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记可做大文章
2014-02-26朱跃生
朱跃生
日记是灵活性、个性化很强的文体,可以摆脱束缚,在直觉中见本质,在刹那间见永恒。有的作家甚至直接运用日记的形式进行创作,外国的有《爱的教育》《安妮日记》等,我国的有《狂人日记》《莎菲女士的日记》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于以上认识,多年来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我要求学生写的是可以公开的大日记。大日记包罗万象,见闻感受、读书札记等等。这类日记可以袒露心灵,真诚对话,是示诚、示善、示美之举。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写日记就像是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而不写日记,就像是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日有所亏。因此,不要只看表面,而要看透事情的本质,从长远利益出发。对学生日记的要求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文体不限,我手写我心;记录感兴趣的或原创性的东西;随记随想、读书札记;一旦成型,立刻定格成文;经常翻阅,汲取营养。总之,怎么高兴就怎么写,怎么轻松就怎么写,贵在坚持。
写日记最难的是坚持。如何让学生坚持?每学期为学生编印两本精美的日记本(每本100页),人手一本。除了精心设计封面外,在封二刊印我写的日记指导——《怎样写日记》,主体部分,按照日期编印,每天一张,便于督查,每张内容包括“每日必须做的事”“每日必须写的文字”两部分。其中“每日必须做的事”是得益于古代书院“日记教学法——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与我们今天的成长档案袋很相似,此法始见于南宋江南书院”,封三编印古今中外名人谈日记的名言,如“写日记是道德长跑”(魏书生),“优秀的日记就是优秀的散文”(汪曾祺)等,以此激励学生坚持写作。还引入竞争机制,如开展小组竞赛及优秀日记展评等活动,效果显著,许多学生即便在高考期间也能坚持不懈、乐此不疲。
学生的日记,仿佛一朵朵心灵绽放的花朵。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记的质量不断提升,我和我的学生尝到了不少甜头:
首先,日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日记日记,一日一记”,点点滴滴,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现实的,又是深远的。是自我陶冶,是自我充实,更是自我提高,这是一个无限逼近真实、饱满、理想自我的过程。写日记的过程实际上还是心灵成长的过程。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为不断地记写,与生活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我对话,一个个充满理想而又不失批判精神的自我脱颖而出。
其次,日记的过程更是积累素材的“习得”过程。坚持这样做,使学生由生活的旁观者转为生活的感受者,既能解决学生素材不足的问题,还可促使其作文远离矫揉造作。更为重要的是,可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曾在《中学国文教师》中指出:“学生为什么要练习作文呢?一方面为要练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另一方面也为生活上有记载知闻与表白情意的必要,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白出来,这才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
再次,通过编写日记选粹,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了审美能力。为了充分展示学生日记的写作成果,近年来,我尝试着编辑日记选粹,收效明显。一般一学年一个班编辑两本。如2008年我和学生一道先后编辑了《舞动的青春》《心灵的底片》二本。有的文字虽然稚嫩,但是发诸真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后来,我择优将部分稿件投给《作文报》《语文周报》《阅读与鉴赏》等报刊,陆续发表25篇。同学们看到自己或同学的日记变成铅字,嗅着墨香,捧读再三,真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教无定法,又有一定之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我们用心探索,充满激情,就一定能摸索出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从而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值得欣慰的是,我的日记练笔法早已得到市县语文教研员的高度评价,现已在全县及周边市县许多学校推广。小日记可做大文章,期盼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写日记的行列中来!
[作者通联:江苏东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