒体,教师就可以很快地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快速地感悟教学内容。例如,在一篇语文阅读中,作者讲的是爸妈带领着自己参观北京大学的感悟,很多学生是没有见过北大的,此时教师利用网络搜集的资料,可以形象地向学生们展示出北大的魅力,让他们心向往之,直观感受到百年学府的魅力。
3.小组合作,提高学习兴趣和审美观
使用语言重现情景以及运用多媒体展示方法,固然能够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到阅读文章中的勃勃生机,然而这毕竟与学生本人体验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要全面地提升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师最有效的手段还是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课文情景中,此时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就成为最有效的手段。例如,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倾听、朗诵诗歌、优美的课文,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乐魅力,体会到语言文字所具备的独特的审美效果,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和谐性与韵律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感悟文字的魅力,启发学生审美情感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会认识多种多样的汉字,更能够在接触语文课文的时候,感悟到文字背后所具有的韵律美、深刻哲理等富有魅力的东西。文字的魅力不仅仅要用心理解,更可以在阅读中得到体现。汉字讲究三美,在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大声地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汉语中文字朗朗上口的魅力,这一点尤其在古诗词的阅读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例如,学生学习《悯农》一诗的时候,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声地朗读,他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些读音相近的词汇可以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农民作业图,没有刻意的文字雕琢,朴实的语言间,学生能够感悟“粒粒皆辛苦”的意思,同时也理解了作者高度讴歌的我国劳动人民的劳动美。
2.亲近自然,领悟生活之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艺术家的灵感通常都是日常生活积累所得。之所以存在美,主要是由于存在美好的事物。而优美的自然风景也是对审美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让他们通过领略课文中自然风景,感悟课文中的自然美。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走进自然,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审美情感得以激发,让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进而对学生审美情趣进行培养。生活中创造美,生活中处处存在美,美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成为生活美的创造者,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的语文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鄞州区东湖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