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探析

2014-02-26侯远长王增杰

中州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国家安全中国

侯远+长王+增杰

摘要:国家核心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国家核心利益是在长期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不可动摇性、地位上的重要性、内容上的普遍性、性质上的“自卫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探索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国家核心利益也面临来自西方大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新安全观、国家责任观、地区合作观。

关键词:中国;国家核心利益;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D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1-0015-05

国家核心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国国家核心利益关系到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关系到国家制度和社会大局的稳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从理论上探索研究中国国家核心利益问题,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提出、发展和形成

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不是天生的,它的提出、发展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从时间上划分,这个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

1.中国国家核心利益问题的初步探索时期

这一时期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标志。1953年12月3日,周恩来在中印谈判过程中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思想。1954年6月28日,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由此至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在世界上得到广泛承认和使用,并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内容都是国家核心利益的首次表达。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该宪法把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作为同任何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策凸显出来。1975年宪法进一步丰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出:我们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同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加强团结、互相支援,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争取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同时,明确提出: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我们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当时把台湾解放、实现祖国统一也作为国家核心利益的范围。

2.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理论的进一步探讨时期

这一时期以20世纪90年代讨论国家利益问题为标志。此时对国家核心利益内容的探索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官方的探讨,另一方面是理论界的探讨。官方对国家核心利益理论的探讨集中反映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及党和国家有关文献中。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1989年12月,邓小平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①还强调,“任何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行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接受,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②。1990年,邓小平会见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谈话时指出:“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我们的社会制度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的,人民拥护,怎么能够接受外国干涉加以改变呢?国际关系新秩序的最主要的原则,应该是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不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③同年9月,针对台湾一些人搞“一国两府”的言行,邓小平指出:“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④综合邓小平对国家核心利益内容的探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新观点和新思想:一是明确提出要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都要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二是把社会制度作为不干涉内政的重要内容;三是明确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思想,这也是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内容。理论界对国家核心利益理论的探讨始于20世纪90年代。理论界提出从国家利益视角来研究对外政策,集中研究了什么是国家利益、什么是国家重大利益和一般利益等,同时涉及到国家核心利益。1996年阎学通教授出版的《中国国家利益分析》一书,对国家利益的界定、分类、内容等问题作了分析,推动了国内学者研究国家利益的热潮,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国家核心利益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个阶段我国对国家核心利益理论探讨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国家利益探索中国崛起及其战略选择等相关问题,直接涉及到传统安全领域的政治、军事问题;探索中强调国家利益的整体性,突出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家利益以及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国家利益。

3.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理论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以《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发布为标志。2009年7月,国务委员戴秉国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第一次提出“国家核心利益”概念,并把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维护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2010年3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对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强调,指出,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是指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2010年12月,戴秉国发表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文,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我国的核心利益:“一是中国的国体、政体和政治稳定,即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这些利益是不容侵犯和破坏的。”⑤2011年9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作了科学概括,指出:“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⑥这些论断是中国官方首次对中国核心利益的界定,标志着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理论的形成。《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发表表明:一是中国对国家核心利益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不够明晰的问题,对如何更好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二是站在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新视角认识、理解和把握国家核心利益问题,要从维护本国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相结合出发,来推进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在维护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三是明确了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手段和方式,即只能用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通过对话来解决矛盾和冲突,不能绝对地使用武力,军事手段只能作为最终和非常规手段使用。

二、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地位及特征

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内涵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为条件,相得益彰,共同支撑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体现着它在国家利益体系中的地位,展示着鲜明的优势和特征。

1.国家核心利益在国家利益体系中的地位

何谓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总体利益,包括一切能够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在物质上,国家需要安全与发展,在精神上,国家需要国际社会尊重与承认。⑦国家利益,从内容横的层面看,包括国家政治利益、国家经济利益、国家文化利益;从内容纵的层面看,包括政党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从内容重要程度层面看,包括国家安全利益、国家战略利益、国家根本利益、国家长远利益、国家核心利益,或国家一般利益、国家重要利益、国家核心利益。上述三个层面共同构成国家利益体系,其中核心利益居于国家利益体系中的核心位置。何谓国家核心利益?国家核心利益是国家最高利益,是与国家、民族、政党和全体人民的生死存亡攸关的利益,因此,在国际交往谈判中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妥协的空间,绝不能让步。维护和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是任何国家至高无上的天职。国家核心利益高于天,是衡量“爱国”还是“卖国”的试金石。

2.国家核心利益的鲜明特征

国家核心利益在国家利益体系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国家整体利益有重大影响,这就决定着国家核心利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第一,政治上的不可动摇性。与一般国家利益不同,国家核心利益在外交关系和外事谈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容争议、不容侵犯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内政是不容干涉、不容颠覆、不容和平演变的。中国政府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绝不以损害核心利益委曲求全。对待他国任何破坏我国核心利益的行为,我国政府都会全力加以抵制和反抗。尽管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具体方式不同,或谈判,或在具体问题上的妥协、让步,但捍卫核心利益的政治立场不能变,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整体性不能变。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整体性是由国家核心利益的整体性、不可分割性、排他性和主体单一性决定的。以国家领土完整为例,不存在一块领土要么属于我国要么属于他国的问题,我国的领土不可能与他国分享主权。如果在这一问题上发生矛盾和冲突,我国政府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手段给予反击反抗。中国国家核心利益政治上的不可动摇性是不容侵犯和破坏的。⑧

第二,地位上的重要性。核心利益在国家利益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牵一发动全局的居于统领地位的利益。一方面,国家核心利益的实现有助于国家政治利益、国家经济利益、国家文化利益等国家非核心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国家核心利益一旦遭到破坏,国家一般利益、国家重要利益的维护、捍卫就失去了保障,将直接导致国家非核心利益的受损。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用炮舰炸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核心利益遭到破坏,其他的利益也“体无完肤”。沉痛的教训增强了我们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和信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这一点。邓小平指出,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胡锦涛指出,对中国人民而言,没有什么比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正由于国家核心利益地位的极端重要性,我国总是把维护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有利于国际核心利益的发展,在特殊形势下,可以牺牲一般利益甚至重要利益,确保国家核心利益不受损害。

第三,内容上的普遍性。国家核心利益是在继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核心利益的主要内容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成为外交关系谈判活动的基本准则。世界各国都把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政治制度、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作为本国的核心利益,所不同的是对国家核心利益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在关于美国国家核心利益的研究报告中把美国国家利益划分为“生死攸关的利益”“极端重要利益”“重要利益”“美国持久利益”几个方面。美国不用“国家核心利益”这样的表述,把国家核心利益称为“生死攸关的利益”。在外交实践中,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一旦受到威胁,不论是否有盟国参与,美国都会采取单边行动;当美国“极端重要利益”受到威胁时,会在“生死攸关利益”受到威胁的盟友的合作下参与行动;对于“重要利益”,美国则会个案处理。⑨由此可见,国家核心利益的内容不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特殊性,它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形成了普遍性的特征。

第四,性质上的“自卫性”。中国国家核心利益“自卫性”的特征是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核心利益的“扩张性”特征而言的。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列强为了实现国家核心利益,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门,瓜分殖民地,疯狂掠夺资源和财富,以实现国家利益。实践证明,西方列强国家核心利益就是建立在损害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的,是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核心利益的“扩张性”和“侵略性”特征。在维护和实现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决不会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走侵略扩张道路,而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自卫性”特征。

三、中国国家核心利益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探索新型的现代和平发展道路,不仅自身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而且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福祉。但是我国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核心利益还面临着现实的威胁,面临着复杂的困境和挑战,需要采取积极科学的应对对策。

1.中国国家核心利益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第一,我国领土主权面临的挑战。我国领土主权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边界和领海问题、南海问题、“三独”势力等。一是边界和领海问题的挑战。我国周边有12个国家,通过谈判先后解决或基本解决边界问题,这些国家是越南、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朝鲜、老挝、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还有不丹、锡金、印度三国的边界问题悬而未决,其中主要是中国与印度的边界较为复杂,涉及到1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与其他有领海相交的国家的海上疆界也都未解决。这些都构成了现实和潜在的领土主权问题。二是南海问题的挑战。南海问题主要是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问题。近年来,围绕着南海归属问题,中国与菲律宾的矛盾比较突出。自1995年中菲两国发生美济礁事件以来,菲律宾把中国看成是最大威胁,中菲矛盾升级。与此同时,菲律宾投靠美国,美军重返菲律宾,为菲律宾提供更多的安全保护,给南海问题蒙上了一层阴影。三是“三独”势力的挑战。“三独”是指“疆独”“藏独”“台独”。我国西北地区总体是稳定的,但中国新疆分裂主义分子受到来自境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企图闹新疆独立,颠覆我国主权;西藏分裂分子在西方反动势力支持下,破坏我国社会稳定,企图使西藏从我国分裂出去;“台独”主张“一中一台”,破坏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三独”势力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给我国领土主权安全造成了威胁。

第二,美、日对我国的挑战。一是美国对我国的挑战。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在全球地缘战略上强化了对付中国的战略。在亚太地区采取“联日防中”,强化美日、美菲同盟,在海洋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制约中国崛起。在中东地区,采取“联欧、挤俄、抑中”战略。美欧日联手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企图遏制人民币国际化,防范“金砖四国”成立开发银行。在军事上,目前,美军加强“空海一体战”“区域阻止战略”的作战能力建设,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以“军事能力阻止中国攻势”,实现奥巴马关于“与中国在共同利益上合作,在冲突利益上对抗”,这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⑩。其政策的要求是:在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上,美国已将台湾看作遏制、对付中国的“战略武器”,不断向台湾大规模出售武器;在西藏问题上给我国施加压力,致使中国不得不始终面临美国在上述问题上的威胁。二是日本对中国的挑战。2010年以来,日本对华战略的基调发生转变,从合作为主转向以警惕和防范为主。同年12月,日本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出台,把中国定为防御对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狂言:日本对世界的贡献,就是与中国抗衡。并一直坚持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在外交上,安倍内阁并不急于改善对中国的关系,而是开展针对中国的所谓“战略外交”。同时,积极强化美日同盟,企图在中国周边地区拉拢有关国家形成牵制中国的战略格局。

第三,中国基本制度遭到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和各种非传统安全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直是西方国家攻击的对象,西方国家利用意识形态对我国进行渗透,推行西化、分化战略。西方国家以所谓的民主、人权等为幌子,对我国施加压力,并由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转向新时期在各种外衣掩盖下的和平演变战略,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新时期,我国核心利益还面临着各种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国际上的分裂主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不断侵扰我国,损害我国的国家核心利益,造成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2.维护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新思考

本文从宏观层面上对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之路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以白皮书的形式向世界公布,这条道路是对内对外战略的有机统一。“对内求和谐、求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对外求和平、求合作,与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们要努力向国际社会宣传和平发展道路,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疑虑,表明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而作出的战略抉择。要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需要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都作出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已打破“国强必霸”的怪圈和旧有的大国崛起模式,必将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和平发展的中国也会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和谐世界的建设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重要的外部环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必须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政治前提下才能实现。在世界范围内,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都应该受到国际社会尊重,都应该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国家内部事务应由本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各国要做到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境保护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家园。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关键。对外政策上我们要做到:一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二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三是不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不允许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横行;四是坚持谈判反对对抗,坚持合作反对遏制,坚持伙伴关系反对对手关系,形成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的共识,通过求同存异、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和分歧,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五是坚持从国家核心利益这一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确定正确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四,倡导和奉行“三观”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指导理念。“三观”是指“新安全观”“国际责任观”“地区合作观”。一是倡导新安全观。新安全观的内容包括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和合作安全。新安全观是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原则前提下实现的,是面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倡导的强化国家社会安全的新的安全观。二是奉行国际责任观。中国遵循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认真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按照责任、权利、实力相一致的原则,从本国和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性问题治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三是秉持地区合作观。这种地区合作观的特点就是要同周边国家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合作,共同推动和谐亚洲建设。主张地区各国互相尊重、增进互信、求同存异,通过谈判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等各种矛盾和问题,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国永远做亚洲其他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第五,坚持开放包容,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提供广阔空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应该坚持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法治道路的权力,清除疑虑和隔阂,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动力。我们要秉持开放精神,推动区域合作,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尤其是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同周边国家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己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注释

①②③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48、348、359、362页。⑤⑧戴秉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当代世界》2010年第12期。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人民日报》2011年9月7日。⑦王公龙:《如何界定国家的核心利益》,《学习时报》2011年6月20日。⑨章迪禹:《国家核心利益至上》,《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1期。⑩王志军、荆磊、李德中:《奥巴马对华政策演变及其未来展望》,《和平与发展》2013年第3期。戴秉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人民日报》2011年9月16日。

责任编辑:浩淼

猜你喜欢

国家安全中国
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组织”的犯罪学分析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