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认识汉字

2014-02-25宫本雄二

博客天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韩三国东亚地区日语

宫本雄二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激起了很多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重新提笔书写汉字的热情,但是有多少中国人知道:当今世界仍然在使用汉字的国家只有中国和日本。

近些年来,中日韩三国都在一味追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却对三国拥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事实熟视无睹。对对方的缺点看得很清楚,而对对方的优点、对相互间共有的纽带却很健忘。节变岁移,今天需要我们去做的就是重拾纽带、思考未来。

为了倡导汉字的使用,2013年7月,“东北亚名人会”公布了中、日、韩三国共用常见800汉字表草案。该名人会,是在2006年以加强东北亚的合作与交流为目的,由日本经济新闻社、中国新华通讯社和韩国中央日报社共同发起成立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汉字共用到底有多了不起。

关于汉字何时传入日本有诸多说法,但有一点确凿无疑—汉字是在公元4世纪,由朝鲜半岛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并归化那里的先辈们带来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便是日本《古事记》的记载:公元4世纪后期,由朝鲜半岛百济派遣来的王仁博士将《论语》和《千字文》带到了日本。

《千字文》到公元6世纪才在中国出现,在4世纪后期尚未诞生。这意味着《古事记》的记载有问题,但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人当时脑子里曾经有过这种认识并且把它记载了下来。它表示日本曾经有这种意识:即日本与中国、韩国、朝鲜共同拥有中国的“儒学”和“汉字”。

共同拥有儒学和汉字意味共同拥有人及由人构成的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还有作为传递思想及感情的手段的文字。尽管,正如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一样,每个社会的个性也各不相同。然而,在大的基本原则上我们有共性—这种意识对于研究和思考东亚地区的未来非常重要。

日本法政大学王敏教授认为,尽管日本在古代通过“和魂汉才”、在近代通过“和魂洋才”引进了大量的新鲜事物,但是它从来没有丢掉日本文化的根基“和魂”。也就是说,日本人很注重利用“和魂”,对外来事物实施改良,即加以“日本化”。也正是因为这点,日本才成其为日本,既不同于中国也不同于美国。

然而,汉字却在日本生了根发了芽。日本人自创了将汉文(指古汉语)作为日语来朗读的方法。于是,很多汉文的词汇后来转化成了日语。另外,日本人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了片假名,利用草体字创造了平假名。

就这样,日本人充分利用汉字,确立了日语的书写方法。汉字成了日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在今天日本人仍然离不开汉字。

到明治时期,西方的科学理性主义和新知识大量涌入日本。明治才俊们在西方文明的洗礼下,与各种新概念展开思想碰撞,运用汉字创造了很多新词。他们与中国、韩国的知识阶层一样,从孩提时代开始就开始诵读《四书五经》、《史记》、《唐诗选》等,拥有深厚的汉学功底,他们创造的新词得益于他们对汉字的深刻理解。随即,这些词汇被当时中国和韩国的知识阶层欣然接受。

当时,同受西方文明冲击的东亚地区也面临引入西方文明的问题,正是因为文化近似性,它们如饥似渴地大量引进日本发明的新词汇。

在中国,很多源自西方概念的词语,包括“概念”这个词本身,以及“政治”、“经济”、“哲学”、“宪法”、“共产主义”、“共产党”、“干部”等,都来自日本。由此,东亚地区又一次出现了文化大融合,是汉字促成了这种融合。

西方文明破坏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或许是时代的必然,但我们正面临着如何重新确立自己的个体同一性(identity)的问题。如何在重新评价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个体同一性,是东亚中日韩三国的共同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毋庸置疑,汉字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珍视汉字,更积极更深刻地去了解汉字,那么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自身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拉近东亚各国之间的距离。endprint

猜你喜欢

韩三国东亚地区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如何看待我国的高投资率
会“珰”洞鉴以昭然——古代东亚地区冠饰“珰”之探究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中日韩三国住宅照明联合调查研究系列之二:中日韩住宅照明设备及能耗现状调查
中美韩三国女子高校校训比较及其启示
本期导读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