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视产业”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2014-02-26高红波
高红波
摘要: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催生了“大电视产业”,即以“视频”为中心的硬件设备生产和视频内容产业。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康卡斯特(Comcast)、奈飞(Netflix)、日本手机电视(Onesage)等国外典型案例表明,全球传统电视传媒机构正在向全媒体转型,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向全业务方向发展,视频网站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用“大数据”带来的用户需求指向创新内容生产。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大电视产业的创新发展可以从平台转型、产业链整合、移动化发展等方面着手,培育大电视产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关键词:大电视产业;大视频产业;国际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G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1-0173-04
在当前这样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以“视频”为核心的数字电视新媒体产业链正在形成,传统电视产业的疆域已经被电信企业的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OTT TV)和视频网站打破,由电视机构、电信企业、设备厂商、视频网站等共同构成的“大电视产业”时代来临了。
一、媒介融合催生“大电视产业”美国学者凯文·曼尼较早意识到电信与传媒产业的融合,率先提出“大媒体”(Mega media)的概念。受到这一概念启发,笔者把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形成的以“视频”为中心的硬件设备生产和视频内容产业,称为“大电视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在范围上拓展了传统电视产业的内涵,改变了电视传媒机构在产业价值链条上的角色和作用,呈现出传统电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及社会资源的水平合作等特点,在“媒信”融合的新空间里,极大地改变了电视业的生态环境。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催生了“大电视产业”。音视频内容的数字融合,消弥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承载介质的异构性,“比特流”(Bits)成为数字内容的统一格式,为全媒体传播奠定了基础。围绕“视频内容”,一种“泛电视化”的竞争在原本分属于不同行业的市场主体间激烈展开。电信产业与媒介产业的融合过程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手机视频、IPTV抢滩电视市场,优酷、爱奇艺、PPTV等视频网站争夺在线网民的注意力,康佳、TCL、海信等家电厂商的“智能电视”和“云电视”越发追求硬件设备之外的内容集成与供应,电视机构也在“全媒体传播”“一云多屏”的新媒体发展道路上锐意改革。传统电视业的内容生产制作和节目传输,面临着全面的“跨界”竞争。
究其实质,“大电视产业”是由媒介融合引起的“视频内容传播产业”,它与传统电视产业最大的不同,是围绕“视频”为中心的产业链条发生了变化。电视机构、电信企业、设备厂商、视频网站等四类原属不同行业的市场竞争主体,因为“视频内容”发生了产业的融合与交叉(见图1)。
“视频内容”是大电视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与枢纽,电视机构、电信企业、设备厂商、视频网站等共同构成大电视产业的的阶段性成果。
“生态圈”。全球化视野下,大电视产业呈现出“云平台转型”“大数据生产”“全媒体传播”“全业务运营”等发展趋势,电视机构、电信企业、视频网站、设备厂商等产业竞争主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布局,相互渗透。
二、“大电视产业”创新的国际经验
笔者试以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日本单波段手机电视(Onesage)和著名视频网站奈飞(Netflix)为典型案例,探析大电视产业创新的经验。
1.BBC:传统电视机构的“全媒体转型”
媒介融合的今天,BBC不断适应环境的新变化,适时推出各种新媒体业态和服务,以先锋姿态引领着全球视听新媒体的发展方向。
2006年,BBC总裁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提出“创造性的未来”(Creative Future)计划,正式启动了BBC的“全媒体转型”。“创造性的未来”包含五大主题①:(1)马提尼媒介(Martini Media)。这一概念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跨平台的传播策略,BBC希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公众都可以通过MP3播放器、3G视频移动电话、互动电视和网络等不同接收设备和平台方便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2)认真对待娱乐(Serious About Entertainment)。跨越广播、电视平台的内容生产和全方位呈现娱乐信息,并借助新媒体实现移动终端的传输显得尤为重要。(3)年轻受众(The Young)。汤普森认为,唯一能确保BBC持续成功的方法就是他们能追随和连接未来的受众。(4)易于查找(Find Ability)。在未来,BBC的目标就是在Google里搜索任何一个词,结果都有BBC。(5)积极主动的受众(The Active Audience)。BBC希望与受众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因为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了,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他们不愿意仅仅坐着收看节目,而是希望能够参与节目的讨论、创作、交流和分享。BBC同样也希望通过受众的指引提供更好的服务。
2007年,BBC官方网站改版,首次推出iPlayer视频点播服务,实现了广播、电视、网站和移动终端等传输渠道的大融合。2008年,BBC推出iPlayer第二代,集成无线视频点播电视功能。2010年,BBC宣称将推出iPlayer第三代,嵌入更多的社交性网络工具。②截至2012年底,iPlayer已能够在包括苹果公司iPhone、iPad及微软公司Xbox360游戏机等在内的全球650多种移动设备或平台上使用,为受众提供约150万个在线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播出和播客节目下载。2012年2月,iPlayer的单月使用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通过这个软件收看节目的次数达到了1.9亿多次。2012年7月,BBC重金打造的YouView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据英国《卫报》2013年2月的报道,这种49英镑的YouView机顶盒市场反应强烈,半年来已有23万用户订购此项服务,用户数量以每周超过1万的速度增长。③
有研究者从媒介融合理念、技术和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BBC的新媒体发展战略④,他们认为:BBC主要是通过媒体网站的形式,实现了跨媒体合作的完美结合;抢占新兴信息接收终端是BBC新媒体战略成功的关键;加强内容资源的整合是BBC新媒体发展致胜的法宝。
总体而言,传统电视机构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主要表现为从单向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传输,逐渐向开办视频网站、研发应用软件、搭建内容集控平台等多种业务形态转型,从只向电视机终端提供内容,逐渐向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视频接收终端提供视频内容和服务,最终实现“一云多屏”的“全媒体转型”。
2.Comcast: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的“混业经营”
有线电视运营商承担着电视节目内容传输的重要工作,是电视事业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赋予了有线电视运营商更多的职能,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开展,拓展了其业务经营的范围,还有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已经在媒信产业融合的思路和背景下,开展了多种新媒体发展方面的探索。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的混业经营,是这一领域的典型案例。
目前,Comcast的主营业务有五项:(1)有线通信。主要是面向美国39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提供视频服务、高速因特网接入服务和语音服务。(2)有线网络。主要是全国有线电视网、地区体育和新闻网、国际有线网络、有线电视节目生产和相关数字媒体产品。(3)电视广播。主要有NBC和Telemundo广播网及其附属地方电视台。(4)电影娱乐。主要运营Universal Pictures生产的电影娱乐和全球范围舞台剧。(5)主题公园。主要是奥兰多和好莱坞的环球主题公园。截至2011年12月31日,康卡斯特公司的有线网络用户2230万,高速互联网用户1810万,语音用户930万,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超过5200万。⑤
Comcast历来重视对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更新,早在1995年就耗资50亿美元采用同轴光纤进行网络升级改造。系统升级完成后,Comcast的用户数量翻番,新建成的光纤宽带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Comcast的运营利润取得了45%的上升。⑥在拓展数字电视领域方面,Comcast也处于美国领先地位,不断尝试新技术、新运营模式,成为业内效仿的典范。2009年,Comcast通过微软的Microsoft TV Foundation Edition软件平台,推出全新有线电视服务,提供了视频点播、数字视频录像和高清电视等高端先进服务,改变了人们观看电视的方式。2010年2月,Comcast将旗下互动媒体公司的数字宽带、高速网络及数字电话服务品牌统一更名为X Finity,允许注册用户通过电脑直接在线观看有线电视节目,对于现有的数字有线电视和因特网用户完全免费。目前可以提供总时长超过2000小时的电视和电影。⑦
根据Comcast2011年度财务报告,其有线通信业务经营收入为152亿美元,占总收入的67%,其余部分是有线网络、广播电视、电影娱乐和主题公园等四个部分收入总和。其中,高速互联网接入已成为Comcast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一点对于国内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公司具有明显的启发意义。
3.Oneseg:日本电视的“移动化发展”
“Oneseg”是以手机等移动接收终端为信号接收对象的地面数字电视播送服务,2006年4月1日正式开始。日本地面数字电视采用的是ISDB-T标准,一个频段(Segment)的带域宽度约为429KHz,而一个频道(Channel)的带域宽度约为5.75MHz,即一个频道被分成13个频段,“Oneseg”就是利用13个频段中的一个来进行信号传输的,由于手机等移动终端运行画面缩小、画质降低、便于携带和移动接收低像素数字广播的特点,因而只分配了一个Segment,所以“Oneseg”又称“1Seg”(1频段)。通过“Oneseg”的移动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线观看分辨率为320×240或320×180的低画质的流媒体节目。其他12个频段用来播放利用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进行接收的高清或标清数字电视节目。
2006年4月1日,民间放送联盟在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市,NHK在29个都府县开始了“Oneseg”的节目播送,可以接收的设备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DVD播放器、车载设备、专用终端等。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更有效地使用OneSeg数据服务,而不仅仅是接收电视节目,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合作将手机屏幕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用来呈现节目内容,下半部用来传输数据。下半部的数据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手机广告,二是数据广播。“Oneseg”服务推出之后,日本三大运营商没有一家再自立标准或设定独特终端,而是立即开始跟进,提供手机电视服务。最终,“Oneseg”已经成为日本三网融合的经典成功案例。⑧
“Oneseg”服务受到了日本民众的普遍欢迎。根据NHK放送研究所进行的“全国接触者率调查”,7岁以上的国民中拥有“Oneseg”接收设备的比率从2007年11月的10.3%增加到2011年11月的49.1%;而根据其历年的“数字电视调查”,16岁以上国民中收看“Oneseg”的比例也从2007年的7%增加到了2010年的38%。⑨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地区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由于地震、海啸的严重影响,当地的通信设施一度处于瘫痪状态,使得灾区与外界隔绝。在这个危急的关头,唯一没有中断服务、能够给人们提供信息获取渠道的是“Oneseg”手机电视。人们通过收看手机电视画面,了解“地震发生公告”“最新地震信息”“海啸警报”“海啸监测信息”等地震灾害情况和紧急救援的信息,实现了“向日本公众提供快捷准确的灾害信息和灾害预警”的职责。⑩
4.Netflix:视频网站的“大数据生产”
Netflix(奈飞)曾是北美家喻户晓的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它的主营业务是通过邮寄方式租赁DVD的模式赚取利润。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个盈利模式逐渐式微。于是,Netflix将主营业务转向在线流媒体播放,其商业模式是付费用户通过PC、TV及iPad、iPhone收看电影、电视节目。但在逐步放弃高利润率的DVD业务,彻底转型低利润率的流媒体业务后,Netflix却遭遇营收增速放缓、成本费用激增的困境。
2013年,Netflix首次进军网络原创剧,根据其用户点播行为等数据的相关性,出巨资把BBC经典老片《纸牌屋》(《House of Card》)翻拍成网络原创剧,创下了新的收视奇迹,并在美国及40多个国家大热。依靠“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创新网络原创视频内容生产,让Netflix成为《经济学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关注的焦点。
Netflix是北美最大的付费订阅视频网站,有超过3600万名用户,用户每天在网站上产生超过3000万个操作行为,如跳过片头片尾曲、看到哪个演员出场会快进、看到哪一段剧情会重放等等。Netflix根据这些用户观赏行为积累的“大数据”,发现英国广播公司1991年的经典老片《纸牌屋》点播者甚众,而且点播这部片子的很多人喜欢《七宗罪》的导演大卫·芬奇,也大多爱看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凯文·史派西的电影。这种基于大数据消费行为的“相关性”,促使Netflix投巨资翻拍这部经典老片,投观众所好把经典老剧、导演和演员等热门元素集合在一起,推出了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原创剧《纸牌屋(2013)》,该剧投放网络后迅速在风靡全球40多个国家,并在2013年9月获得美国电视艺术界最高奖项艾美奖,取得巨大成功,成为网络自制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Netflix的尝试无疑是在对大数据精准分析基础上的视频内容生产投资行为,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成为其科学决策的客观依据,对用户消费行为和收视趣味的高度关注是其成功的关键。Netflix开创了一条数据挖掘服务自制剧生产的创新之路,用事实告诉资本市场,数据不是花架子,而是地道的生产力。
三、国际经验的启示
借助上述国外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勾勒出全球视野下大电视产业创新发展的基本趋势:一是传统电视产业的“网络融合”空间逐渐增大。全球传统电视传媒机构正在向全媒体转型,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向全业务方向发展,电视业全终端移动化发展态势也较为明显。二是视频网站的“超级电视”新探索步伐加快。全球视频网站正在从“网络视频超级市场”的自我定位,变得越来越注重“网络原创视频内容生产”,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用“大数据”带来的用户需求指向创新内容生产。因此,我国的大电视产业创新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实现大数据时代电视业的云平台转型
从英国广播公司“全媒体转型”的经验来看,适应媒介融合与大数据发展要求,我国大电视产业应该构筑以“云媒体资产平台”“云电视平台”“云手机平台”为主要骨架的现代视听新媒体传播体系,实现大数据时代电视业从单一的“电视节目内容生产、制作和传输的平台”向复合的“云媒体平台”的战略转型。
大电视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构筑先锋科技平台,完善现代化传播体系。“云媒体平台”构筑的设想,正是从大电视媒体平台建构角度思量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云媒体资产平台”是版权节目资源平台。其实质是要对现有的广电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和管理,同时为自动化生产办公系统提供基础架构,成为现代化传播体系建构的内容资源核心。“云媒体电视平台”是节目运营商面向电视终端传播的聚合内容资源和增值服务的重要平台。“云媒体手机平台”是广电面向手机等无线移动终端传播的聚合内容资源和各类增值服务的重要平台。
2013年3月,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方案出台,新成立的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加挂国家版权局牌子,广播电视产业加强“版权经济”价值开发的趋势初现端倪。“一云多屏”时代,版权视频节目的立体化销售,更加凸显内容资源的产业价值。媒体资产平台,将汇集广播电视机构丰富的版权节目资源,形成数字化、可共享、易管控的云媒资系统平台,是广电机构在未来大电视产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
2.加强大电视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力度
当前,全球“大电视产业”的创新发展,呈现出电视产业链垂直整合、社会资源水平合作的现实映像,Comcast的“混业经营”和Netflix的“大数据生产”都表现出这种大电视产业链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无论是乐视网推出“超级电视”硬件设备,还是海信、海尔等推出“云电视”“云家庭”的内容与服务的智能化集成,其实质也都是对电视产业价值链的垂直整合。在内容生产方面,无论是“制播分离”“版权合作”等电视内容生产领域的革新,还是“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电视活动产品的设计与价值开发,其实质都是对社会资源的水平合作。这些都表明,资源整合的成败将会成为未来全球“大电视产业”发展的晴雨表。
基于我国大电视产业价值链企业齐备的优势,笔者提出“云媒体终端定制”设想,建议借鉴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的成功经验,内嵌广电特色视听节目应用软件客户端,针对区域市场,实现“数字电视一体机”“互联网电视一体机”“公交移动数字电视”“高清数字机顶盒”“手机视频终端”等硬件设备的大规模定制。“定制机”策略的实质是对大电视产业价值链相关优势企业资源的“二次整合”。
基于我国优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大电视产业内容生产方面,应结合国外流行节目模式及样态,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广泛合作,运用活动营销手段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学风”集群化电视活动产品,采用项目制生产管理,以季播形式编排,运用社会化合作手段,发挥新媒体营销和全媒体传播策略,形成规模效应。“国学风”电视活动产品的构成可以以国学栏目和国学知识竞赛等为核心,通过国际汉学论坛等高规格的电视文化论坛活动提升电视活动产品的品牌形象,研发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电视原创节目。在这方面,2013年由河南电视台和爱奇艺视频网站联合推出的《汉字英雄》,收视表现卓越,已成为国内电视台与新媒体网站在内容生产方面深度合作的典范。
3.大力发展移动化视听服务
日本单波段手机电视的成功案例,显现出传统客厅电视移动化发展的端倪。值得注意的是,在前文所述的大电视产业“云媒体平台”建构中,“公交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移动接收的电视”占据了整个平台的半壁江山。传统电视业正在由传统的室内“客厅电视”向更为自由便捷的室外“移动电视”方向拓展。
2013年8月份,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促进我国互联网发展。宽带产业成为我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传统产业科技提升、拓展文化信息消费渠道的新热点。在文化产业领域内,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提升文化产业多媒体、多终端制作传播能力也成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随着4G的推广,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大电视产业的移动化发展方向日趋明朗,智能化、个性化、软件化、移动化将成为大电视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可以预计,移动多媒体将会大行其道,这或将成为大电视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机遇。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这些策略的实现需要政府部门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框架下予以政策扶持,鼓励大电视产业相关企业间的协作创新,扶持广电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对大电视产业领域内的新科技、新业态、新成果予以政策扶持和资金项目资助方面的倾斜,培育大电视产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注释
①Mark Thompson. BBC Creative Future. 2006-04-25. http://www.guardian.co.uk/media/2006/apr/25/bbc.broadcasting.②④黎斌主编:《电视融合变革》,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第71—72、68—74页。③张毓强、朱婉君、姚晓慧:《英国BBC发展视听新媒体的经验及其借鉴》,参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74页。⑤笔者依据纳斯达克网站提供的康卡斯特公司2011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编译。⑥叶南:《Comcast掌门人:电线杆子和有线电视之王》,《环球企业家》2003年第9期。⑦吴小坤、吴信训:《美国新媒体产业》(修订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年,第141—142页。⑧⑩龚捍真:《论手机电视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增刊Z1。⑨龙锦:《日本新媒体产业》,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年,第144—146页。伏昕:《大数据时代:〈纸牌屋〉你学不会》,中国企业家网,http://www.iceo.com.cn/m/2013/0408/265897.shtml,2013年4月8日。李斐然:《Netflix开发大数据分析软件凭〈纸牌屋〉翻身》,凤凰网,http://tech.ifeng.com/cloud/detail_2013_05/22/25574858_0.shtml,2013年5月22日。
责任编辑:沐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