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皮半冠状切口在面中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2014-02-25黄利浩牛艳红方喜泉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4期

黄利浩 牛艳红 方喜泉

[摘要] 目的 讨论头皮半冠状切口在面中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本组10例患者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行面中部复杂骨折复位,钛夹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采用半冠状切口行坚强内固定治疗复杂的面中部骨折10例,1例出现暂时性额肌瘫痪,其余均一期愈合,面部基本对称,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 头皮半冠状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面部无疤痕、术野清晰等优点,是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关键词] 半冠状切口;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7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4-0090-02

面中部骨骼包括上颌骨、颧骨、颧弓、鼻骨、筛骨及额骨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的框架样结构支撑着面中部外形。由于这些骨骼解剖关系复杂、同时骨质强弱不均,遭受到暴力打击时常常发生严重移位和多发性骨折,同时又常合并颅脑外伤和眼外伤,导致面部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面中部骨折约占面部所有骨折的25%[1],是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2010年以来,我科采用半冠状切口行坚强内固定治疗复杂的面中部骨折1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2~57岁。受伤原因分别为交通创伤7例,钝器打击伤1例,高处坠落伤2例。10例均为单侧面中部上颌骨、眶、颧复杂骨折,单纯性眶骨、颧骨、上颌骨骨折不包括在此组病例中。其中合并颅脑外伤3例;伴发下颌骨骨折5例。临床表现为面中份左右不对称、颧部凹陷、咬合关系错乱、张口受限、眶周淤血肿胀、复视、脑脊液鼻漏等。根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合X线片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可明确诊断(封三图2)。应用颌面部CT平扫+三维重建技术是目前最佳的诊断颌面部骨折的方法[2],它能够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与空间结构关系,有利于确定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真实情况[3]。

1.2 手术方法

1.2.1 麻醉 均采用鼻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以便能在手术中检查患者咬合关系及进行牙弓夹板结扎。

1.2.2 切口及显露 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1∶20万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局部浸润,减少术中出血;切口自一侧耳屏前上端至颅顶连线上,距发际线2~3 cm,如患者有秃发或先天性脱发史,切口可向后移,切口最低位于耳垂平面,用头皮夹止血,沿骨膜表面及颞浅筋膜浅层表面剥离,下翻头皮瓣,分离至颧弓上约2 cm时切开颞浅筋膜浅层,继续向下分离至颧弓,同时在眶下缘外侧切开额骨骨膜,在骨膜下分离暴露眶外侧缘、颧骨及眶下缘,向眶内剥离显露眶外壁及眶底。对伴有上颌骨骨折者,需要做口内前庭沟切口,切开前庭沟黏骨膜后向上沿骨面分离和半冠状切口相通,充分暴露上颌骨,显露骨折线。眶下缘及眶底骨折则需作眼睑下切口,在下睑缘睫毛下约2 mm处平行于下睑缘皮肤作长约3~4cm切口,切开后于眶隔浅面与眼轮匝肌深面之间分离,直达眶下缘,注意保护眶隔,避免眶脂外溢,剥离骨膜,暴露眶下壁骨折部,解除骨折线内嵌顿的眼外肌和其他软组织,将骨折断端精确复位。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后,以微型钛板坚固固定(封三图3),同时注意咬合关系的恢复,钛板固定以骨折稳固为原则。头皮皮瓣复位缝合,放置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术后10d拆线。

2 结果

本组10例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术后感染和钛板排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复查CT或X线片,结果显示骨折对位及愈合良好,双侧面部基本对称,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出现功能障碍,头皮瘢痕不明。本组1例出现暂时性额肌瘫痪。

3 讨论

手术时机:颌面部血运丰富。面中部骨折手术时间越早越好。不伴有颅脑损伤症状的骨折患者,手术可在伤后 2~3 周内进行。这是因为骨折后2~3周即可有骨细胞参与骨的形成[4], 此时若不及时复位固定,骨折端会很快畸形愈合,造成面部严重塌陷畸形,不仅影响面容,还会给以后的手术增加难度和风险,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对伴有颅脑损伤和其他复合伤者,应首先处理紧急情况,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考虑骨折复位固定[5]。

冠状切口由Obwegeser于1985年首先提出并应用在颅颌面部畸形的治疗上。因该手术方式有以下优点[6]:①避免面部增加过多的附加切口,同时切口隐蔽,对美观无影响;②避免损伤面神经;③可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易于骨折复位;④骨折固定稳固可靠。近年来该手术方式已被颌面外科广泛运用[7]。由于面中部骨骼多为不规则骨,且骨质薄弱,骨缝多,受外力撞击时容易移位。因此,术前需行颅面骨三维CT扫描重建,这样可对骨折移位情况、骨折线走向做准确、全面的判断和评估,从而设计出最佳的治疗方案。Shumrick发现半冠状切口最适用于治疗单侧面中部骨折。结合本组10例患者情况来看,单侧面中部骨折只需用半冠状切口即可,如同时结合眶下缘及前庭沟切口等局部小切口[7,10],可减少手术创伤,同时有利于手术操作及骨折复位。

经头皮半冠状切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面神经颧颞支麻痹、额纹消失、秃发、疤痕、角膜擦伤、血肿及感染。①有学者认为,冠状切口术后主要并发症是面神经颧、颞支损伤[8]。面神经自腮腺穿出后,越过颧弓与颞浅动脉额支向前上共行于浅筋膜与颞深筋脉浅层之间[9]。手术中应注意解剖层次及切口位置,操作轻巧,避免过多的翻开和皮瓣,从而减少对面神经的损伤。②角膜擦伤:术前用眼膏保护角膜,同时可将上下眼睑缝合,避免损伤角膜。③术后瘢痕:在没有秃顶的男性及大多女性患者,切口要远离发际线,必要时可选择使用“Z”字形或锯齿状切口。同时减少电刀的使用。④血肿和感染:切口创面大,组织血运丰富,术后易形成血肿而感染。因此除术中彻底止血外,头皮切口放置负压引流,同时面部给予加压包扎。术后适当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的发生。endprint

由上可见,头皮半冠状切口在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中,具有切口隐蔽、面部无瘢痕、术野清晰、便于手术操作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湘伟,成诗军. 头皮冠状切口加上颌前庭沟切口复位固定面上中部骨折的体会[J]. 中外医疗,2010,17(4):91-92.

[2] 李志刚,王田力. 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应用[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23(1):51-53.

[3] Heiland D,Schulze G,Adam,et al. 3D-imajing of the facial skeleton with an isocentric mobile C-arm system[J]. Denromaxillofacial Radiology, 2003,(32):21-25.

[4] 张治忠,白雪峰,任江涛,等. 颧骨骨折78例临床回顾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 (10):1549-1551.

[5] 杨俊辉. 冠状切口在面中部复杂性骨折中的应用[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19 (3):189-192.

[6] 周树夏. 手术学全集-口腔颌面外科卷[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25-131.

[7] 邵山,张诗雷,徐兵,等. 头皮半冠状切口(附41例报告)[J].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5,19(1): 41-42.

[8] 夏德林,归来,张志勇. 头皮冠状切口并发症分析及防治[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4):255-257.

[9] Paolini S,Santoro A,Missori P,et al. Surgical exposure of lateral orbital lesions using a coronal scalp flap and lateral orbitozygomatic approach :clinical experience[J]. Acta Neurochirurgica,2006,148(9):959-963.

[10] Kaur J,Chopra R. Three dimensional CT reconstruction for the evaluation and surgical planning of mid face fractures:A 100 case study[J]. J Maxillofac Oral Surg,2010,9(4):323-328.

(收稿日期:2013-06-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