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中的渲染

2014-02-26王守仁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贤臣周总理外貌

渲染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对所画物品的主体浓彩重墨加以点染,使主体突显。后来这种技法用于文学领域,文学作品中的渲染,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等方面的铺叙、形容和拱托,以突出描写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方面,加强艺术效果。

诗词中运用渲染的手法可谓炉火纯青。《诗经·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蜀道难》奇异的光辉一直照耀着中国诗坛,此诗之奇主要在于全诗极力渲染。如开头就熔远古传说和神话于一炉,运用夸张手法着力渲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诗的主旋律。接着直接描写高山,衬以“回川”之险,诗人意犹未尽,又借“黄鹤”“不得过”与“猿猱”“愁攀援”来反衬,还对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多角度加以摹写,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充分渲染了蜀道难行。柳永《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为全词定下了凄凉伤感的基调。《周总理,您在哪里》反复吟咏“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和“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把周总理毕生为人民操劳,人民深切怀念周总理的感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小说中同样不乏运用渲染的范例。《林黛玉进贾府》这样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运用工笔对人物外貌的描写,这也是在《红楼梦》中对这个主要人物的首次外貌描写,重在通过外貌来暗示人物性格,即林黛玉的美丽、弱质和她的细心、多虑与自尊,这种性格也是人物在全文中发展的主体,所以作者抓住主要特征,极力铺陈给人以鲜明印象。鲁迅《故乡》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作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里所用笔墨并不多,但却把当时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之下农村的萧索境况充分渲染了出来,很好的烘托了“我”回故乡的悲凉心境。《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运用相似情节反复出现的方法,达到渲染的目的,起到强化人物形象的作用。鲁提辖三打郑屠,一拳打鼻子,二拳打眼睛,三拳打太阳穴。这“三打”,每一打的情节都非常相似,相似的情节充分渲染出了鲁提辖的刚烈性格和火暴脾气、高超的武艺,把一个疾恶如仇、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立在了读者眼前。

散文中也常见渲染手法的运用。朱自清《绿》,在开头对梅雨潭周围环境作了描写,着意描绘了梅雨亭的态势和潭上瀑布声音,瀑布的水花水滴的飘散。作者采取这种渲染手法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美的意境中去,产生与作者那种舒畅兴奋心情的共振。张衡《二京赋》,为了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以俭,体恤百姓,故而铺写了前朝京师的壮美华丽以及统治者浩大的田猎场面。宫殿楼台、车马兵戈、林草兽鸟,物象繁密,词藻富丽,手法迭变,作者以浓笔重彩渲染奢糜以达到讽喻的作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为了强调郭攸之等人是贤臣,先说自己的评价:“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一次强调这些人是贤臣。接着用刘备的话:“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二次强调这些人是贤臣。最后又用自己的看法:“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这是第三次强调他们是贤臣。多个角度反复强调渲染,让人不得不相信这些人确实是贤臣。黄蒙田的《竹林深处人家》中:“竹乡里的房子,是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栋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连板壁、地板、门窗无一不是竹的。”“放眼望去,凳子和椅子、台子、凉床、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和屠笼,还有斗笠和各种用具,全是各种竹子制成的,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子也是竹箬做的。”作者不厌其烦、穷尽列举,渲染了一种浓浓的竹子世界的强烈氛围,让人不得不信其真,不得不佩服竹乡人的聪明能干。

需要强调的是渲染一般用在表现人物或情节发展的关键部分,因此,不能事无巨细,都加渲染;要注意分寸,防止过度渲染,以至于臃肿堆砌。

王守仁,教师,现居江苏建湖。

猜你喜欢

贤臣周总理外貌
用人之道:请君子 治小人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周总理的标准餐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论“要吃饭,不要吃……”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