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号的南极勘探之旅

2014-02-26秦儒芳支应利

中国石化 2014年7期
关键词:德雷克工区冰山

□ 文/图 夏 添 秦儒芳 支应利

“王建忠船长:您好!中国石化所属地质勘探船发现号,现从智力蓬塔阿雷纳斯港出发,准备经合恩角穿越德雷克海峡,前往南纬65度、西经70度附近南极半岛海域进行海底地质调查。由于首次前往该海域,对其天气和海冰情况不甚了解,雪龙号可否提供避风地点及海面冰情预警。发现号船长朱军农。”

北京时间2014年2月6日深夜22时,执行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极地考察船雪龙号从阿根廷返回南极,船长王建忠在途中收到的这封邮件让他颇感意外,随即回复:“朱船长:晚上好!收到你的邮件,有点意外,在南极竟然也有中石化的船只,厉害!你船此次作业海域比长城站的纬度还要靠南,更接近南极大陆 如你船机动性好,也可以进入欺骗岛海域避风。以上建议,希望对你们有用。雪龙号船长王建忠。”

收到来信的上海海洋石油局地质勘探船发现号船长朱军农一下子就被兴奋和自豪所点燃,兴奋的是第一次驾船来到如此靠近地球南端的海域作业,一切都是如此的不同寻常;自豪的是中国石化的船舶得到国家科考船的认可,船长间的相互称赞就像是战友间的鼓励。朱军农跑了近20年船,航行了大半个地球,航海经验也算丰富,2013年还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37天的作业航程里,全凭着身上的这股劲儿,才支撑全船完成了这次惊险的南极勘探任务。

□ 发现号在暴风雪中前行。

饱尝“海怪”的暴戾

“船长,合恩角快到了。”在驾驶台值班的水手长老方给朱军农打来电话。

合恩角号称“魔鬼角”,是世界五大海角之一,由于该海域常年风暴剧烈,海水冰冷,亦有着“海上坟场”之称。历史上,有500多艘船只在合恩角附近沉没,两万余人葬身海底。

此时,暴雨袭来,海面上能见度很差,雨滴拍打着舷窗,船体在爬上浪尖时船首会高高的竖起,如同鲸鱼跃出水面,一会儿又会笔直向下扎进谷底,涌浪与海流使得航行极为不易,从绕行合恩角以来,因为风浪太大,按照船长要求,自动驾驶仪已经被人工操舵所取代。

“今天的舵可真难操作。”老方暗自咬了咬牙,头上的青筋胀得鼓鼓的。

说话间一个涌浪打来,老方及时操舵调整航向,将船首调整到对着涌浪的方向,让船舶用上下起伏代替左右摇摆,防止被巨浪掀翻;在涌浪间隙,他又尽快调整船舶航向,确保尽快赶往工区。“老方,左满舵!”朱军农借助雷达、探照灯和望远镜,向操舵水手下达指令。此时,所有人都关注着航行安全,船员们紧张得已经忘了晕船带来的身体不适。为了给水手鼓劲,发现号聘请的冰情导航员——经验丰富的加拿大老船长雷·洛克叶为船员哼起了古老的《合恩角之歌》:“绕过合恩角,我们到了南极 ”

□ 发现号员工克服极地严寒,浴“雪”奋战。

经过一天半的航行发现号终于绕过了合恩角,可等待他们的又是一段艰难旅程——穿越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因为海峡上空盛行西风,被称为“魔鬼西风带”。每年2月为夏季,海峡内虽没有冰冻,但随时都可能漂来冰山。太平洋上空的暖湿气流遭遇南极上空的干冷空气,加之太平洋温暖的海水遭遇南极冰冷的海水,在德雷克海峡形成海面的巨大漩涡和天空中的狂风暴雨。

终日的西风,使船体颠簸晃动得极其剧烈,船员已经不能平稳地站立行走,休息时不得不把自己绑上,以免从床上甩下来。而船舶驾驶员和操舵水手,只能把自己绑在椅子上。这样的磨难整整持续了2天,船上所有人都饱尝了“海怪”的暴戾,在每个人都感觉脱了一层皮之后,发现号终于平安穿越德雷克海峡,抵达了此次作业的工区海域——别林斯高晋海。

紧张的出海也有浪漫时刻

物探船一旦开始作业就是24小时连续施工,非紧急情况绝不停待,而此次南极海域作业时间窗口仅为45天,如果错过这个时间窗口,海面将恢复冰冻,没做完的测线只能留到明年再做,代价高昂。

对此,出发前,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相关部门特别造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对方不仅给出了中肯的建议,还将正在南极海域航行的雪龙号科考船的联系方式转告了发现号。

针对此次作业,轮机部门还特别制定了快速除冰预案,防止船舶海底门发生冰塞,影响船舶主机冷却。在来南极作业前,各部门在发现号经理王俊海的带领下通力配合,努力钻研出了适合低温海域作业的特殊技术,不但保证了拖带电缆在冰山密布海域的等幅平衡,还确保了气爆枪阵的有效击发,减少了废炮率。

一切都已经就绪,经过周密的前期准备,5天的艰苦航行和1天的紧张调试,2月11日,发现号终于打响了南极海域作业的第一炮。仪器组、导航组、气爆组分工明确,所有船员齐心协力确保作业的各个环节安全、高效进行。仪器组长刘洪江是个80后小伙子,大学毕业至今先后在上海局的4条调查船上工作过,出海已有8个年头,但谈起这次南极之行仍然心有余悸:“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风浪,很多新人吐得胆汁都出来了,但恢复后还是坚守岗位。”

“由于南极海域作业时间窗口小,收放电缆和枪阵时如果赶上吃饭时间,大家都顾不上吃饭来赶工。”刘洪江推了推眼镜继续说,“不过出海也有浪漫的时刻。今年中国元宵节与西方情人节是同一天,我们都很兴奋,用船上的通信网络和家里取得联系。很多年轻人还在浩瀚的南极海域投放了‘爱情漂流瓶’,希望远方的她能感受到思念和爱意。”

用专业赢得外方尊敬

在气象瞬息万变的南极海域,发现号需要与时间赛跑。进入工区后,每到夜间他们就打开功率强大的冰区扫海灯,利用人工望配合雷达识别,以期提前规避冰山,从而在安全范围内坚持昼夜施工。但每当海上风浪超过安全警戒时,发现号却不得不航行到冰山群中,利用冰山庞大的体积遮挡海面的狂风和肆虐的海浪。

在南极海域进入冰山群避风,是雪龙号提供的建议,这对船长的预判能力和驾驶员的操船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离冰山太远起不到挡风的作用,太近又不安全;同时还要观察冰山的航向,与其时刻保持相对而行,避免被浮冰围困。

对于发现号作出的判断,刚开始外方并不能接受。一次,朱军农依据专业气象网站得知工区中心风力将在几小时后上升为13级,和经理王俊海商量后决定驶离工区,进入浮冰区避风,待天气转好后再回测线施工。可是外方客户代表Don仅凭当时海面情况作出判断,要求发现号继续施工3小时。

关键时刻,船长依据集团公司HSE安全准则,果断拒绝了他的要求,提早收电缆躲避风浪。事实证明,这不仅有效规避了安全风险,而且确保了水下设备的完好。由此,发现号逐渐得到了外方客户代表的理解和认同。在后来的施工中,当发现工区1/3的测线位置还被冰区覆盖而不得不调整测线计划时,Don主动征求船员意见,共同商定方案。

尽管是在不停躲风浪、避冰山的“游击战”中,发现号依然创下了集团公司单日二维地震243.1公里的新纪录,看到这一数据,一向严苛的Don也来到仪器室和船员击掌相庆。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工区里,船员经常可以看到南极大陆漂来的冰山,壮丽而雄伟;可以看到海中的企鹅和海豚,机警而活泼;也可以看到在暴风雪中翱翔的海鸥,轻盈而灵动 它们都是自然的瑰宝,人类的伙伴,作为中国石化的一员,发现号严格践行着HSE准则,在这片神秘的海域,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尽其所能。

在紧张的作业过程中,发现号积极配合MMO(海洋哺乳动物观察员)的指示及时做好规避。2月中旬,测线作业期间,值班水手目测发现船头右侧靠近冰山处有鲸鱼活动,与此同时MMO也已经监听到了鲸鱼的叫声,发现号紧急停炮,待鲸鱼游走后,才重新恢复作业。

3月9日,随着最后一声炮响,收枪、收电缆,上海海洋石油局发现号物探船再次穿越德雷克海峡,绕过合恩角,全速驶往智利蓬塔阿雷纳斯港,中国石化首次极具挑战和探索性的南极地震勘探项目画上圆满句号。项目期间,发现号共进行二维地震满覆盖3004.32公里,实施了重力、磁力和7个CTD站位的测量,项目累计安全航行5100海里。

猜你喜欢

德雷克工区冰山
蓝色电光之后
宽阔的德雷克海峡
奇!科学家发现罕见冰山
耀眼的橘红色——河南省焦作市公路局养护工区养护机械队速写
铁路线上别样的春节
德雷克海峡
崩塌的冰山
煤层气排采产气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以延川南工区谭坪构造带排采井为例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