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该往何处去
2014-02-25李春华
李春华
摘 要: 文章认为“活动单导学”模式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完善: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增强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强化二次备课,继续加强小组建设,和传统教学有机整合,和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结合。
关键词: “活动单导学”模式 误区 对策
所谓“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中形成的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相对稳定、相对规范的教学程序。它是如皋教育局不断总结、完善教师的探索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操作程序是: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导学活动单的基本架构是: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和检测反馈。①
毋庸置疑,“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是符合课改理念的。在适当的语文教学内容中实施该模式,效果很理想,但处于实验时期的初中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有待我们继续研究、补充和完善。我认为,活动单导学模式要在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才能争取有更大突破。
一、注重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
看一名教师是否优秀,不仅要看他的学科素养,还要看他的课堂教学素质和教学视野。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素质,开阔教学视野,就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能提升认识,拓宽教学视野,再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就能使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理论,用它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接受新事物,才能适应新形势。比方,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滔滔不绝地讲述主题网页,而年近六旬的教师竟听得云里雾里,茫然不知所措。原来这位老教师对电脑知识知之甚少,学生讲的他听不懂,在课堂上束手无策。这就说明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做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不断地更新知识,则无法在课堂上应对自如。
二、增强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我认为应该备文本的解读,但不是为了强求一律,而是为了集聚集体智慧,拓宽思维,深度解读。还要备活动的设计,不是为了统一教学,而是为了各取所需。总之,集体备课是为了集众人的智慧。集体备课应该是对文本的一种“会解”,使一桶水汇成一河水,根据个人风格和本班学生实际,取一瓢饮,而不是不顾学生和教师实际,让所有教师共饮这一瓢。只有这样的集体备课,才会产生更多的高品质活动单和教师导学案,才能适应不同个性的学生、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的需要。
三、强化二次备课,发掘教师的教学个性
二次备课,是在集体备课后教师个人上课前的备课。这时,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对文本有了新的认识,对学情有了新的发现,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想法。通过二次备课,能发掘教师的教学个性,根据本班的学情个性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活动单和导学案,从而打造多样化课堂,有效避免教学模式化。
如何强化二次备课?我认为,在集体备课时多说课,不必形成统一的教学流程,不必形成具体完整的活动单和导学案,应该有效遏制一些教师的备课惰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继续加强小组建设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推进已有六七年,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如学生的发言普遍比以前积极主动。如何进一步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认为,当前应继续加强小组建设,培养学生倾听和尊重的品德,从而使活动单导学课堂更有序高效。
如何加强小组建设?我认为,一是保证小组学习时间。老师在课上要精讲,省下时间给小组学习讨论。二是课堂容量要适中,知识点不能过多。一课时中小组合作学习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要适量,否则,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效果一定不好。三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的学习任务应该有所区别,要防止优生“吃”不足,后进生“吃”不完。四是科学地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合作探讨,而不是各自为战。另外,老师要向学生讲明正确的社交行为和社交技能,要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在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或批评,委婉地向他人提建议。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后,老师要对全班小组活动进行总结,如:这堂课中,大家的学习任务完成得怎样;小组协作情况如何;每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参与程度怎样;以后,大家应如何做到更好,等等。
五、與传统教学有机整合,和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结合
“活动单导学”模式不管多么灵活和先进,也只是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不足,比如深度不够、容量较少等,如果能和传统教学(或其他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在适合时采用,那么,该模式一定能更好地体现优越性。如对比较难理解的文本,大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还是需要教师精心讲解,仔细分析。反之,在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即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教师才适合采用“活动单导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技术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活动单导学模式如果能与时俱进,和现代教学手段紧密结合,则将能进一步提高效用。例如我们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应该比教师纯粹的语言创设效果更好;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小组讨论的书面收获比用小黑板展示要节约时间;用电子白板展示和点评学生作业,一般要比学生的纯粹发言和教师的纯言语点评让学生有更多收益,等等。
如果今后我们能在以上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活动单导学”模式,那么,“活动单导学”的优越性一定能得到更好的体现,该模式下的课堂容量一定能得到加大,课堂宽度一定能得到拓展,课堂深度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挖掘。
注释:
①参见袁玥.“活动单导学”:小课堂演绎大课改——如皋市教育局局长金海清专访.江苏教育研究,2009(10C):9.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人民出版社,2008.
[2]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金海清主编.活动单导学实用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5]杨孝如.“活动单导学”,模式而不模式化.江苏教育研究,2009(10C).
[6]袁玥.“活动单导学”:小课堂演绎大课改——如皋市教育局局长金海清专访.江苏教育研究,2009(10C).