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绍兴婚礼音乐看仪式音乐的两面性
2014-02-25张贞
张贞
摘要:仪式音乐系指在各种仪式中演奏的音乐,尽管它在仪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笔者通过对绍兴婚礼中铜管乐队演奏的田野调查,发现仪式本身及仪式音乐的关系具有两面性:仪式音乐中有和仪式密切配合的,亦有与仪式无关的。本文以绍兴婚礼中的音乐为例,论述仪式音乐的两面性,并指出研究仪式音乐时,不能只描述仪式的过程,而不分析和探讨音乐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绍兴婚礼 铜管乐队 仪式音乐 两面性
“仪式音乐”系指在各种仪式中演奏的音乐。近年来,我国民族音乐学界很关注仪式音乐,许多人经过调研,发表了不少论文。其中有些只叙述仪式过程,既不研究仪式在人类学或社会学中的意义,也不研究音乐在仪式中功能,更不分析和研究音乐方面的问题。
在民族音乐学领域中出现的轻视和淡化音乐的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忧虑。蒲亨强先生指出:“不少相关论著多以“XX音乐与XX文化”、“音声背后的XX文化”等等为标题,看来音乐是关键词,但是行文中关于音乐的描述分析多一晃而过,更多谈的却是文化或其他学科的内容。这类论著中很少看到音乐本体的专业研究,也很少看到文化与音乐的有机联系。” 杜亚雄先生发现:“近年来民族音乐学界出现了‘去音乐化的倾向,不重视对音乐问题的研究,越俎代庖地把重点放在了民族学和人类学方面。”他强调:“民族音乐学应是研究、解决音乐方面问题的学科,不是从音乐现象入手,研究民族学、民俗学或人类学的学问。” 伍国栋先生将其批评为“音乐形态,本体消解”,认为这些文章夸大了考察对象中的“文化”构成,而将音乐中的“文化”构成简单化、片面化了。由于不重视音乐本体及“音乐事象”特征的分析,逐渐形成一种重“文化”轻“音乐”的不成熟思维方式和表面化的研究操作模式。音乐与文化的快餐式拼盘,使大量文化、音乐“两张皮”的“成果”显现。脱离音乐本体、音乐事象构成的考察研究“成果”随处可见,必然会不断加深“民族音乐学学科构成的模糊性,消散民族音乐学学科构成的音乐中心。” 因此,这些意见值得认真思考。
笔者于2010年12月到2012年5月期间,对绍兴婚礼中铜管乐队的演奏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了解到,从古到今,绍兴人的婚礼中都用乐。旧时,大户人家聘请“清音坐唱班”①演奏,婚礼中各种仪式曲目固定,用乐严格。在迎亲礼、巡轿礼、迎婚礼、行婚礼中,鸣锣、掌号、奏乐、升炮的时间、次数和曲牌都有严格规定。如行迎亲礼,乐队先奏【大开门】,鸣锣、掌号之后,奏【竹山马】,接着请新郎登堂,奏【朝天子】。这些乐曲都为仪式专用,平时不奏。20世纪初,欧风东渐,原为军乐的铜管乐队在绍兴被用到了民间婚礼中。大户人家结婚讲排场,不仅请“清音坐唱班”,还请铜管乐队。请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为配合各种仪式的过程,请后者只是为增加气氛。解放后,政府提倡“移风易俗,破除迷信”,简化婚礼习俗,“清音坐唱班”便在民间逐渐消失。“文革”期间,铜管乐队亦作为“四旧”被禁。“改革开放”后,传统复苏,铜管乐队恢复活动,在买卖开张、招徕顾客时演奏,但在婚礼中不常用。1994年,市政府禁止在城区放爆竹,人们才在婚礼中普遍采用管乐队,管乐队像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
为什么一定要在婚礼中用西洋乐器组成的铜管乐队呢?人们认为结婚不放炮不热闹,既然政府禁止放炮,请管乐队演奏音乐造“动静”,才有喜庆气氛。这里我们看到,在绍兴人的心目中,替代爆竹发出的噪音、制造气氛是用管乐队的主要功能,音乐根本不是作为音乐,而是作为“动静”存在的,“音乐”即“声响”。但这只是一方面。如果音乐仅仅只是“声响”,而不具有其他意义,应请民乐队才对。当地是浙东吹打的流行地,其主奏乐器是自明代就为官船抬身价、造“动静”的唢呐,唢呐一吹,锣鼓一敲,“动静”比管乐队大。请管乐队而不请民乐队,是因为年轻人大多崇尚外国文化,结婚讲究要有“洋气”,他们认为用外国乐器演奏,才够“洋派”。这里我们又看到了这件事的另一方面,管乐队是作为仪式的“时尚性”和“洋气”的象征而存在的,至于它所演奏的曲目如何,则无关紧要。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婚礼与婚礼音乐的关系也具有两面性:婚礼音乐中有的作品题材内容与仪式本身相关,“专曲专用”,亦有与仪式无关的。一方面,婚礼音乐是婚礼仪式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人们对婚礼音乐的演奏和曲目却又不很在意。据此,对仪式音乐进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不仅要研究作为音乐的文化背景而存在的仪式,还要深入分析研究音乐;既然仪式音乐和仪式有无关的一面,因此在研究这一部分音乐时,更要以音乐方面的问题为重点。
音乐是人类用声音为媒介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个环节。本文以绍兴婚礼中的音乐为例,从这三个方面阐释与分析仪式与仪式音乐的两面性。
一、曲目
从应用场合来看,曲目又可以分为婚礼仪式相关及与婚礼仪式无关两类,演奏后者的目的主要是制造热闹气氛。具体分类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见,在婚礼中与仪式本身密切相关的乐曲并不多,与仪式不相关的曲目则较多。从创作的角度看,即使是与仪式相关的曲目,也没有一首是专为婚礼创作的。如《婚礼进行曲》出自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中的一段音乐;又如《运动员进行曲》和《迎宾进行曲》是为运动会和宴会的入场式而作,虽为仪式音乐,但与婚礼无关。
曲目中的大多数都以爱情为题材,如《掀起你的盖头来》、《甜蜜蜜》等。乐队队员认为这些有关爱情的民歌和电影插曲可在婚礼中用,它们才变成了婚礼音乐。演奏者之所以演奏它们,是因为其中一部分是师傅教授的,另一部分是当下流行的,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乐曲是否为婚礼而作。与仪式无关的乐曲大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听到的,耳熟能详,容易引起共鸣,比放鞭炮、踩气球更能烘托婚礼的气氛。
二、表演形式
铜管乐队由六人组成,编制为大、小军鼓、次中音号、长号各一,外加两把小号或两把萨克。为什么用六个人?因为数字“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周易》中对“六”解释是:“六”代表阴爻,六个六为“坤”卦,上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大不顺的卦象。因为不顺,所以人们就用“六六大顺”一词,来表达心中期望。乐队用六个人,取六六大顺之意;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二”在八卦中十分重要。八卦中相对的两卦是“合二为六”的,崇尚“六”也与崇“二”、崇“双”、崇尚偶数有关。乐队用六个人,又有 “好事成双”之意。endprint
迎亲途中,乐队前后排列次序为:大军鼓、小军鼓、小号、萨克管、次中音号、长号,打击乐器排在前面和过去结婚时“鸣锣开道”的习俗有关。在迎亲路上,乐队时有休息,但经过十字路口和热闹地段及出新郎家和临近新娘家时一定要演奏,以此让人们和“好日人家”的街坊邻居知道有人办喜事。新郎接出新娘时,乐队必须奏乐,如果没有乐队的音乐伴随,仪式无法进行。婚礼结束,乐队离开新郎家时不演奏,因为新媳妇只能“吹”着迎进门,而不能“吹”出去。
通过采访乐队队员,笔者得知他们认为婚礼好音乐的标准是:音准好,配合默契,曲目多而且不重复,演奏效果喜庆热闹,并且符合“好日人家”的要求。
三、欣赏角度
通过好日人家,仪式现场观众以及网络民众三类欣赏人群对婚礼音乐的态度看出仪式本身与仪式音乐的两面性。
1.好日人家
“好日人家”聘请铜管乐队或经熟人介绍,或通过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乐队广告。在婚礼过程中,“好日人家”的掌事者会在仪式中提醒铜管乐队“多敲敲”,以此增加喜庆气氛。同时管乐队吹吹打打,引人注目,也具有传达消息的功能,向街坊邻居以及路人告知喜事。对于演奏乐曲的题材,“好日人家”不太在意。
2.现场群众
现场群众包括“好日人家”的亲朋好友,邻里街坊。大家意见各不相同,但大体看法一致。他们认为婚礼用声响大的铜管乐队,能烘托喜庆气氛,用西洋乐器,比较体面“洋气”,婚礼更排场。
3.网络民众
网民虽对绍兴婚礼中管乐队演奏褒贬不一,但都认为热闹喜庆的气氛必不可少,声响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曲目题材内容的选择,《嫁人就嫁灰太狼》的曲目选择源于当下流行的歌曲,大家不在意是否把新郎比作了“灰太狼”,更加关注的是仪式中音乐的伴随。“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是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常用于片头和片尾伴随唐僧师徒行路的场面。把这首描写和尚取经途中行路的歌曲用在婚礼中,不伦不类,难怪网民说“有些幽默”,还说“败絮其外”。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乐队的收入和十几年前的收入一样,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乐队队员大都是有稳定的工作的业余乐手,所以质量难以提高。虽有网友说“铜管乐只是替代了原来的民乐队,图个热闹”,但是民乐队的衰落和铜管乐队的盛行,有买方和卖方两方面的原因:从买方的角度看,首先结婚用铜管乐队,显得洋气、时髦;再者,目前民乐队成员多为专业乐手,收费明显高于铜管乐队;从卖方角度看,铜管乐器比唢呐、二胡之类的民族乐器易学,很快便可以学会并参加乐队挣钱。
四、结语
《乐记》有云:“乐者,乐也。”在婚礼中,音乐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有娱人功能。孔子崇尚礼乐,婚礼中始终伴随音乐,正体现了这一思想。然而一部分曲目与仪式相关,另一部分曲目与仪式无关,有无相生的道家哲学在绍兴的婚俗仪式和音乐关系中也得到了体现。同时,绍兴婚俗仪式及其音乐的关系“是此也是彼”,仪式与音乐的关系若即若离,也是中国人“差不多,无所谓”心理的反映。绍兴婚俗仪式中铜管乐队的演奏及听众对它的感受,不但反映出儒、道两家的哲学的影响和中国人的民族特征,也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层次的一些东西。
在仪式中,既然仪式与音乐的关系若即若离,仪式音乐又不是专门为该仪式所创作的,也不是专门用于该仪式的曲目,而只是作为声响的功能性出现在仪式中。我们在研究该仪式及其音乐时,就不应当只抓住仪式的内容和程式,目光还应当集中在音乐方面的问题,更多地研究、分析音乐本身,让音乐成为研究的中心。
参考文献:
[1]蒲亨强.音乐人类学:学科或方法[J].艺术百家,2012,(03).
[2]杜亚雄.民族音乐学调研范围和研究目的[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02).
[3]伍国栋.得失有三思,皆可以为鉴——民族音乐学理论及方法传承反思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01).
[4]杜亚雄.绍兴的管乐队及其活动[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04).
[5]杜亚雄.国民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吗[J].艺术百家,2011,(07).
[6]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注释:
①清音坐唱班指由唢呐、锣鼓、钹、二胡、笛子组成的民乐队,解放前很流行,常雇佣于结婚、做寿、添丁、丧事大户人家。
② 好日人家指绍兴人对结婚办喜事人家的称呼。
③ 层袋指在绍兴新郎不抱新娘,用棕榈线编的袋子铺路,新娘从上面走过去,寓意“传宗接代,繁衍子孙”,现麻袋又名“层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