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全党学习的历史经验与启迪

2014-02-26王鹏

红广角 2014年2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延安时期

王鹏

【摘 要】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学习氛围空前浓厚、学习成果异常丰硕的一个时期。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党形成了科学有力的学习领导核心;制定出了一系列合理、完善的学习制度;形成了刻苦勤奋的浓厚学风;养成了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对干部教育高度重视。

【关键词】延安时期;全党学习;历史经验

2013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再一次阐述了学习对于全党的重要性,他号召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善于学习,要大兴学习之风。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视学习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每当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我党总是能从学习中汲取营养,从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学习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延安时期的全党大学习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范围的、深入地、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运动。这次学习从中央的号召,到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再到普通党员,学习覆盖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全党重视程度之高,都是历史上空前的。借鉴延安时期全党学习的宝贵经验,将延安时期好的做法,优良的学风贯彻到当前的学习和教育当中,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有重要意义和深刻启示。

一、制定了一系列合理、完善的学习制度

制度建设在全党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和意义。合理、完善的学习制度的建立是延安时期全党学习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延安时期,党中央根据全党学习的具体情况,探索并制定出了一整套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保障了延安时期党员和干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党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为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全党学习的号召,毛泽东同志建议制定一套完善、正规的学习制度,以增强学习的效果,从而保证全党的学习有章可循。1939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讲了九点意见,对全党的学习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1940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布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这个指示不但规定了党员和干部学习的主要课程,同时还详尽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制度,如平均每天两小时的学习时间、学习小组制度、学习指导制度和严格的汇报检查制度等。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党员和干部教育的中央文件,奠定了我党干部学习和教育的基础。

在毛泽东的积极推动下,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多次下发了各种关于学习教育的专门文件。仅从1939年夏到1942年初不到三年的时间,以中共中央名义下发的关于学习教育的文件就达到13个,《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等等,都体现了党中央对全党学习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对学习教育工作中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做了详细的规定,为全党的学习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基础。1940年3月,党中央发布《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规定以每年的5月5日作为“干部学习节”。1942年2月,党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做什么,学什么”的口号,将在职干部教育的内容分为业务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理论教育四个范围,推动了党员和干部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全党学习提供了更加合理、更加规范的标准,增进和提高了全党的学习效果。同时,陕甘宁边区还实行了在职干部定期测验制度,并将干部的考试作为一种硬性的制度固定下来。考试方式有日常考查、学期考试、毕业考试、临时测验等。干部考试制度的实行,给在职干部施加了一定压力,有效地督促了党的干部更加努力、更加自觉地学习。

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延安时期党员和干部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使全党的学习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延安时期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 建立了科学有力的学习领导制度

1938年11月,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学习问题的决议,党中央决定设立干部教育部,由张闻天任部长,李维汉任副部长,专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毛泽东要求:“全国各级党部,边区各级政府,各个人民团体,各类学校,都必须设立这样的机关,建立这样的制度,来领导并进行学习。在军队里也是这样,要设立教育部,建立起学习制度。这样的学习制度,中央要在全国推广,只有共产党力所能及,就要把它推动起来,造成一个学习的高潮。”①1939年2月17日,中央决定成立干部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对全党学习的领导工作。同年5月,干部教育局在陕北公学召开近千名干部参加的干部教育动员大会,开始在延安掀起了大规模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干部学习热潮。1940年6月,干部教育部与中央宣传部合并改称为中央干部教育部,负责制定干部教育的总计划,制定学习制度,进行检查和总结,同时,各机关还相继成立了干部教育委员会,负责在职干部教育的计划领导。“凡地委及团以上干部的教育,应由中央委员及中央各机关负责同志亲身担任指导。”②

中共中央为进一步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于1941年9月26日决定成立高级学习组,其成员以中央、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高级领导人为主,全国以三百人为限。同时,成立中央学习组,由毛泽东亲自担任组长,王稼祥任副组长,负责领导全体中央委员的学习工作。高级学习组和地方各级学习组的成立,让全党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领导机构,对于深入推动全党学习和整风运动的开展,提高全党的学习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42年6月2日,中共中央又成立了“总学习委员会”,负责监督和领导全党的整风学习,由毛泽东担任主任。总学委每周或者每两周召开一次延安高级干部的学习会,讨论学习问题,并通知时事、政治和工作等问题。总学委先后派出许多巡视团和巡视员,深入到各个机关和学校检查学习的情况,听取各个单位负责人的汇报,还不定期地抽查高级干部的学习笔记,进一步推动了学习运动的深入开展。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通过建立科学有力的学习领导制度,使全党有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促进了全党热爱学习,重视学习的优良风气的养成,极大地提升了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浓郁的学习氛围

学风问题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直都非常注重学风的建设,延安时期更是把实事求是的学风有效地贯彻到了全党学习之中,使得延安时期全党的学习氛围空前浓郁。

在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为全党学习作出了榜样与表率,对全党学习运动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1939年1月28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延安总兵站讲话时说道:“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③到了延安以后,“毛泽东广泛地收集马列主义的书籍。为了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指导中国革命继续前进,也为了从理论上清理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他集中精力,发愤攻读马列主义的书,包括马恩列斯的原著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的著作。当时毛泽东阅读、圈划并作了批注的马列著作,现在保存在毛泽东故居的已经为数不多了,主要有《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选集》(多卷本,苏联出的中文版》、《国家与革命》、《理论与策略》(收了《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等几篇斯大林的重要著作,苏联出的中文版)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艺术》。”①著名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回忆道,“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工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②此外,毛泽东还非常注重讨论式的阅读,在延安时他专门组织了一个学习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读书小组,每天晚上读10多页,然后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看法,以此增进学习效果。

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其他党的高级领导人也纷纷加强学习,从而带动全党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习风气。当时的中组部干部刘家栋回忆陈云:“延安时期,从不打扑克,也不跳舞,一有空就看书学习,学习起来很认真。认真地读原著,认真地读参考书籍,认真地做笔记。学习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就虚心向理论界的同志请教。”③陈云的子女们在纪念父亲的文章中也写道:“妈妈告诉我们,父亲读起书来,如饥似渴,有时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④当时中共中央组织部还成立了一个以陈云为组长的6人学习小组,成员有陈云、李富春、王鹤寿、王德、陶铸、陈正人,由陈云担任组长,李富春担任副组长。学习小组从1938年到1942年总共坚持了5年的学习。他们一方面自学原著,另一方面请当时延安的著名学者进行辅导。王鹤寿后来回忆到: “在繁忙的工作条件下,坚持不懈,既表现出陈云同志的学习精神,也显示了他的坚强毅力。当然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衷心地感激,他领导的这段学习,使大家得益匪浅,难以忘怀。李富春同志就时常和我深切地谈起这段往事。”⑤

党的领导干部这种谦虚、刻苦的学习风气感染和带动了全体党员,给全党作出了良好的榜样与表率,使得延安时期全党的学习氛围空前浓郁,蔚然成风。

四、养成了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受到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和封锁,经济上非常困难,物质条件更是异常贫乏和艰苦,但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广大党员和干部依然满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畏艰苦地努力学习,形成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全党刻苦学习的高潮。

“陕西各大学的生活条件相当差,学生们生活在自己挖的小窑洞里,无论是宿舍或教室都没有桌椅板凳,学生们全都在大街上、林边草地上吃饭,坐在自己从树林里弄来的原木或木墩上听课。”⑥据当时的学员回忆:“学校的生活是艰苦的,吃的全是小米饭,开始油和菜都很少,肉就更谈不上了。后来我们自己养猪种菜,生活才有所改善。那时穿的更加苦难,每人每年发一套单衣,两年一套棉衣,一年两双布鞋,冬天发一些羊毛自己捻成线打成袜子。冬天在露天地上课,怕冻坏脚,我们就用旧衣服缝一双大棉袜子,套在脚上,下课后脱掉。烧饭取暖煤很少,做饭必须用柴火,柴火还得到距离延安多里路的劳山去砍,我们每周六晚饭后出发打柴,天亮前背回来。”⑦

延安时期的物质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却非常高涨,处处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学习上,学员们自动地个人与个人、班与班、分队与分队、队与队之间商订条件,进行革命的学习竞赛,用战斗的精神争取学习上的进步。在课余,各学员队都出墙报,俱乐部还组织大家打篮球、排球、唱歌。清凉山下,一天到晚歌声嘹亮。”⑧正是拥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全党才能在延安时期形成空前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民主自由、刻苦认真的优良学风,为学习型政党的成功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高度重视对干部的学习和教育

干部教育是全党教育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的学习和教育,延安时期,更加把对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放在了突出位置,旨在通过学习来提高广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由于党的高级干部的领导失误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数不胜数,究其原因,干部革命理论修养的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一直都忙于领导工人运动和从事革命军事斗争,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教育,所以无法在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中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毛泽东同志曾经无比感慨地说道:“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①到延安后,党中央根据抗战形势作出了干部学习的重要指示。毛泽东特别强调:“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这领导工作、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便是我们学习运动的直接原因。”②

党的干部是党的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对于中国革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首先从党的干部的学习和教育入手,才能抓住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开始把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③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七年来,“我们党已经培养了不少的领导人才”,“但是,现有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还需广大地培养人材”,“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④毛泽东认为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应该认真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他指出:“干部应当着重地研究这些,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有其应当加紧研究。”⑤

为了广泛培养干部,党中央在延安先后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行政学院、军事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八路军军政学院、民族学院和延安大学等30 多所干部学校,全方位地开展了全党的干部教育运动。党中央非常重视对干部学习的领导。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党的高级领导都先后担任这些学校和机构的领导职务,为干部学习和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11月,党中央设立干部教育部,专门负责领导全党学习。1940 年1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规定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2月15日,中央发出《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强调“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均应办理党校,以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马列主义教育”,并对各级党校的任务、学制、教学方法和原则等作了具体规定。3 月24 日,中共中央又发布了《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规定以每年的5月5日作为“干部学习节”,各单位要总结全年的学习情况和经验,并进行奖励。在第一届“干部学习节”中,中央宣传教育部还专门召开了全党学习总结大会,评出了39个模范学习小组,朱德被评为学习模范。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党内干部教育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党的干部应经常读报,或组织研究各种党报的小组,党中央负责同志的论文,尤应注意研究。”1940年底,毛泽东在接见从前线回来到中央党校参加学习的同志时,明确指出了干部精通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他强调:“没有大量的真正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的干部,要完成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⑥1942年8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书记处将在延安的48名高级干部编成9个小组,由中央领导同志直接领导学习,10月又组织在延安的高级干部和七大代表700多人集中学习。

从高级干部的学习和教育入手来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延安时期学习运动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一个伟大创举。党史学家郭德宏认为,“以高级干部为重点,这是延安整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整风运动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环”。①正是对干部学习和教育的高度重视,全党上下才能形成崇尚学习,热爱学习的优良风气,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这些从延安走出来的干部,不仅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成为新中国建立后各条战线上的精英和骨干,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②延安时期全党学习的成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想要保证全党学习有显著效果,就必须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学习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党员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用制度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各级领导干部也必须带头做出表率,带头学习,为全党做出良好榜样。同时,要在全党形成崇尚学习、热爱学习、刻苦学习的良好风气,养成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优良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党员和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修养,才能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本领,才能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

(作者系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综合教研室助教,厦门大学法学硕士)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9—180页。

②《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学习出版社,1996年,第302—305页。

③《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07页。

①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第31—32页。

②[美]斯诺:《西行漫记》,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第67页。

③刘家栋:《陈云在延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76页。

④陈伟力、陈元、陈伟华、陈伟兰、陈方:《永远像您那样学习和生活》,《人民日报》1997 年4月22日。

⑤王鹤寿:《沉痛悼念陈云同志》,《人民日报》1995年7月21日。

⑥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编》第3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第369页。

⑦任宏、高梅:《精神的魅力:延安时期生活往事》,济南出版社,2005年,第232页。

⑧成仿吾:《战火中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3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 (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79页。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279页。

④《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27页。

⑤《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286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79页。

①郭德宏:《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2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88页。

②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延安时期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研究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理论价值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