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是课堂上的花朵

2014-02-26薛润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葵花助产士研讨

学生就是课堂的花朵,是生命的花朵,如何让这朵花常开常新,千姿百态,永不凋零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课前学习和交流研讨两个教学环节,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前置性作业是生命之花绽放的沃土

学生的学习是天生的,儿童从咿呀学语,蹒跚走路,认识新事物的开始,都潜在学习的本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他们为了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在课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他们却非常快乐,他们整理资料,享受一种忙碌的快乐,在课堂上展示,享受一种成就的乐趣。他们在课下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在课堂上实现自己的成就感。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任务,预习一下新课也就无事可做了。学习新课只是第二天的事情。学习生本教育理念,让我反思到,语文课程更需要前置性作业,六年级的课文有的篇幅很长,读完一遍就需要几分钟时间,优秀学生课上还能跟得上,有些基础差的学生,生字读不下来,甚至连拼音都不会,课上读一遍课文需要十几分钟时间,还要有老师的指导,这种情况下,何谈理解课文,领会文章主旨呢?一次次失败的结果,让他们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布置前置性作业显得尤为重要。而前置性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布置课前作业,老师就要了解大纲要求,钻研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教材核心内容,考虑学生的思想要求,精心设计问题,打开童心之门。课前有了学生的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自然有了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也就有了“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感觉了。

二.交流与研讨让生命之花永不凋零

交流让思维得到发展,使思想得到沟通,交流才能发现问题,碰撞出灵感。课堂上的交流,是生与文本的沟通,是生与生的碰撞,师与生的对接。课堂上没有交流,就没有争辩,没有研究,没有生成与发展。研讨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是提升的必经之路,是得以延续的保障。在交流研讨中,让学生达到忘我的境界,让学生的声音充满课堂,让小手举得高高,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开手,在每节课上都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读书感悟,要求学生提的问题,还要依靠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相信他们能把一切做好。教者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而是生命的牧者。教师要告诫自己,比起学生能做的事情来,我们需要做和可做的事情并不多。树木是自己生长的,我们能做的,只是选一个地方,帮助他长根,我们不能钻进树木中干预和代替它生长。我们的培育,最基本的施肥和浇水,是对根部来作用的,而不是对着叶子浇水施肥。生本教育有两个层次的交流,第一个层次是小组内交流,第二个层次是全班范围的交流。老师怎样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交流,交流些什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组织交流中教师只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倾听,适时引导,恰当地进行总结。教学《葵花之最》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棵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的望着太阳。”生1:一往情深这个词是写人的,为什么用到写葵花呢?生2:这是拟人手法,赋予葵花人的情感。生3:为什么要向着太阳?生2:因为葵花总向着太阳的。这时我提出:葵花和边防战士有联系吗?学生2:葵花生长在昆仑山上,边防战士也驻守在昆仑山呢!生3:写葵花向着太阳就是写边防战士心向着祖国。尽管学生的话语那么稚嫩,理解并不深刻,但这是他自己真实的体验,虽然这种体验并不成熟,但在日积月累中才有丰厚的积淀。学生依靠交流与研讨解决了问题,掌握了分析的方向。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更多的是学生的仆人,是助产士。对教师是助产士这一比喻,郭思乐教授分析说,助产士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发挥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依靠自身力量诞下婴儿;另一种是助产士自己费尽力气来助产,结果助产士和产妇都十分辛苦,还产的不顺利。以生为本,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还应当发挥得更为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

鸟是树的花朵,学生是课堂的花朵,让我们成为学生的仆人,生命的牧者,聪明的助产士。培育好课堂这块沃土,让学生这棵树扎根于课堂这块沃土上,释放他们的激情,插上飞翔的翅膀,自由快乐的成长,开出永不凋零的生命之花。

薛润军,教师,现居河北承德。

猜你喜欢

葵花助产士研讨
葵花王冠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葵花之门
葵花 外一首
葵花点穴手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我国助产士专业体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