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氢还原重量法测定氯化钯产品中的钯

2014-02-26廖峻松任小利姜云崖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干燥器烘箱恒温

高 珺 廖峻松 任小利 姜云崖

(1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 650224;2浩鑫铝箔有限公司,昆明 650216)

0 前言

从二次资源废料中回收利用钯等铂族金属,是目前我国重点鼓励发展的循环经济利用产业[1-2]。氯化钯产品是生产活性炭载钯催化剂等的重要原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氯化钯中钯含量的测定有氯化钯产品国家标准引用分析方法[2]、钯化合物国家标准分析方法[3],贵金属合金中钯含量的测定有行业标准分析方法[4],其中钯含量均采用二甲基乙二醛肟析出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方法选择性好、分析快速,但操作要求严谨。钯、银合金,铂合金首饰和钯炭中钯含量的测定有国家标准分析方法[5-7]——二甲基乙二醛肟重量法,方法重现性好,但需预先分离,且操作要求严谨和分析流程较长。此外,前述两种方法均采用称取小样和分取试液的方式,且测定钯的实际最大量仅10 mg,易引起分析误差(如:钯含量60%,允许差均为0.30%。)。通常氯化钯产品是采用Pd-99.99%海绵钯产品制备得到,且氯化钯产品交易量每批为数十至数百千克,而采用GB/T 15072.4—2008测得钯的计算量与生产中实际加入量相差较大,故不易为抵御大宗产品交易风险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建立氯化钯大宗产品中钯含量的准确度更高、分析误差更小的分析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专著[8-9]介绍,氯钯酸铵于高温和通氢气的条件下可制得海绵钯,此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冶金精炼钯的工艺中。至今未见到氢还原重量法测定氯化钯产品中钯含量的文献介绍。

根据冶金精炼钯工艺的原理,采取称大样和氢还原重量法测定了氯化钯产品中的钯含量,系统研究了测定条件,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考察了18种共存杂质元素对钯分析结果的误差影响,并将本法[10]结果与用标准分析方法GB/T 15072.4—2008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仪器与装置

氢气(纯度>99.999%);氯化钯基准试剂(钯质量分数59.50%,标准编号GF5991);氯化钯企业管理样品(GYZYGL-Pd,钯质量分数59.78%,云南省实验室资质认定单位验证值)。

精密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德国);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 Optima7000,美国PE);氢气发生器(XYH-300P型,氢气流量不大于300 mL/min);管式还原炉(YFK60×600/100K-GC);马弗炉;烘箱;氢还原装置(图1);封口石英舟;石英管;干燥器。分析用水为超纯水。

图1 氢还原装置Figure 1 Hydrogen reduction equipment.1—氢气发生器;2—管式还原炉;3—石英舟;4—样品;5—水;6—乳胶管;7—橡皮塞;8—石英玻璃管;9—热电偶;10—电源和温控显示

1.2 实验方法

称取含钯量约3 g(精确至0.000 1 g)的氯化钯产品于恒重的封口石英舟中,置于氢气还原装置中,通入氢气,升温至750 ℃,恒温1 h。关闭电源,继续通入氢气,冷却至约50 ℃,取出。置于105 ℃烘箱中,恒温0.5 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重复1次。

2 结果与讨论

2.1 恒重方式选择

分别对石英舟采用以下方法称重:(1)于烘箱中150 ℃烘1 h;(2)于马弗炉中升温至800 ℃灼烧2 h;(3)于氢还原装置中分段升温-恒温:200 ℃恒温0.5 h,400 ℃恒温0.5 h,600 ℃恒温0.5 h,800 ℃恒温1.0 h,关闭电源,通氢气冷却至约50 ℃;(4)于氢还原装置中直接升温至800 ℃恒温1 h,关闭电源,通氢气冷却至约50 ℃。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称重数据表明:各种方式称得石英舟重量与直接称重的结果基本吻合,绝对误差0.000 0 g,为保证测定条件的一致性,实验选择于100 ℃烘箱中烘1 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重。

2.2 氢还原温度、时间对测定的影响

由实验可知,(1)通入氢气,升温至750~800 ℃,恒温1.0~1.5 h。(2)关闭电源,继续通入氢气,冷却至约50 ℃,取出,测定59.78%,59.98%和60.03%含量的钯,相对误差为-0.02%~0.00%、0.00%和0.00%。(3)称取1~5 g样品,前述氢还原温度、时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实验选择称取约3 g样品,通入氢气,升温至750 ℃±2 ℃,恒温1 h,关闭电源,继续通入氢气,冷却至约50 ℃,取出。

2.3 水气干燥温度、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由实验可知,(1)氢还原后样品含有微量水气,当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分析结果略有偏高,测定59.78%,59.98%和60.03%含量的钯,相对误差均为+0.03%。(2)于烘箱中100~110 ℃烘0.5~1.0 h,样品所含微量水气挥发完全,测定59.78%,59.98%和60.03%含量的钯,相对误差均为0.00%。实验选择于烘箱中105 ℃烘0.5 h。

2.4 恒重温度、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由实验可知,将石英舟置于干燥器中冷却0.5~1.0 h(室温),称重,重复1~2次。测定59.78%,59.98%和60.03%含量的钯,相对误差均为0.00%。实验选择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重复1次。

2.5 共存杂质元素含量范围对钯分析结果的影响

分别称取约0.4 g氯化钯于50 mL石英烧杯中,加10 mL盐酸(1+1),盖上石英表面皿,于低温溶解,取下,冷却,转入25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在GB/T 8185—2004规定测定杂质元素数目要求基础上,以试剂空白调“零”,采用ICP-AES法测定铜、铅、铁、钠、铂、钯、铑、铱、金、银、铝、钙、镁、锰、镍、硅、锡、锌18种杂质元素含量。由实验可知,ICP-AES法测得氯化钯中的18种杂质元素含量总和<0.0050%,按称取3 g氯化钯(钯含量59.78%~60.03%)计算,杂质元素总重量<0.000 15 g,即氯化钯中引入的杂质元素总重量,对钯分析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选择氯化钯中共存杂质元素含量允许范围<0.0010%。

2.6 样品分析

由实验和表1可知,(1)测定氯化钯产品中59.78%,59.98%和60.03%的钯含量,极差、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和重复性限(r)分别为±0.01%,0.0047%~0.0050%,0.0079%~0.0083%和0.009%~0.014%。(2)分析数量大,一批次可平行测定至少10个样品。

表1 样品分析结果Table 1 Analytical results of samples(n=22) /%

2.7 样品加标回收率

以钯含量为59.78%的氯化钯产品为例,称取一定量样品于恒重的石英舟中,加入约0.99 g氯化钯基准试剂(钯质量分数59.50%,GF5991),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由表2可知,测定59.50%的标准钯,加标回收率为99.98%。

表2 样品加标回收率Table 2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s

2.8 方法对照

以钯含量为59.78%的氯化钯产品为例,将本法结果与GB/T 15072.4—2008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对照。由表3可知,测定氯化钯含量的极差、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氢还原重量法±0.01%,0.003 8%,0.006 4%;二甲基乙二醛肟重量法±0.14%,0.056 8%,0.095 1%。两种方法结果在GB/T 15072.4—2008规定的允许差范围内(钯含量60%,允许差±0.30%),但本法结果更加准确、精密,规定的允许差更小(钯含量59.78%~60.03%,允许差±0.04%)。

表3 方法结果对照Table 3 Comparison of analytical results with different methods /%

3 结语

采用称取大样方式和氢还原重量法测定氯化钯产品中的钯含量,结果准确、精密,是减小大宗产品中钯含量分析误差的有效途径之一。

测定结果与GB/T 15072.4—2008分析方法的结果吻合,但本法样品代表性好,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且一次可平行测定至少10个样品。

[1] 贺小塘,郭俊梅,王欢,等.中国的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及其回收产业化实践[J].贵金属,2013,34(2):82-89.

[2]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GB/T 8185—2004 氯化钯[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GB/T 23276—2009 钯化合物分析方法 二甲基乙二醛肟析出EDTA络合滴定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YB/T372.3—2006 贵金属合金元素分析方法 钯量的测定 丁二肟析出EDTA络合滴定法[S].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5]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GB/T 15072.4—2008 贵金属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钯、银合金中钯量的测定 二甲基乙二醛肟重量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6]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GB/T19720—2005 铂合金首饰 铂.钯含量的测定 氯铂酸铵重量法和丁二酮肟重量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7]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GB/T 23518—2009 钯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 余建民.贵金属分离与精炼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10-215.

[9] 刘时杰.铂族金属冶金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464-483.

[10] 刘文,谭文进,韩守礼,等.氢还原重量法测定海绵钯产品灼烧损失量[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4,4(2):39-43,53.

猜你喜欢

干燥器烘箱恒温
裂解气干燥器再生充压/冷吹顺控逻辑改造
一种橡胶制品喷烘箱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基于PID控制的一体化恒温激光器系统设计
天然气加气站干燥器开裂失效分析
烘箱改造提高纸张涂布干燥效率及效能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和绝热可逆过程功的比较与应用
蒸汽发生器干燥器CFD模拟分析
基于单片机的恒温自动控制系统
复合材料生产车间电烘箱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