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近代中国知名护士学校护理教育的比较分析

2014-02-25孙东洋王婷婷胡燕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护理教育近代

孙东洋+王婷婷+胡燕

摘要:中国的护理教育在近代已有了蓬勃发展。在时代性和地域性上具有鲜明特征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和湖南湘雅护士学校代表了当时中国护理教育的最高水平。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两所护士学校在招生对象、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临床实习及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回顾、梳理与比较,可以为现代护理教育在人才培养、道德教育、临床实践、英语教育、人文教育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思考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近代;护理教育;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湘雅护士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176-05

中国西医护理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这其中经历了萌芽、发展、调整和繁荣振兴等几个阶段。1887年,美国基督教护士麦克奇尼在上海成立了护士训练班,标志着西医护理教育在中国的正式诞生,并由此开始进入了最初的萌芽期。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西方医学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西医护理亦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由最初的萌芽阶段进入到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在中国的护理教育领域出现了两所具有时代代表性和地域代表性的护士学校,分别为北京的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和湖南长沙的湘雅护士学校。两所学校创办的西医护理教育成就显著,各有千秋,不仅引领、推动着近代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对当今中国的护理教育亦能提供若干思考与借鉴。

历史沿革——北协和、南湘雅

(一)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打开,西方文化迅猛地冲击着中华文明。西医作为传播西方文化的一种途径被迅速地推广,许多医学传教士和医生纷纷来到中国开设教堂,借医传教或设立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活动。到20世纪初期,以英美为主要力量的西医医院大量建立起来,由此催生了对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20世纪初期也是我国近代教育体制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封建科举制度被废除,近代西方教育制度被引入,涌现出了大量的西医学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北京协和医学院。1916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旧译为罗氏基金会)经过对中国先后三次的考察后选址北京,决定在中国创办一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医学院校。1921年,协和医学院举行落成典礼。这所学校以办世界一流医学院校为理念,以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人才为办学宗旨,将美国当时最先进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办学经验移植到中国,采用严苛的精英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在培养医学人才的同时,医学院还高瞻远瞩地创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培养高级护理人才。护士学校“成立于一九二零年(民国九年)九月二十八日,专以培植女护士为主旨,会在中华护士会美国纽约大学登记,并经教育部立案,为我国之第一护士学校”。①护校无论在人员选拔还是教育教学方面,均参照美国护理教育的模式,进行高淘汰率的精英式培养,并在纽约州注册。从学校创办至1952年停止招生,经历了1943年的被迫迁址、1948年的艰难复校。协和护校在跌宕起伏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秉承“勤、慎、警、护”的校训,坚持为中国培养了聂毓禅、王琇瑛、黎秀芳、陈淑坚等一批高素质的护理精英,成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可当之无愧地称为近代中国护理教育之翘楚。

(二)湘雅护士学校

湘雅护士学校的前身是雅礼护病学校。1911年11月,一所以传承南丁格尔精神为己任的专门培养看护者的学校——雅礼护病学校在雅礼医院的怀抱中应运而生。时任雅礼医院护士的美国高级护士盖仪贞(也译作妮娜·盖治)女士应聘为首任校长兼教务长。这是湖南省最早的护士学校,分为男护病学校和女护病学校。在雅礼医院院长胡美、医学教育家颜福庆的多方努力之下,1913年7月,美国雅礼会与湖南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办医学事业的协议,“湘雅”医学品牌从此建立,包括当时的雅礼医院、雅礼护病学校及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三个机构。当年秋季,护病学校开学。1915年2月,雅礼医院更名为湘雅医院,雅礼护病学校则更名为湘雅护士学校。

湘雅医学教育同样秉承美国教育模式,招生标准高,教学管理严格,淘汰率高。经过数年的发展,其水平已能与当时的协和医院相比肩。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非基督教运动愈演愈烈,1926年12月,盖仪贞女士辞职回国。1935年7月,湘雅护士学校在教育部备案,更名为私立湘雅医学院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38年,受抗战影响,湘雅护士学校迁往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1939年1月正式复课,并于同年9月正式对外招生,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才复员长沙,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接管。

湘雅护士学校在近代中国风起云涌、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诞生和发展,一路亦是风雨飘摇,但是它始终秉承南丁格尔精神,遵循“勤、诚、谨、毅”的校训,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年代依然没有放低培养标准,坚持精英式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护理人才,成为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两所学校护理教育之比较

(一)生源

两校在招收学生方面均采取“重质量而不重数量”的原则,这固然与当时中国社会风气未开、生源有限有关,但更重要的则是为了培养护理界的精英人才。

协和护校在招生时,十分注重学员的自然科学基础并开设预科教育。其具体招生要求为:“凡愿入甲种肄业者,须由旧制中学毕业,或三三制高级中学肄业二年,始得与考,各生必须能读英文教科书,直接听讲,并能用英文达意者为合格。应考各生,年龄须18岁而独身者,投考前须呈验体格证书,及品行证书。凡愿入乙种肄业者,须三三制高级中学毕业,有考入燕京大学一年级之程度,并须于60学分内有42学分为必修课,12学分为选修课。”②从1924年第一届毕业生开始至1952年协和停办高等护理教育,共有28个班毕业,263名学生,其中第一班毕业生仅1名,平均每班毕业生9名。

雅礼护病学校建校时兼收男女学生。学校规定:“凡报考者须肄业中学二年,入学考试各科成绩均须及格,并征得家长同意。1911年前来应考者有60名,学校从中录取了12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5人”。③1927年,护校开始专招收女生且仅限秋季招生。1935年在全国范围录取29人。到1937年,湘雅护校拥有在校生87人。1939年9月,在沅陵分院继续开办湘雅护士学校,并正式对外招生。抗日战争期间,湘雅护理教育从未间断。自开办起到1938年,27年间共毕业226人,年均不到10人,淘汰率达90%。1938年因抗日战争迁往沅陵后,在艰难困苦中连续招生7届,共培养护士90余人。endprint

(二)修业年限

两校的修业年限有所不同,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的护理教育是本科高等教育,毕业后颁发学士学位;而湘雅护士学校则不属于本科教育。

协和护士学校的修业年限分为两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湘雅护士学校在创办之初修业年限为四年,1935年7月,更名为私立湘雅医学院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后,学制改为二年半,从1948年开始,修业年限为三年半。

(三)课程设置

两校的课程设置在近代中国护理教育中是比较完善和规范的,从基础到专业,从理科到人文,均考虑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

协和护校的理论课程分为护理预科必修课程和本科课程。护理预科必修课程包括:中文、英文、生物学、化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本科的理论课分为五组:生物自然科学组、社会科学组、医学科学组、护理学及护理技术组、语言学组。

湘雅护校的课程设置(以1926年为例)包括解剖学、生物学、化学、应用护理、药物学、营养学、儿童疾病、眼耳鼻喉病、产科护理(女)、生殖泌尿护理(男)、内科疾病、外科疾病、护士伦理学、护理基础历史、野外护理与问题之专题讲座及讨论、英语等。与一般女子职业学校不同,湘雅护校除专业教学之外,还较注意“其他教育性、常识性、团体性之学科”,其目的是“力求所造就之人才,能适应时代之普通需要”。为此,学校除注意基本课程外,“尽量扩充体育设施及课外读物,提倡一切课余活动。凡地方或政府主办之演讲论文及球术运动等类竞赛,靡不参加,且叠获冠首”。因此,护校学生之爱好活动,“亦如其他普通中学然”。不过,护校学生也并未因此放松学业,虽然他们“实习之工作紧张,课堂之作业繁冗。然精读博览之风,蔚然成习”。④

(四)教学方法

两校均采用英文教学。协和护校从开办之初即明确要用英文教学,其理由是英文可以直接吸收世界医学知识,也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必要工具。护校的学生上课极少用到教科书,全部课程基本上依靠教师课堂讲授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书。学生须以英文答卷,所有教材、参考书、资料及病历化验单等都使用英文。协和护校以这样的教学方式督促学生的专业水平达到国外同等学校学生的水平。而在湘雅护校采用的则是由外籍教员首创的英语直接教学法。

两校在教学方法上重点突出了实践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两校采用的教学方法还包括按程度编班教学、小班制教学、启发式教学等。

(五)临床实习

两校均非常注重学生的临床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习机会,同时制定了严明的实习纪律。在协和护校,根据学校规定的各科实习的周数和时数,各科护士长为护校学生安排实习病房,规定实习内容和时间,并指派有经验的护士辅导每个学生。实习期间,教师还为学生安排多种临床教学活动,如教学巡诊、读书报告、个案讨论等。“临床实习时,辅导老师都有手册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有差错事故处理甚严,像打错针、发错药等要延期3~6个月毕业”。⑤在这种严谨的训练环境里,学生在工作中都十分谨慎,严格遵守制度,极少有发生事故延期毕业的现象。

在湘雅护校,学生先学习主要课程,且须各科成绩均合格,并举行“加冠典礼”后才能参与实习。实习期限,“护士班须满足二十二个月。实习期内,凡请假或因其他事故而缺席之日数,均须延长时间以补足之”。⑥

(六)师资力量

两校亦非常重视护理教学的师资力量,师资中大部分是外籍教员。在协和护校任课的教师,大部分是医学院的教授。协和护校校长美国人沃安娜曾列出一个她所信赖的美国护士学校清单,从这些学校中挑选毕业生来协助她的工作,以达成教学目标。随着协和护校规模的扩大,中国接受护理培训的优秀护士也被吸纳进护校从事教学。

湘雅护校的师资力量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外籍教师,在初期办学时占大多数;二是中国籍教师。这些教师的任命均由董事会联合决定。后期中国籍教师开始呈上升趋势,多为优秀的本校毕业生。1921年,共有专职教职员5名,教师基本都是护理专业人员,其中3人为高级护士。专职人员中有外籍教职员3人,中国教职员2人。此外,还有7名毕业生分别担任代理护士督导以及病房、手术室和诊疗室的护士长等职务。由于护校附属于湘雅医学院,当师资不足时可由湘雅医学院教师兼任,再加之初期的护校规模较小,因此师资方面的问题不是太大。

思考与启示

(一)精英教育理念

两校无论是在相对稳定的时期还是在战乱年代,都坚持小班招生、高淘汰率、培养护理高层次人才的精英教育理念。

协和护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班学生招生人数都做了限制,入学招生时最少仅为3名,最多也只有20余名。据不完全统计,协和护士学校的毕业生中,曾担任过医院副院长、护理系主任、护校校长、护理部主任的约占27%;担任过科护士长或护校教员的约占18%;担任过各级卫生机关、保健组织领导职务者约占7%。她们中有许多人在1949年前后分别在“中国护士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及各大城市护理分会担任负责人,可谓精英荟萃,以致留下“言护理,必言协和”这真切并无可非议的说法。

湘雅护校的护理教育不仅在湖南,甚至在整个中国,都起到了一种示范与导向的作用。在以湘雅护校为主要力量的努力下,“护理服务从仆人提升到有尊严高贵的地位”,同时,其“在妇女护理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传教士和教会培训的护士是创建中国护理专业的关键人物”。在所有的护理培训课程中,只有湘雅护校的培训课程“可以颁发比证书更高的学位”。因此,可以说湖南乃至中国护理事业之能有今天的发展,其中实在有湘雅护校一班人不可抹煞的功劳。

历史用事实证明了精英人才引领学科发展的真理。精英教育体现在两方面——数量和质量。时至今日,协和护理教育还在努力秉承这一传统,每年招收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60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规模高等教育模式。而全国大部分护理院校均加入到了“扩招”的大军之中,有的学校甚至每年招生过千人。在迅速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是否看到了自身教育水平的薄弱?是否还能够保证本科教育的质量?如果只是看到眼前需求,而不能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走势,则必定违背教育的发展规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数量可观,但将不会再是护理领域的精英,而只能是泛泛平庸之辈。endprint

精英教育更体现在质量上,意味着不能忽视对高学历护士的培养。近三十年虽然高等护理教育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但社会对其的认识和理解还是有所偏颇,也有许多质疑之声,认为根本无培养高学历护士之必要,护士只需练好基本功即可。这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和临床经验的护士,才能引领整个学科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否则护士只能沦为诸如“医生的腿”之类的低级劳动力。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证明,从历史中反思,才能让现在的护理人员乃至全社会的人逐渐对这个专业的认识有所改观。

(二)重视学生德育

两所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从各自的校训中窥见一斑。协和护校的校训是“勤、慎、警、护”,即勤劳、谨小慎微、慎独精神、机警、爱护。不仅要求学生技术上娴熟完美,还要求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和关爱病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湘雅护校的校训是“勤、诚、谨、毅”,“勤”就是“勤事”,尽心尽力于职事,不偷懒,这是对护士职业品质的要求;“诚”就是“真诚”,诚心诚意对待周围的人,不虚假,这是对护士做人品质的要求;“谨”就是“谨慎、严谨”,做事严格遵守科学规程,不随意,这是对护士专业品质的要求;“毅”就是“坚毅”,坚定持久,吃苦耐劳,不畏难,这是对护士性格品质的要求。

在这样的校风、学风中熏陶出来的学生不能不是德才兼备的,学校在讲授护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患者。诚然,在当时教会教育主导护理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总会带有宗教意识灌输的痕迹,但也要客观地看到,在培养人真、善、美的层面的确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反思现在的本科生思想道德教育,也许做得更多的是“言传”,而不是“身教”,加之奖惩力度不够,以致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作为未来从事救死扶伤事业的人群,伦理道德意识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规范言行的形成是比之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引起重视的。因此,还是要从历史中借鉴,学习当时那种“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三)重视临床实践

两校均十分重视临床实践,同时对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亦十分重视。临床见习和实习是护理教育中举足轻重的环节,尤其是对高等护理教育。自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已暴露多年,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普遍偏低,认为高学历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又过于僵硬。基于此,近年来,全国许多高等护理院校陆续开展了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力求让学生能“早临床、多临床”,既能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习兴趣,又能锻炼批判性思维,为适应临床工作做好过渡。但需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合理设置理论课与临床实践的比例,使之能够与其他层次护理教育相区别,这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此外,还需加强对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视,加强带教教师的培训,加强学校与临床之间的沟通,共同制定教学任务与评价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体验工作、学习技能、感悟职业精神,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人性化关怀。

(四)重视英语学习

近代中国的医学知识主要是由西方传入的,加之当时中国的编译事业也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受到学校性质的影响,所以近代护理教育多由教会开办。基于此,护校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英语教学也非常重视。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护校逐渐有中国教师加入,并开始以中文授课,但英语授课仍是主要形式。英语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专业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增进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现代护理教育仍旧以美欧为翘楚,要保持与国际水平接轨,必须掌握好英语这门工具语言,必须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外语学习和锻炼,尤其是对涉外护理专业而言尤为重要。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英语环境,开辟英语实习基地,聘请外籍教师,使用外籍教材,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能让“涉外”徒有虚名;对在职护士而言,同样应加强英语技能培训,一方面,可以应对越来越国际化的病人来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了解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不断地对自身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

(五)重视人文修养

在两所护校的课程设置中均有人文社科类课程,如协和护校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湘雅护校的“护士伦理学”、“护理基础历史”等。实际上,近代中国护理教育虽然不能达到各校课程设置的统一,但许多学校均开设了数目不等的人文课程,特别是对护理历史的学习,意图让学生在前辈的事迹中感悟护理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当代我国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经过几十年调整,已经越来越重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比重,已经意识到“护理”绝不是单纯的理科分支,而是融合了社会学、人口学、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护士为患者提供的不仅仅是专业性技术服务,还要在沟通中为患者提供医生所不能给与的人文关怀,这就需要多元化知识的积累。因此,护理教育要继续加大人文社科知识的比例和内容,特别是对护理历史的学习要重新拾起。这既是一门专业学科的基础,更能够使学生从中外护理前辈的身上、从护理发展的坎坷经历中重新认识护理专业,正确对待护理工作,树立健康的职业信念和信心。

注释:

①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简章》,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1930年出版,第25页

②赵雁,王云峰,张京煜,等:《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教育的文化内涵》,《中华护理教育》2011年第六期,第46-49页

③刘笑春,李俊杰:《湘雅春秋八十年》,中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④⑥王泰元:《护校复员三年之情况略》,《国立湘雅医学院三十四周年纪念(院庆特刊)》1948年第12期

⑤刘燕萍:《解放前的协和护校》,《当代护士》1997年第3期,第27页

参考文献:

[1]胡燕.中国护理教育史[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1:25.

[2]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史(1917~1987)[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38.

[3]赵厚勰.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229,258-259.

(责任编辑:王恒)endprint

精英教育更体现在质量上,意味着不能忽视对高学历护士的培养。近三十年虽然高等护理教育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但社会对其的认识和理解还是有所偏颇,也有许多质疑之声,认为根本无培养高学历护士之必要,护士只需练好基本功即可。这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和临床经验的护士,才能引领整个学科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否则护士只能沦为诸如“医生的腿”之类的低级劳动力。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证明,从历史中反思,才能让现在的护理人员乃至全社会的人逐渐对这个专业的认识有所改观。

(二)重视学生德育

两所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从各自的校训中窥见一斑。协和护校的校训是“勤、慎、警、护”,即勤劳、谨小慎微、慎独精神、机警、爱护。不仅要求学生技术上娴熟完美,还要求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和关爱病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湘雅护校的校训是“勤、诚、谨、毅”,“勤”就是“勤事”,尽心尽力于职事,不偷懒,这是对护士职业品质的要求;“诚”就是“真诚”,诚心诚意对待周围的人,不虚假,这是对护士做人品质的要求;“谨”就是“谨慎、严谨”,做事严格遵守科学规程,不随意,这是对护士专业品质的要求;“毅”就是“坚毅”,坚定持久,吃苦耐劳,不畏难,这是对护士性格品质的要求。

在这样的校风、学风中熏陶出来的学生不能不是德才兼备的,学校在讲授护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患者。诚然,在当时教会教育主导护理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总会带有宗教意识灌输的痕迹,但也要客观地看到,在培养人真、善、美的层面的确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反思现在的本科生思想道德教育,也许做得更多的是“言传”,而不是“身教”,加之奖惩力度不够,以致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作为未来从事救死扶伤事业的人群,伦理道德意识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规范言行的形成是比之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引起重视的。因此,还是要从历史中借鉴,学习当时那种“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三)重视临床实践

两校均十分重视临床实践,同时对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亦十分重视。临床见习和实习是护理教育中举足轻重的环节,尤其是对高等护理教育。自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已暴露多年,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普遍偏低,认为高学历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又过于僵硬。基于此,近年来,全国许多高等护理院校陆续开展了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力求让学生能“早临床、多临床”,既能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习兴趣,又能锻炼批判性思维,为适应临床工作做好过渡。但需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合理设置理论课与临床实践的比例,使之能够与其他层次护理教育相区别,这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此外,还需加强对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视,加强带教教师的培训,加强学校与临床之间的沟通,共同制定教学任务与评价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体验工作、学习技能、感悟职业精神,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人性化关怀。

(四)重视英语学习

近代中国的医学知识主要是由西方传入的,加之当时中国的编译事业也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受到学校性质的影响,所以近代护理教育多由教会开办。基于此,护校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英语教学也非常重视。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护校逐渐有中国教师加入,并开始以中文授课,但英语授课仍是主要形式。英语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专业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增进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现代护理教育仍旧以美欧为翘楚,要保持与国际水平接轨,必须掌握好英语这门工具语言,必须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外语学习和锻炼,尤其是对涉外护理专业而言尤为重要。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英语环境,开辟英语实习基地,聘请外籍教师,使用外籍教材,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能让“涉外”徒有虚名;对在职护士而言,同样应加强英语技能培训,一方面,可以应对越来越国际化的病人来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了解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不断地对自身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

(五)重视人文修养

在两所护校的课程设置中均有人文社科类课程,如协和护校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湘雅护校的“护士伦理学”、“护理基础历史”等。实际上,近代中国护理教育虽然不能达到各校课程设置的统一,但许多学校均开设了数目不等的人文课程,特别是对护理历史的学习,意图让学生在前辈的事迹中感悟护理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当代我国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经过几十年调整,已经越来越重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比重,已经意识到“护理”绝不是单纯的理科分支,而是融合了社会学、人口学、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护士为患者提供的不仅仅是专业性技术服务,还要在沟通中为患者提供医生所不能给与的人文关怀,这就需要多元化知识的积累。因此,护理教育要继续加大人文社科知识的比例和内容,特别是对护理历史的学习要重新拾起。这既是一门专业学科的基础,更能够使学生从中外护理前辈的身上、从护理发展的坎坷经历中重新认识护理专业,正确对待护理工作,树立健康的职业信念和信心。

注释:

①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简章》,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1930年出版,第25页

②赵雁,王云峰,张京煜,等:《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教育的文化内涵》,《中华护理教育》2011年第六期,第46-49页

③刘笑春,李俊杰:《湘雅春秋八十年》,中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④⑥王泰元:《护校复员三年之情况略》,《国立湘雅医学院三十四周年纪念(院庆特刊)》1948年第12期

⑤刘燕萍:《解放前的协和护校》,《当代护士》1997年第3期,第27页

参考文献:

[1]胡燕.中国护理教育史[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1:25.

[2]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史(1917~1987)[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38.

[3]赵厚勰.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229,258-259.

(责任编辑:王恒)endprint

精英教育更体现在质量上,意味着不能忽视对高学历护士的培养。近三十年虽然高等护理教育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但社会对其的认识和理解还是有所偏颇,也有许多质疑之声,认为根本无培养高学历护士之必要,护士只需练好基本功即可。这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和临床经验的护士,才能引领整个学科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否则护士只能沦为诸如“医生的腿”之类的低级劳动力。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证明,从历史中反思,才能让现在的护理人员乃至全社会的人逐渐对这个专业的认识有所改观。

(二)重视学生德育

两所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从各自的校训中窥见一斑。协和护校的校训是“勤、慎、警、护”,即勤劳、谨小慎微、慎独精神、机警、爱护。不仅要求学生技术上娴熟完美,还要求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和关爱病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湘雅护校的校训是“勤、诚、谨、毅”,“勤”就是“勤事”,尽心尽力于职事,不偷懒,这是对护士职业品质的要求;“诚”就是“真诚”,诚心诚意对待周围的人,不虚假,这是对护士做人品质的要求;“谨”就是“谨慎、严谨”,做事严格遵守科学规程,不随意,这是对护士专业品质的要求;“毅”就是“坚毅”,坚定持久,吃苦耐劳,不畏难,这是对护士性格品质的要求。

在这样的校风、学风中熏陶出来的学生不能不是德才兼备的,学校在讲授护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患者。诚然,在当时教会教育主导护理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总会带有宗教意识灌输的痕迹,但也要客观地看到,在培养人真、善、美的层面的确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反思现在的本科生思想道德教育,也许做得更多的是“言传”,而不是“身教”,加之奖惩力度不够,以致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作为未来从事救死扶伤事业的人群,伦理道德意识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规范言行的形成是比之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引起重视的。因此,还是要从历史中借鉴,学习当时那种“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三)重视临床实践

两校均十分重视临床实践,同时对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亦十分重视。临床见习和实习是护理教育中举足轻重的环节,尤其是对高等护理教育。自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已暴露多年,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普遍偏低,认为高学历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又过于僵硬。基于此,近年来,全国许多高等护理院校陆续开展了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力求让学生能“早临床、多临床”,既能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习兴趣,又能锻炼批判性思维,为适应临床工作做好过渡。但需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合理设置理论课与临床实践的比例,使之能够与其他层次护理教育相区别,这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此外,还需加强对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视,加强带教教师的培训,加强学校与临床之间的沟通,共同制定教学任务与评价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体验工作、学习技能、感悟职业精神,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人性化关怀。

(四)重视英语学习

近代中国的医学知识主要是由西方传入的,加之当时中国的编译事业也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受到学校性质的影响,所以近代护理教育多由教会开办。基于此,护校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英语教学也非常重视。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护校逐渐有中国教师加入,并开始以中文授课,但英语授课仍是主要形式。英语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专业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增进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现代护理教育仍旧以美欧为翘楚,要保持与国际水平接轨,必须掌握好英语这门工具语言,必须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外语学习和锻炼,尤其是对涉外护理专业而言尤为重要。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英语环境,开辟英语实习基地,聘请外籍教师,使用外籍教材,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能让“涉外”徒有虚名;对在职护士而言,同样应加强英语技能培训,一方面,可以应对越来越国际化的病人来源;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了解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不断地对自身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

(五)重视人文修养

在两所护校的课程设置中均有人文社科类课程,如协和护校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湘雅护校的“护士伦理学”、“护理基础历史”等。实际上,近代中国护理教育虽然不能达到各校课程设置的统一,但许多学校均开设了数目不等的人文课程,特别是对护理历史的学习,意图让学生在前辈的事迹中感悟护理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当代我国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经过几十年调整,已经越来越重视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比重,已经意识到“护理”绝不是单纯的理科分支,而是融合了社会学、人口学、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护士为患者提供的不仅仅是专业性技术服务,还要在沟通中为患者提供医生所不能给与的人文关怀,这就需要多元化知识的积累。因此,护理教育要继续加大人文社科知识的比例和内容,特别是对护理历史的学习要重新拾起。这既是一门专业学科的基础,更能够使学生从中外护理前辈的身上、从护理发展的坎坷经历中重新认识护理专业,正确对待护理工作,树立健康的职业信念和信心。

注释:

①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简章》,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1930年出版,第25页

②赵雁,王云峰,张京煜,等:《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教育的文化内涵》,《中华护理教育》2011年第六期,第46-49页

③刘笑春,李俊杰:《湘雅春秋八十年》,中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④⑥王泰元:《护校复员三年之情况略》,《国立湘雅医学院三十四周年纪念(院庆特刊)》1948年第12期

⑤刘燕萍:《解放前的协和护校》,《当代护士》1997年第3期,第27页

参考文献:

[1]胡燕.中国护理教育史[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1:25.

[2]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史(1917~1987)[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38.

[3]赵厚勰.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229,258-259.

(责任编辑:王恒)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教育近代
我国近代女子体育观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觉醒者的悲哀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护理人文修养课程在培养护生中的作用
浅谈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研究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
以赛促学导向下,关于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