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能力培养

2014-02-26房素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古文文言文美的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大多数学生认为文言文学起来很难,但又不得不去努力攻下这个关键性碉堡,因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文言文是重难点,高考中必有的题目之一,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体现出高效率,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笔者认为应将培养能力放在首位。

一.译写能力

译写能力是文言文学习者应用的基本能力,同时通过翻译原文,教师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原文的把握,对文中语言、句式、作者态度与情感的了解程度,进而可以对学生以后学习情况做一个预测。一个文言文译写的过程就必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地去思考度量,这样也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挟太山以超北海”这一句中,“超”翻译成超越,还是越过,那个更合适?学生在推敲思索中很自然就提升了译写能力,教师也可安排学生对新课文的课前预习,然后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检查,检查过程可以实行小组展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最适合的翻译方式。教师对于学生的译写也应提出可行性技巧,让学生有理可据,同时纠正不良的习惯,精选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让学生进行译写锻炼,这样有计划地进行下来,学生的文言文理解、再创作能力会大幅度提升。

二.语感感受能力

传统文言文教学法,就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该记笔记就记下来,然后背过,没有思考与自我探索的过程,也没有什么学习习惯养成,忘了是什么了,直接翻开笔记或参考资料,没有主动求索的过程,对于教师的讲解过于依赖,本应是探索求知的文言文课堂成为了解释、翻译、背诵的简单程序课,这样的学习过程没有任何乐趣可言,甚至是让人望而生畏的。文言文本就属于我国文化积淀的瑰宝,应在我国下一代的心中碰撞出智慧的火化,让学生从心里底爱上学古文。怎样爱上古文呢?语感的形成很重要,首先让学生能自己读,再读、读到其义自现为止,就像疯狂英语李阳一样,大声读,反复读,教师要辅助与现代教学手段,配以声乐就更好了,这样在熟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刻理解文意,这就需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概念与记忆表象,切忌单纯的翻译记忆。可以在文章讲解时结合上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与经历去感受人物动向,然后步步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意字义,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感觉,也可多读,流利阅读中感受古文之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多了,基本的大致意思自己也能揣摩,这样学出来的文言文,不仅记忆牢固,还可以举一反三,文言文的学习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并且印象深刻。

三.审美能力

古代文学对于我们来说有美的一面,美丽而神奇,但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日常教学中却在逐步淡化这种美,不仅没有足够重视,还任其销声匿迹,这是极其不应该的,我们应从这一篇篇美好的文字中感受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美,感受到祖先对于美的追求,教师在学生文言文的学习中就应该渗透审美情趣,在美中学习。教师努力挖掘美的因子,如在《鸿门宴》中,让学生仔细揣摩刘邦、项羽的形象,他们在紧要关头表现出来的神情、动作等,然后就此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自由阐述观点,自主思维过程来定位他们的思想性格,感受语言的魅力,由此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深化,审美能力得以提升。

四.参与能力

现如今传统低效的文言文传授课堂让学生恹恹欲睡,再加上题海战术的填鸭,让文言文课堂毫无生机可言,学生被动地被灌输着,没有乐趣,没有主动性,体现不出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传统课堂,必须改变。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在乐趣中参与进来。如在学习《口技》一课时,“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里的“间”字,可以鼓励学生仔细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知识中哪里见过这个或其他系列词。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就被激发出来,通过比较归类整理,学生不仅仅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还大大提高了文言文阅读中的辨析能力,同时还感受到积累带来的巨大好处。再如,学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时,提出“安”与“安能辨我是雄雌”是有联系的,这样的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学习文言文时的参与意识更强烈,兴趣更为持久。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方法“死于章句,废于清议”的弊端,开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新纪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古文之美,学习古文之美,创作古文之美!

房素芳,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猜你喜欢

古文文言文美的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好美的雾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