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PPT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14-02-25周根青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利与弊多媒体教学

周根青

摘 要 PPT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正在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但也有很多的缺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想采用多媒体来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多媒体教学 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073-0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给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弥补了教师自身不足,完善了课堂教学结构,也节省了课堂的教学时间。它在新课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会例外。为了让它向正确的轨道呈良性发展,我们应及时发现它的缺憾,并能研究解决的对策,从而有效地运用,让学生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

一、PPT在目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目前课堂上越来越多的使用PPT,它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

1.限制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多媒体能够运用声像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把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特别是学生所欠缺的那些经验情境,多媒体更能收到“百闻不如一见”的良好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电脑毕竟是机器,学生们也是在不自觉中被动地接受教师们早已经设计好的某些东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完全被局限在某一框框内,学生的思维在课件的影响下也只是跟着老师思路走,别无选择。学历史的功夫重在一个“悟”字。这个“感悟”从何而来?它绝不是来自图片或者动画,它应该来自上下五千年无数的爱国魂所寄托的那种精神。我觉得这才是历史学习的真谛。对于这门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加强“形象生动”的效果的。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2.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

在实际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以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情况,这完全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另外我们也看到为追求辅助教学的表面热闹,有的课件采用了大量无关的图形、图像、音频等信息,背离了新课程的要求。课本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缺少了与学生感情的交流。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3.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过分追求大容量、快节奏

由于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不少教师便将大量的资料揉合在一个课件中,课堂上便不厌其烦将大量的资料传递给学生,这从正面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毕竟有限,过多的资料使他们目不暇接、食多不化,有些东西学生还来不及反应、来不及理解就过幕了。而且有的老师贪多求全,只要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他便不经筛选全部网罗进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大讲特讲,占用了较多的时间,一些重要的东西便来不及讲深讲透便下课了。这样一来,教学重点、难点就无法突破,教学目标也就无所谓完成了。

4.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课件虽然对教学很有帮助,但它始终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手段,而不应该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如果过分突出教师的“表演”,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加之精彩解说和绚丽的演示,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这种“表演”剥夺了。学生缺少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了应有的思维与语感训练,因而,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感觉到老师眼花缭乱的演示,而知之甚少。

5.课件展示替代了板书

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PPT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一堂课下来,教师在黑板上只是写了个课文题目,甚至连题目也不写,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有时教师在授课时突然而至的灵感,无法加到课件中去。再有,教师没有将重要内容写在黑板上,而是在PPT上一闪而过,学生没有一个清晰的听课线索,感知模糊。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要科学制作课件。

1.课件制作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课件制作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不同年龄的学生其认知水平不同。一般来说,初中学生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强,但抽象思维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要制作一些有利于启发和诱导思维的课件,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的程度、接受能力、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等等,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对这些有了充分的了解,教学中所使用的课件才会有针对性(不管是自己制作的,还是改用他人的),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差。

2.PPT制作时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多媒体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不能脱离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要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知识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之上,强调“论从史出”,但过去离我们太远,具有不可感知性,这就不利于我们“彰往察来”、以史为鉴。所以历史课件的制作应充分利用各种素材为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多角度提供情景平台,以利于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endprint

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现实服务。历史课件素材的选择就必须联系现在,借助“历史”与“现在”的互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现代意识并“敬天、尊理、爱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3.对课件内容要进行科学选择,突出重点性和思想性。设计PPT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切忌面面俱到。不能因追求花哨热闹和所谓的吸引学生而偏离教学目标,占用不少时间又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冲淡了教学主题。要体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历史没有思想,也就没有生命力,要努力创造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留有余地的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力。

4.课件制作应有一定的弹性。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学生规划的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如果教师只关心实施步骤的环环相扣,就没有多少机动的余地,教学活动就会过于紧张,很难针对课堂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整。因此,教学设计既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要考虑到预设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辅助教学的PPT课件也应该是动态的,具有一定弹性和交互性,能围绕学习主题,从不同角度提供多样化的情境,设置多种学习的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能让学生随机进入,灵活跳转,只有这样才能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应付自如,有效生成。

其次,要优化PPT的使用过程。

1.处理好多媒体的辅助性和教师主导性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切不可让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大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要负起指导和组织课堂的职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媒体利用时间不能过长、频率不能过快,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才不会被多媒体的连续演示挤掉,教师才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才有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时间,才有利于师生互动。这样,在教师的主导下,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顺利展开,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处理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优点,传统教学虽有不少亟须变革的东西,但他既然能延续这么久,必然有其许多优势长处,不能随意抛弃。如教师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导,激情的演讲,人性化的表达以及教师自身的人格的濡染,作用难以估量,多媒体课件根本替代不了教师。再比如板书,传统的板书具有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性等特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思维,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多媒体课件由于画面经常变动就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应如何对待和运用两种教学手段呢?不厚古、不薄今,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宜的教学手段。

3.选准使用时机。多媒体使用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好呈现的时机,方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辅助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知识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上时,可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为学生呈现新情景、提供新问题,刺激学生进行深度分析和思考的欲望。多媒体的作用是辅助教学,其呈现不能随心所欲,要做到多媒体与教学主题或问题的紧密结合。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不能长时间连续使用多媒体,容量过大会增加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难度;二是必须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分析和思考。

4.注重学生信息反馈。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从学生的角度来制作和使用PPT。让多媒体教学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PPT的有效应用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能,从而真正使学生把历史与社会课看成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参考文献:

[1]玉玲,王雪梅.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3).

[2]任刘娟.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辩证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1,(21).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利与弊多媒体教学
线上美术教学的利与弊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试论微博对公共管理的利与弊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图书出版以市场为导向的利与弊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