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评价体系的优化
2014-02-26杨发鑫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它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标准,它要求全面反映学生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优化日常作文教学的评价
作文评价体系中,日常作文教学评价是主体,也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最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1、优化评价的模式
新的《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中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依评语表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比较软化的作文评价标准给学生的作文评估以更为正确而科学的方法,也给我们教师更为自由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有如下一些可行的评价模式:
(1)学生的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诵读、去思考推敲和修改,并写下自己的评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学生共同修改文章。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
(2)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在学生自评自改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互评互改。比如,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评改小组,各个小组的作文交换评改,每个同学对本小组的作文进行评改。最后,每个小组挑选出一两篇较好或较差的作文在班上进行公开展评,并征求班上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在这样的相互评价过程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还是“老师”,角色不断转换,写作兴趣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2、优化评价内容
(1)注重思维能力的评价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对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要求上,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以及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注方面做得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不能用自己的经验、好恶去评价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而应适度提倡作文中的多向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去观察和表达。学生反常规的思维里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2)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应重视对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培养他们真实健康的感情。
(3)注重评语的感情投入
“言为心声”,学生的作文大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次认真的精神劳动。他们期待老师认可自己的劳动成果和这次精神创造的价值,渴望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我们的评语不应该是冷峻的评价,而应是与学生感情的沟通与交流。老师几句赞美的话、真挚的话,会沟通师生的心音,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欣慰和欢乐。而那些具有独到见解、深刻哲理、诚挚态度、浓郁情感的话,也许将伴随学生一生。
二.优化考场作文特别是中考作文的评价
笔者亲身经历多次中考作文阅卷,虽然评卷指导细则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但因为阅卷的时间短、工作量大、参阅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中考作文的评价结果很不令人满意。一篇作文的阅卷时间往往只有一两分钟,评卷的标准到阅卷教师那里便具体为:一看是否离题,二看字数,三看全篇的开头结尾,再看每段开头……以至于每年优等生的语文(作文)成绩总是凸显不出来。为此,相关主管部门下大力气优化中考作文的评价势在必行。首先,应选拔高素质的责任感强的教师成立专门的作文阅卷队伍,并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其次,中考作文评卷细则应不断改进,并且只是作为评卷的参考而非教条。一篇“中心”不是很“突出”,“内容”不是很“具体”但语言功底扎实、知识含量丰富的作文难道不能进入一类作文的行列吗?
总之,作文评价,应该是师生情感的沟通,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教师只有不断优化作文评价的方式,创新作文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投入感情,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才能涌现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精彩佳作,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杨发鑫,教师,现居青海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